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尹雯慧
文字記者
報導
尹雯慧
123
土地環境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5-10-15
洪水襲來 重建家園之路
花蓮馬太鞍溪潰壩發生到現在,已經邁入第四週,光復鄉清淤進度,預計將於本週完成。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佛祖街,除了要打通林田幹道和所有的灌溉渠道之外,仍持續搜索失聯的民眾。
這一帶因為淤泥淹沒房舍,有71戶屬於重災戶,花蓮縣長徐榛蔚向中央提出設置中繼宅與研擬遷村計畫。不過,當地居民對於原地重建或遷村,有不同看法。目前有40戶願意住中繼屋,其餘選擇依親或原址重建。當政府在思考安置災民時,除了有形的住屋需求,文化脈絡與生活紋理的保存,也必須納入考量。
第924集
847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4-08-14
凱米啟示錄
七月底凱米颱風來襲,強降雨重創中南部,其中高雄平地單日累積雨量,超越了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加上天文大潮,全市25個滯洪池全滿,造成許多地區汪洋一片,滯洪池的效果受到質疑。
而台南、嘉義的超大豪雨,也造成洪水沖破八掌溪橋旁的堤防,淹沒大片農田,讓畜牧業者損失慘重,光是台南地區,災損金額就高達三億五千多萬。
二十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投入龐大的治水經費,推動各種水利工程建設,但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卻一再挑戰工程設計的安全標準。面對氣候變遷,我們還能再做些什麼?
第864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