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的代價-汪洋中的未來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缺水如何解?
系列報導:前瞻的代價
文字:婁雅君
攝影:賴振元
SystemAdmin | 2017-08-14
台灣每次颱風或豪大雨來襲,淹水就成了許多縣市的最痛。都市水患已經是近年來全世界的治水難題。城市中的不透水鋪面也就是柏油路面,一旦遇到強降雨,短時間內會產生大量的地表逕流,等到排水設施也無法負擔時,這些所謂的內水,就是造成都市淹水的主因。<br />
<br />
不過近年來有一種海綿城市的概念,不斷被提及,而透水性鋪面,就是海綿城市其中重要的一環。在汐止有一條一百多公尺,被稱為會呼吸的道路。道路上的孔洞,能將雨水排到道路下的礫石層,再進入土壤層,儲存起來。<br />
<br />
整條路沒有排水溝,卻安然度過了今年6月2號的強降雨,完全沒有淹水。近年來豪大雨越來越頻繁,該如何與遽變的年代共處,前瞻計畫的治水思維,需要納入更多彈性的思考。<br />
<q>第509集</q><br />
文字:<a href="/Mw"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婁雅君">婁雅君</a> / 攝影:<a href="/MTg"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賴振元">賴振元</a>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