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萬真彣
文字記者
報導
萬真彣
80
藝術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04-17
廢五金的再生藝術
對很多人來說,被淘汰的冷媒管、淨水器、燈罩,或者是壞掉的汽機車零件,都是沒有用的廢棄物。不過對有些人來說,這些廢五金卻是創作的珍寶,用巧手將它們雕塑成無價的藝術品,讓廢棄物重生。獨立特派員帶大家來看兩位素人再生藝術家的故事,他們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第84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72
藝術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04-03
公共藝術,有事嗎?
台灣公共藝術政策推行了25年,斥資近百億。花了這麼多錢,各界的批評也不少,例如製造一些公共垃圾、造成視覺汙染等。尤其去年,文化部遭監察院提案糾正,台灣公共藝術產業鏈遭少數代辦單位壟斷、機關只為辦理而辦理、經費龐大過於浪費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衍生出不少弊端。
文化部於是召集相關產業人士協商解決辦法,同時公布了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正草案,修正的條文超過三分之二,是歷年最大幅度修法。其中提出簡化流程、刪除代辦等字眼,正名專案管理廠商等的十大改革方向。到底台灣的公共藝術政策怎麼了?接下來如何改善?
第846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