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醫師怎麽了 爭議篇
出國唸醫走「捷徑」?波波醫師的公平與專業爭議!
結論先講
近幾年部分醫療糾紛,引發外界對波波醫師能力的質疑;本土醫學生及醫師,也走上街頭抗議這群海外醫師的特權。到底波波醫生遠赴海外國際專班,受什麼樣的醫學訓練?回台後的實習能否檢核他們的能力?跟著獨立特派員,看波波醫師現身說法,以及本地醫、牙學系學生及醫師反對的原因。出國讀醫學系?誰是「波波醫師」?
在台灣,許多人認為醫師不僅收入優渥,社會地位也很崇高。醫學系、牙醫系年年都是升大學的熱門科系,但要擠進台灣的醫學院窄門,實在非常不容易。於是一批批懷抱著醫生夢的學子,在2004年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就到波蘭、捷克、西班牙等地讀醫科、牙醫系,這些人回台執業被稱為「波波醫師」。
英國時間早上八點半開診,治療椅上已有患者等候治療。由於尚未取得台灣的醫師執照,Justin目前執業於英國的牙科診所,是所謂的「波西捷克生」。Justin表示,這樣在英國執業的醫生,一定超過百人,他說:「我們這些在台灣考過國考的人,只能來英國,我們沒有辦法去其他地方了,因為(回)台灣沒有辦法做牙科,是完全違法的。」
出國學醫、執業、體驗不同文化,醫療教育與國際接軌原是好事,也有非常多國外學校對台灣的學生招生。2022年西班牙聖保羅大學牙醫系畢業後,Justin同年取得西班牙牙醫師執照,在當地工作也很順利。

負笈海外習醫是從醫捷徑?波波醫師引爭議
雖是不同的育才邏輯,但相較於台灣的激烈競爭,國外醫學院成為從醫捷徑。不過入學資格相對寬鬆,本地醫學生認為破壞了公平原則。陽明交大牙醫系大五學生吳承翰表示,海外的入學方式不同,但是最後都會來台灣從醫,台灣很明確就是用學測、指考進入牙醫系,現今國內很嚴格的去執行招生數量管制,但國外卻是想讀就可以去就讀。
醫生在許多人心中是一個充滿光環的夢幻職業,台灣醫學系窄門,是高分群學生的戰場。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及胸腔外科主任李佳穎就說:「台灣的醫學系,也不知道這個制度是好還是不好,真的不太好考,錄取率大概1%。」
在區域醫院服務、有不少「波波同事」的李佳穎醫師觀察,海外習醫者可分為兩大類型。一個可能是家裡經濟狀況較好、是醫學世家,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繼承家業;第二種波波醫可能在社會已經打滾一段時間,比如曾經是護理師、物理治療師、中醫師,但希望可以當西醫師的人。李佳穎醫師遇過實習態度不好的波波,但也曾帶過勤奮認真的,因此認為不能以偏概全。
海外習醫之路 波波醫師現身說法
波蘭牙醫系畢業生陳同學,高中參加醫學大學舉辦的營隊,決定走上牙醫之路。但指考成績落在成大電機,2016年透過代辦中心前往波蘭,2021年於盧布林醫學大學畢業。
台灣學子就讀的國際班,獲得的是正規的醫學教育嗎?陳同學表示,國際班和波蘭的學生都是使用一樣的環境、教材、師資,唯一的不同在於國際班屬於英語的課程,包含台灣、泰國、美國、挪威及其他歐洲國家,都是歸納在國際班。
不同於台灣,西班牙教育部規定,學生畢業後即取得牙醫執照,不需要經國考。根據陳同學的經驗,國際班易進難出,其實並不是像外界說法,去就一定能拿到學位,以波蘭來說,只有六成的人能順利完成學業畢業,很多人會在過程中,因為高難度的科目、學校嚴格的制度被淘汰。至於在波蘭唸書需要花大錢嗎?陳同學表示,當時一年所有生活費、開銷、學費,大概75萬到80萬元。
當醫生原是助人的良善志業,卻成為商業世界的一門生意,打開留學代辦公司的網頁,每個月都有海外醫、牙的留學說明會,從入學前、就讀、到畢業後考照,都有完整的服務項目。

國際專班,是醫學教育還是商品呢?當地國家如何看待國際專班?高雄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政峰醫師表示,其實主要目的就是賺錢,如果這群人要在本全國執業,門檻也很高,還要先實習、語言鑑定。
外界批評波波醫師入學、畢業都沒有門檻,海外醫學生還被質疑缺乏臨床經驗、實習訓練不足。擔任多位波波的實習老師,蔡政峰自認提供的訓練不足。醫療教育非常重視實作,臨床教學的訓練,也許比學歷更重要。
在台灣,進入非常難考的醫、牙學院,是成為醫生的第一道門檻,波波醫師的爭議,挑戰既有制度。但更關鍵的是,他們是否受到完整的醫學教育與訓練,並建立返台執業前的篩選機制,才能消弭大眾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