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文
-
3592017-03-23今年2月6號小年夜的南台大地震至今兩個月了,地震在瞬間就摧毀家園,但重建卻是條漫漫長路,獨立特派員一直持續關心守候。
在今天的南台震後六十天特別報導中,我們要走進工地,檢討施工品質和審視建築法規;我們陪伴生還者,一起面對心靈與家園的重建之路;我們更要還原救災現場,公開搜救不為人知的困難與挑戰。
首先要來看的是維冠大樓倒塌,震出了很多建築結構設計與工地施工的問題,獨立特派員記者張筱瑩和周明文後來跟著結構技師一一去看了很多在地震受損嚴重的房子,發現大部分建築在鋼筋綁紮以及混凝土的作業上都有問題,究竟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原因出在台灣的建築管理流於形式,造成私有住宅興建時幾乎處在沒有人管的狀況,整個工程品質全都仰賴建商與建築師的良心,工地裡更充斥著不能說的祕密。
第44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23
-
261
-
478
-
425
-
338
-
410
-
426
-
388
-
3842017-03-22台灣地狹人稠,再加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使得房價長期居高不下。興建社會住宅是很多候選人選舉時的口號,然而從25年前訴求居住正義的無殼蝸牛運動以來,台灣社會住宅的比例到現在卻只有百分之0.08,居住正義成效低落。
看看其他先進國家,在荷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是社會住宅,歐盟平均14%、美國6.2%,保障居住權不只是口號或選舉支票,而是真正落實的行動與政策。政府的腳步太慢,三年前,伊甸基金會索性在台南市自己買下一棟樓,做為社會住宅,專門租給老人、身障者以及中低收入戶,裡頭的設施與服務,好到讓附近居民都想搬去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棟台灣第一個由民間自己經營的社會住宅。
第42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442015-09-22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回歸農村,希望用不一樣的經營方式讓台灣的農業有多元樣貌,也有許多準備接班的農民第二代,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不過這些年輕的小農發現,他們面臨的挑戰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巨大。
舉例來說,白肉雞,是台灣最重要的家禽養殖業,不過,受到進口衝擊影響,利潤非常低,十幾年來一些大型的飼料廠針對白肉雞產業一直在進行垂直整合,他們從飼料、種雞、經營電宰到市場通路一手掌控,以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做經營,一般雞農只剩代養的份,變成了養雞工人。 同樣有市場寡佔問題的,還有酪農業,國內三大乳品,味全、統一和光泉,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酪農都是把生乳交給三大廠。面對這樣的現實,追求安全與品質的農二代和小農想要掙脫寡占市場的枷鎖,力抗大鯨魚,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他們能成功嗎?
小蝦米究竟有沒有力量對抗大鯨魚呢?您知道全台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養豬場有幾家嗎?答案是,34家,為什麼這麼少,因為豬肉和農作物不同,要通過產銷履歷,實在太難了。目前在超市,我們看到的履歷豬,大部分都是由大型的屠宰場或食品加工廠跟養豬戶契作經營,品牌是屠宰場或食品加工廠的,一般小農很難有談判空間。接下來的報導我們要來您來看,準備接班的第二代養豬農,卻發現辛苦養出來的無毒豬,因為具有產銷履歷的屠宰場要求的屠宰費用太高,以致找不到工廠代工,兩兄弟只好自個兒到傳統市場擺攤賣豬肉,怎麼將這些有想法的年輕農二代串聯,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努力並建立綠色品牌,將是重大的挑戰。
第41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31
-
500
-
338
-
3842015-06-22台灣近幾年瘋文創,台北、台中、嘉義、花蓮、台南陸續把過去的酒廠、倉庫改造,成立五大文創園區,台南文創上週開園。這讓我們想起今年年初,被柯市府點名假文創的台北松菸,和市府簽下BOT案的富邦與承租的誠品,三方關係吵了好一陣子,現在看來好像已經偃兵熄鼓,但確實一把火照亮了文創的假象,究竟什麼是文創?有文藝氣息的包裝、創新的設計就是文創嗎?
回顧誠品25年,確實為台灣文創開出了一朵奇葩,2012年在香港開第一間海外分店,今年八月蘇州店也即將開幕,在台灣文創產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創作者都視它為指標,只要能進入誠品,代表受肯定,但是得付出相當代價,租金比一般高,還要有業績,誠品會抽成,一個月沒有十萬塊很難登堂入室。
再看看華山,也是政府委託給業者經營,但除了創意商店、特色餐廳,有多少真正被扶植的本地創作者?台灣的文創除了賺錢還是賺錢,美麗的外表如果缺乏靈魂,沒有跟在地有任何連結,恐怕徒具空殼。
第40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702015-05-26因為污染關廠23年,受害員工打官司打了16年的RCA案,終於在上個月司法判決底定,要求廠方賠償5.6億,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嗎?
RCA是當年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很多人搶著要進去的美國公司,風光了22年,卻也留下至今除不掉的毒害。八萬多個工人有的做沒幾年,發現得了莫名的怪病。後來被揭發,工廠使用多種有機溶劑,沒有做好控管,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1300多人陸續罹癌,員工這才組成自救會,開始漫漫的訴訟求償之路,可惜有人等不到遲來的正義,早一步走了,當然活著的,拖著病體也很痛苦,他們對台灣經濟的犧牲奉獻無法以區區5.6億計算。
其實全球都如此,底層的勞工承受工業的最大傷害,有10%的癌症與工作有關,包括石化業、電子產業,在台灣,被判定職業傷害獲得賠償的比例偏低,誰是下一個RCA?
第39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