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司法人權
81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11-20
犯保元年
1997年台灣發生白曉燕命案,這起治安史上的重大事件,讓台灣社會開始關注犯罪被害人的處境,也催生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法案實施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對於犯罪被害人的保護還是有許多不足,於是2023年進行大修法,改名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並在今年上路實施。這部攸關犯罪被害人權益的法案,修法前後有什麼不同?又提供給犯罪被害人哪些保護服務?
第878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82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09-04
走過被害傷痛
1997年發生的白曉燕命案,是台灣史上重大刑案之一。在這起案件後,隔年催生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為被害人發聲。去年立法院更進一步通過《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對被害者從保護救助,擴大為權益保障。
在案件發生後,被害人和家屬要面對陌生又冗長的司法程序,期間還可能遇到司法黃牛,被收取高額費用。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會在第一時間出面協助。除了義務律師之外,被害人或是家屬,在遭受重大事故後的心理和生活重建,也是犯保協會協助的範圍。
這樣的過程,往往比司法程序更為漫長和艱難。有些人已經走出傷痛,有些人還在過程中。
第867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54
司法人權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03-20
當非行少年碰上司法
3月16日,有民間團體在自由廣場舉辦了一場「永不止息的愛」追思會,紀念去年底新北市校園傷害案件中傷重不治的國三學生。
除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校園安全的議題,發起活動的團體也再次呼籲重新檢討少年事件處理法。認為現行制度對司法少年太過保護,甚至點名希望針對前科塗銷這項規定進行修法。
不過少事法是一部相當特別的法律,從立法意旨、執行程序到司法養成都獨樹一格。一起來看看,當少年觸犯相關規定,少事法的處理機制,以及前科塗銷衍生的問題及爭議。
第84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