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邱惠恩
文字記者
報導
邱惠恩
334
教育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2-12-21
校園鏟屎官
貓狗可愛的模樣,非常療癒人心。有愈來愈多的學校,開始認養流浪動物,作為校犬校貓。政府推動相關計畫,補助學校經費,希望能藉此舒緩流浪動物的問題;學校則希望透過認養校犬校貓,讓學生學習尊重及愛護生命。而家裡不准養貓養狗的同學,也自動請命,成為校園鏟屎官,為校犬校貓把屎把尿,照顧生活起居。這樣聽起來,校犬校貓計畫好像是多贏的局面,但是真的有理想中如此美好嗎?
第781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352
政治經濟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2-12-07
村里長新形象
九合一大選剛結束,您知道您的居住所在地,這次當選的村里長是誰嗎?很多人對村里長的認識,大概就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伯,在一個堆滿雜物的里長辦公室空間裡,泡泡茶、聊聊天,偶爾接受里民的陳情案件。年節到了,就送送小禮物,或者舉辦卡拉OK、以及旅遊活動。
事實上,目前台灣村里長面臨平均年齡接近60歲的年齡瓶頸,以及承擔事務角色不明確的困境。於是,以進行村里長改革為主要倡議的獨立村里長學院,就喊出美國靠隊長,台灣靠里長的口號,要重新定位村里長的任務及形象。他們提出哪些想法與做法?
第779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368
教育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2-11-09
蛤~這節是雙語課!?
如果這兩年你走在台北街頭,會發現有愈來愈多公立中小學校的外牆,掛起了「雙語學校」的招牌。這是因為總統蔡英文在2020年就職典禮上,明確推出2030年雙語政策目標。教育部預計花費約60億元的經費招兵買馬,來推動公立學校設立雙語課程。推動至今已經兩年了,成效如何呢?
第775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287
教育
文字:邱惠恩
2020-10-21
美學文盲
長久以來,美學或美感在我們的教育過程或生活中,向來不是重點。台灣美學教育付之闕如,除了美術課外,小至教科書,大至教室、校園的設計,都很難看到注重美學的設計。
現在台灣有一群人觀察到這種美學文盲的現象,共同發起美學改造計畫。從孩子們上課的課本,到每天上課的教室,超越五感的體驗再結合現代科技,希望孩子們從小就沉浸在美好的學習環境,感受到設計是如何解決生活問題。
第669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21
政治經濟
文字:邱惠恩
2020-10-21
台灣產業與美的距離
在台灣,產業轉型一直是政府的重要目標,日前國發會更發下豪語,計畫在2024年將人均GDP從現在的2.5萬美元提升到3萬元。不過觀察台股,半導體產業占比高達37%、接下來則是金融保險,占比達11.8%。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消費性品牌算是少數。和國外恰恰相反,原因到底出在哪呢?
這幾年來,美學設計逐漸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前常有人說,美能當飯吃嗎?事實證明,美學設計已經變成許多消費型產業創造商機的關鍵。
第669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43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文字:邱惠恩
2020-09-09
真獨立還是真門神
成立百年的企業大同集團,近年來因為經營權之爭、掏空公司資產等事件,屢屢登上新聞版面。今年因為有前立法委員黃國昌成為獨立董事候選人,最後卻高票落選,再次把大同集團推到話題浪尖上。
不過,有很多人並不太了解黃國昌要選的「獨立董事」是什麼職位。業界人士常戲稱獨立董事做得不好,進法院;做得太好,會進醫院。而外部人士卻常諷刺獨董是坐領高薪的橡皮圖章。究竟獨立董事在做什麼?對於公司與投資人又有多麼重要呢?
第663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36
能源問題
文字:邱惠恩
2020-09-02
廢太陽光電板何去何從
蔡英文政府從2016年執政後,力推再生能源政策。2019年整體發電量中,再生能源發電量占6%,其中,太陽能發電占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26%,僅次於水力發電,成長顯著。
但是政府預估在2035年開始,每年將產生超過10萬公噸的廢棄光電板,廢棄數量相當龐大。廢棄光電板的回收處理必須打掉太陽能板鋁框、剪掉金屬導線,剩下的塑膠背板和大面積的玻璃再送進粉碎機粉碎。而台灣有能力或是願意處理這些廢棄光電板的廠商卻不多,該怎麼妥善處理呢?
第66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03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缺水如何解?
文字:邱惠恩
2020-08-19
用水的代價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無法出國旅行的人潮開始轉向國內,掀起一波離島「偽出國」潮流,澎湖就成為炙手可熱的觀光景點。
根據統計,澎湖最高紀錄一天有2萬8千名旅客同時留宿島上,相較以往的1萬人,成長將近2倍,刷新歷史新高紀錄,用水量也因此急遽增加。不過澎湖一直是相當缺水的島嶼,主要用水來自水庫水、海淡水及地下水,在旺季使用分別占了24.7%、60%及15.3%,不過目前這些水源的供水負荷量恐怕快達到臨界點了。
第660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25
土地環境
文字:邱惠恩
2020-08-19
停止獵殺海洋
在澎湖海域底下,有大量的幽靈漁網。這些漁網本來是捕撈漁獲的工具,因為氣候、海底地形或者人為等原因,最後沉入海底,覆蓋在海床上,造成許多海洋生物死亡,因此也被稱為索命鬼網。
近年,漁業署跟澎湖縣農漁局開始清除海底覆網的工作。同時,為了讓海洋能有生養喘息的空間,訂立了限期禁捕等管理措施,但卻引起漁民反彈,擔憂生計不保。人類經濟活動和海洋保育間的拉扯,難以平衡。
第660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77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系列報導:維護治安與偵辦刑案
文字:邱惠恩
2020-07-22
開槍之前,開槍之後
法律授權警察開槍逮捕犯人看起來天經地義,但實際上台灣員警大多不敢開槍,為什麼呢?
因為在台灣,警察執法時的開槍之前和開槍之後,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包括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開槍?以及可以開幾槍?這些問題都很難有標準答案。還有,開槍後要面臨可能長達好幾年的司法訴訟,甚至員警本身要付出相當可觀的賠償金,這些問題都成了綁住員警手腳的桎梏。
現在行政院通過警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這次的修法能降低警察使用警械的不確定性嗎?
第656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凱文
267
教育
文字:邱惠恩
2020-07-08
山野競爭力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過這些孩子該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呢?尤其時代變動越來越快速,成績好、學歷高也不再是競爭力的保證書。
獨立特派員帶您走訪一間學校,他們顛覆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設計了一門法拉第四季探索課程,也就是春天溯溪、夏天單車環島、秋天爬合歡山、冬天前進綠島擁抱大海。一年當中,學校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準備這些戶外活動課程,參與的學生在放學後、甚至週末也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與體力來準備,這個四季探索課程培訓出來的小孩擁有什麼特質?又產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第654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56
科學新知
文字:邱惠恩
2020-05-13
企業AI焦慮
人工智慧AI的應用,已經從以前只在科幻電影上看到的情節,到現在透過 各種不同產業,滲入在你我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不少企業用AI來判別垃圾信件、網路購物推薦商品,甚至可以判斷投資配置、輔助醫學診斷。
根據調查,2019年台灣有86%的員工認為公司需要導入AI,但是只有20%的公司真正著手進行,部分企業老闆與員工對此現象都相當焦慮。理想與實際落差如此巨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646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24
土地環境
文字:邱惠恩
2020-04-22
消滅一次性包裝
今天獨立特派員要帶您探討的是,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的塑膠或紙盒等一次性包裝。以網路購物為例,台灣一年至少要用掉三到六億個包裝耗材。很多人愛喝的手搖飲料杯,一年大概也要用掉十五億個。甚至,去一趟傳統市場買菜,一次拿回十幾個塑膠袋也見怪不怪。
包裝耗材材質不一、種類繁多,很難真正落實分類,進入回收系統。但這些一次性使用的包裝耗材已經對地球造成很大負擔,有沒有辦法從源頭就減少使用量呢?
第643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45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地方政府的財政難題
文字:邱惠恩
2020-04-15
失速的財政列車
每年的四月正是各級行政機關編列明年預算的忙碌時刻,緊接著下半年各縣市議會就會進入忙碌的預算審查會期。
不過這幾年台灣不少縣市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甚至瀕臨破產邊緣。攸關人民納稅錢的預算,明明從中央部會到地方政府都設有財政監督機制,卻還是有縣市超額舉債,每年財政赤字連連。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第642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318
政治經濟
文字:邱惠恩
2020-03-11
台灣需要創業基地嗎
自己創業當老闆是不少人的夢想,全台灣有超過三百多個創業基地,其中有四分之一是政府單位營運,這些創業基地通常會提供空間以及創業所需要的資源。
但是台灣真的有這麼多創業需求嗎?政府投注許多人力與經費開設創業基地的必要性又在哪裡?另外,創業有失敗的風險,不可能百分百成功,當新創業者遇到政府以穩定績效的思維來驗收成果時,又產生哪些問題?
第637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李金龍
最前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