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書
-
44
-
372022-05-18今年3月23日跟5月9日,台灣發生2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其中規模6.7的玉里地震,是繼921地震之後,排名第4強度的地震。
獨立特派員之前曾報導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116週年。而台灣近代史上,造成死傷最嚴重的,是發生在1935年4月21日的「新竹–台中地震」,又叫作屯子腳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規模7.1,總計造成3千多人死亡,房屋受損不計其數,如今也已經屆滿87週年。
為了讓國人了解地震的無情與可怕,改制前的台中縣政府,透過出版《墩仔腳大地震老照片特集》,詳細記錄了1935年的大地震,對中部民眾的影響。
最近中央氣象局也說,台灣不排除進入地震活躍期。而回顧台灣過去百年地震史,規模7以上的地震,到底發生多少次?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追尋這些百年地震的足跡,來看看我們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對未來台灣地震的防範與預測又能有什麼幫助。
第75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7
-
452022-02-23大年初四,新竹一小時之內發生連續六震,兩天狂搖十二次,震得大家有點心驚;年後,東部更是每兩、三天,就有一次地震發生。
要研究地震的最新動向,都得靠地震觀測網的監測與收集資料。獨立特派員曾針對歷史上發生大規模地震的活動斷層監測做了系列報導,今天我們要繼續跟著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的腳步,到台東池上鄉的池上斷層。
池上斷層是全世界位移速率很快的一條活動斷層,台灣地科界在這裡記錄到斷層潛移的觀測資料,累積相當豐富的科學數據。其中有位功不可沒的法籍地質學家安朔葉教授,他從1981年開始,每年到台灣進行研究,讓池上活動斷層成為國際地震研究重點之一,池上鄉的地牛故事館也特別收藏他當年來台灣進行田野調查的手稿,紀念他為台灣所做的一切。
第73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542022-02-09紅磚是台灣的傳統材料,早期也經常使用在不同的建築上面,不過紅磚也一度因為是否能承受台灣地震頻繁,沉寂一段時間,被視為是夕陽產業。
但是傳統的建材紅磚,也可以搖身一變,透過不同形式的建築運用,例如歷史、公共建築、宗教、學校、社區大樓以及庭園造景等,成為很棒的傳承。
不過要讓傳統紅磚千變萬化,需要有本事的高手,國內就有一個,平均年齡才二十五、六歲年輕人組成的紅磚團隊。他們各個都是曾經在紅磚競賽上,拿過獎牌的選手,有些人還是國手,代表台灣到國外舞台一較高下,身經百戰。
他們跟不同建材的結合,透過耐震工法及疊砌巧思,讓紅磚藝術之美以及它的獨特,經由一件又一件的作品呈現,延續台灣的紅磚文化。
第73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0
-
34
-
382021-12-29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堅持給愛書人一個閱讀的角落,不過經營書店挑戰不小。去年雙11電商促銷活動,有網路平台打出新書66折的折扣戰,引發國內四十幾家獨立書店在社群媒體串連歇業一天,呼籲出版產業正視出版品無止盡的折扣戰所造成的問題。也有出版社將出版品,從購物網站撤架,以表達不滿。
不管是出版品或書店,都承載著文化的自由性與多樣性,一旦被價格跟銷售壟斷時,文化的自由與多元也會被破壞。獨立特派員要帶您走訪幾家獨立書店,他們有人將書店和居護所理念做了完美結合;也有全台唯一24小時的無人書店;更有人在多媒體世界中,不斷舉辦各種活動,嘗試幫獨立書店找出新的經營模式,讓願意買書的人,走進書店。
第73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2
-
39
-
402021-12-08全球暖化造成極地冰川快速融化,一直是全球科學家在努力解決的課題。台灣的地科界在11月下旬,首度將他們在北極圈進行跨領域地震站布設、觀測到的第一手冰震資料在波蘭舉行的「國際極地研討會」 發表分享,也成為研討會關切的焦點。
這次的冰震研究,是中央大學地科院與波蘭哥白尼大學在北極進行的第一次跨領域合作。過去到北極圈進行研究不難,但是在全球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 這支台灣的北極探險隊,是如何通過一關又一 關檢疫考驗,橫跨7707公里,挺進北極圈?
台灣這次在波蘭極地研究站周圍的兩條主要冰川,擺了38部地震儀,進行22天的地震資料觀測,不僅對極地研究站,長期進行冰川水文、水位變化、冰川快速退縮,提供過去沒有的第一手監測數據外,也讓台灣到北極進行地震、冰震的研究跨出重要一步。
第72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42021-10-27台灣出現越南走私肉品的破口之後,經過一個多月的危機處理,暫時擋住了非洲豬瘟。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全國有62萬多頭的黑毛豬,屏東縣就占了30萬頭,在台灣還沒有發生口蹄疫之前,一年外銷日本的黑毛豬就有幾百萬頭,台灣原生種黑毛豬的優勢在哪裡?我們要帶您到屏東,看看一位科技人轉進畜牧業後,如何利用新思維,將台灣原生種黑毛豬創立品牌,與國際競爭。
另外,農委會在全國禁用廚餘養豬一個月後,宣布10月1日起,養豬規模在200頭以上,有許可執照者,可以繼續使用廚餘養豬,但是不到200頭的養豬場,繼續禁用廚餘,植物性殘渣除外。除了鼓勵小的廚餘場改餵飼料之外,也可以擇規模升級或者退場。但是這樣的風險管控,引發質疑,真的可以百分之百擋住非洲豬瘟嗎?如果全國難以禁用廚餘,為什麼養豬頭數接近全國三分之一、160萬頭的雲林縣可以做到呢?
第7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502021-09-29去年十月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現在幾乎90%的確診案例都與Delta有關。中研院新冠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早在今年二月就已經注意,並做深度的解析。已經攀升到最高峰的Delta,究竟還會影響多久?是否持續變異?監測網也在密切觀察它的動向。
新冠肺炎2019年底流行以來,人類一直在跟變幻莫測的變種病毒作戰。世界衛生組織才在九月初,將變種的病毒株B.1.621,正式命名為「Mu」,並列入需要留意的名單中,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被WHO監控的的變種病毒株名單中,「R.1」竄出來,「R.1」 目前已經出現在37個國家,累計感染個案超過一萬例,美國就佔了五分之一。全球累計到九月底,即使打了快58億劑的疫苗,碰到變種病毒,還是只能苦苦追趕,見招拆招。
第71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452021-09-15中秋節快到了,又是品嚐月餅和烤肉的好時節,不過最近來自非洲豬瘟疫區國家的豬肉製品,長驅直入,嚴重影響食安。
第一個破口是,農委會8月22日公布,從越南走私肉品中,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而且不查則已,一查下去,警方從紀錄上來看,來自疫區的走私肉品,恐怕從今年三月開始,已經用偷渡的方式慢慢進入台灣。
而且破口不只越南走私肉品,也有民眾透過網路電商平台購買台灣月餅,結果發現是含有中國豬肉成分的月餅。對台灣來說,現在是危機四起的一個月,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月,必須戰戰兢兢。
除了全國提高警覺,獨立特派員也走訪非洲豬瘟初篩實驗室,看看台灣現在對非洲豬瘟病毒的檢驗量,能否因應現在及未來的挑戰。
第71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02021-09-08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四成,過去打疫苗,民眾必須以預約方式到大型醫院接種,自從疫情升高到三級警戒之後,也開放基層診所加入打疫苗的行列,但是不管是基層診所或大型接種站,都要民眾直接來接種地點報到。
但是台灣還有一群接受在宅醫療的民眾,他們有的失能、有些是獨居老人,還有身心、肢體障礙者或罕見疾病患者,他們出門風險高,甚至有人出不了門,有到宅打疫苗的需求。這群人的需求,全國各縣市的在宅醫療團隊看到了,開始爭取提供「疫苗宅急便」的服務。
這樣的貼心服務,卻也是超跑任務,因為疫苗一旦開瓶,必須在時效內打完,有的民眾位處偏遠,個案與個案之間,也有一段距離,除了規劃路線、掌握時效,還有可能醫護人員都到家了,卻因為家人意見不同,臨時拒打的狀況通通有。
第71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82021-09-01台灣疫情經過108天之後,終於在8月25日這一天,首次沒有本土案例,雖然是好消息,不過台灣要回到五月前的生活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回想五月中旬,在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日子,受到衝擊最大可能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在防疫上,有不同需求的不同障礙者,他們無論在食衣住行、甚至就醫、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包括一下子被抽掉的人力支持,造成生活、就醫困難。必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腦性麻痺者的生活困擾。影響聽障者跟別人的溝通。對視障者來說,到處都有的實聯制,以及台北捷運環狀線,在六月下旬試辦的引導杖方式,都沒有考慮到視障者真正的需求。這些都讓不同障礙者擔心,如果疫情反覆升溫,甚至萬一升高到四級,政府有一套超前部署的方案來協助他們嗎?
第71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