羅盛達
-
392
-
4072012-06-27台灣前一陣子鬧出血汗醫院問題,嚴重暴露醫師護士荒,
但其實還有很多基層工作專業技術行業也都鬧人力荒,
社工就如此,是標準的錢少事多離家遠。
台灣前一陣子鬧出血汗醫院問題,嚴重暴露醫師護士荒,但其實還有很多基層工作專業技術行業也都鬧人力荒,社工就如此,是標準的錢少事多離家遠。每次發生高風險家庭新聞事件時,大家都把矛頭指向第一線的社工員,有沒有失職,但很少人了解,社工有多少資源,他們是在怎樣困難的條件下,上山下海,奔波在崎嶇的道路上。
獨立特派員到屏東,深入了解這個有原鄉、偏鄉、離島33個鄉鎮市的地方,有八、九成的第一線社工都是約聘的,而且需要自備交通工具。像今年入圍具有潛力社工新人獎的王靖雯,一個人管一個島:小珫球,揹了上百個個案,大事小事一手包,甚至得充當物資發放的宅急便,她也是半年一聘。本島山地鄉的社工,還有一個人負責五百個低收入戸個案。真的要給他們鼓鼓掌。
第25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3312012-06-14楊逵一生卻是半個世紀給了台中,
包括他的文學創作、社會運動,
如今新化對楊逵所留下來的有形、無形資產,
從地方政府、學校到民間,幾乎是傾全力保留,
那麼台中呢,楊逵的故居殯葬用地卻是被畫為葬用地......
前兩個星期,我們曾報導台灣草根文學家楊逵,在台中東海花園的故居被規劃成殯葬用地的問題,這個星期獨立特派員繼續帶您來到台南新化,楊逵出生地,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土壤,養成了這位對近代台灣有很深遠影響的文學家。1906年出生於台南新化的楊逵,十歲的時候目睹噍吧哖事件,日本軍隊從他家門口經過,參與起義的鄉親跟純樸農民卻被說成是土匪,於是楊逵下定決心要用文學把扭曲的歷史改回來,新化,成為楊逵文學路的一個重要起點。
台灣民歌三十年,民歌在萌芽時期,楊逵也跟民歌手擦出不少火花,很多耳熟能詳的歌詞都是引用他的文字。新化這個五萬人口的小鎮,從地方政府、學校到民間,無不傾全力把楊逵留下來的點點滴滴當成寶。
第24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2082012-05-31楊逵,近代台灣草根文學、社會運動的先驅,
他的後代不斷爭取在他的故居-東海花園,
成立楊逵文化紀念園區,卻始終沒有結果。
文學家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是他自家的事情?還是公共財?
文化部520上路了,象徵台灣邁向文化大國的企圖心。一個進步的城市,文學家的地景往往被視為一塊瑰寶。楊逵,無疑是近代台灣草根文學、社會運動的先驅,一生為弱勢發聲,他很多作品編成教科書、譜成詞曲,影響深遠。楊逵大半人生都在台中度過,去世後,他的後代不斷爭取在他的故居—東海花園成立楊逵文化紀念園區,卻始終沒有結果,還被畫進「中科特區」裡的殯葬用地。一個文學家留下來的文物該怎麼保存和珍惜,到底是他自家的事?還是公共財?獨立特派員帶您到東海花園,一起想想這個問題。
第24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395
-
2852012-04-06
-
3122012-04-06
-
331
-
325
-
422
-
4322011-03-01走設計需要創意,年輕人常有創意,
但要當飯吃或者要得到更多舞台都不是一時衝動可以成全。
在國際間這是一條專業的路。
有夢很好,但怎麼實現?
有人覺得政府應補助他,您覺得呢?
二月18號到23號,英國倫敦正在舉行今年秋冬時裝展。來自台灣新銳設計師陳劭彥的作品參與靜態展出,這是他第三次在倫敦時裝週展出作品。對許多台灣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很羨慕陳紹彥能夠參與國際時裝週的盛事。
不過,時裝展要付出的代價可不小,動態性的走秀,費用動輒百萬元,陳劭彥參與的靜態性展出,至少也要花費40萬元,這些經費都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對很多正要嶄露頭角的年輕設計師來說,需要的是伯樂的及時支持,而不是在他們靠自己打出天下後的錦上添花,這也是台灣文創法如何厚植軟實力一大挑戰。
第18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 -
372
-
363
-
414
-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