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桿菌屠蟎記

科學新知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AdminAdmin | 2025-04-30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農作物的病蟲害越來越嚴重。高溫乾旱,蟲害就多;多雨潮溼,病菌就會大流行。俗稱紅蜘蛛和白蜘蛛的葉蟎,是農民最頭痛的小型害蟲之一,許多作物都能看見牠的蹤跡。化學農藥有殘留和抗藥性的問題,一直以來,農民找不到有效的防治工具。<br /> <br /> 台灣在今年發表了全球第一支對抗葉蟎的微生物製劑,從研發到技轉上市,總共歷經了21年的時間。這支微生物製劑來自一支相當特別的本土菌種,它存活於線蟲的喉嚨裡頭,在黑暗中會發出冷光,即使菌死了之後,依舊有殺蟎的功效。這支殺蟎劑的效果不但媲美化學農藥,也沒有殘留的問題,微生物製劑更是氣候變遷下的新趨勢。<br /> <br /> &nbsp;<q>第900集</q> <div class="Detail__CompilerSection-gdvq7b-7 jzHaDb"> <div class="Detail__Compiler-gdvq7b-4 kxpmIc">文字<a class="Detail__Text-gdvq7b-3 kBDZbj" href="/about/Mw">婁雅君</a>&nbsp; 攝影<a class="Detail__Text-gdvq7b-3 kBDZbj" href="/about/MTk">袁宏書</a></div> </div>

台灣獨創微生物製劑上市,本土光桿菌對抗葉蟎危機

結論先講

台灣在今年發表了全球第一支對抗葉蟎的微生物製劑,這支微生物製劑來自一支相當特別的本土菌種,它存活於線蟲的喉嚨裡頭,在黑暗中會發出冷光,即使菌死了之後,依舊有殺蟎的功效。這支殺蟎劑的效果不但媲美化學農藥,也沒有殘留的問題,微生物製劑更是氣候變遷下的新趨勢。

葉蟎危機來襲農民如何防治?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農作物的病蟲害越來越嚴重。高溫乾旱,蟲害就多;多雨潮溼,病菌就會大流行。俗稱紅蜘蛛和白蜘蛛的葉蟎,是農民最頭痛的小型害蟲之一,許多作物都能看見牠的蹤跡。
 

三年前因為夏日高溫,葉蟎一發不可收拾,南投埔里一帶的木瓜慘遭重創。已經結果的木瓜,慘遭蟲害,整片果園無一倖免。(圖/獨立特派員)

 

化學農藥有殘留和抗藥性的問題,一直以來,農民找不到有效的防治工具。農業植物保護公司技術推廣組股長周騂華表示,農友現在最頭痛的二點葉蟎,分為紅蜘蛛、白蜘蛛,紅蜘蛛就是所謂的神澤氏葉蟎,白蜘蛛就是二點葉蟎。

葉蟎危害相當廣泛,豆科植物、果樹、觀葉植物都會被侵害。一直以來,化學農藥會產生抗藥性,防治資材在高溫下容易造成葉面危害,一直是農民最傷頭痛的蟲害之一。

 

全球第一支! 對抗葉蟎微生物製劑在台灣

全球第一支針對葉蟎的微生物製劑,由農試所謝奉家博士以光桿菌研發而成,並發表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他形容這支產品可謂二十一年磨一劍。不同於其他單效菌種,它可以同時殺蟲和殺菌,在黑暗中會散發出冷光,95年農試所在台南找到本土光桿菌。謝奉家博士表示,這隻菌很特別,是跟線蟲的共生菌,一種線蟲會去攻擊昆蟲,而這個昆蟲的喉嚨裡面有「光桿菌」。

農試所從民國92年開始研究光桿菌,到103年發表殺蟲抑菌的有效成分與機制,卻因為商品化價值不高,11年的研究成果戛然而止。隔年許多農民向農試所反應,葉蟎危害嚴重,且沒有藥物能防治。種植青蔥超過三十年的農民說,以前很少看見葉蟎。

氣候變遷,高溫乾旱造成葉蟎在短時間內大爆發,不只青蔥,許多農作物都遭受危害。謝奉家拿著光桿菌發酵液,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請所內專家測試對葉蟎的效果。停擺的計畫死而復生,經過田間試驗和一連串測試之後,將研究結果技轉給國內第一大廠。

光桿菌還有一項特別之處,即便在它死後,代謝物依舊具有效果。它的殺蟎秘訣,就在這裡頭。為了檢驗發酵液中的有效成分,農試所建立了一套前所未有的檢驗方法。謝奉家表示,醫藥的疫苗是用 ELISA(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這個方法技術水準比較高, 所以國內的化學農藥、生物農藥從來沒有用過這個方法去做。

研究成果要能夠商品化,必須經過製程的優化與放大。農業植物保護公司製劑處研究員楊津銘說:「小的窯瓶到發酵槽,我們中間可能做了二、三十次的放量試驗,我們從109年開始,一直到114年才真的取證。」

 

微生物製劑無殘留問題 農民盼廣泛使用

廠商與農民合作,在這片木瓜園分別施作光桿菌和不噴藥的狀況進行比較。農業植物保護公司技推組課員黃志曄表示,在噴過三次之後,其實控制得不錯,沒有再上升;但如果像CK這種對照組,完全都沒有噴藥的情況下,可能會增長 到破千隻,增長速度很快。

為了對付葉蟎,農民使用各種防治資材加上化學藥劑,甚至連偏方也嘗試。在農民細心照顧下的果樹,已經相當健康,但仍有些黃葉、蟲害的痕跡。另一邊使用光桿菌微生物製劑的田區,看起來更健康。

比起化學農藥,微生物製劑雖然價格較高,農民也樂於嘗試。除了能有效對付蟲害之外,還有其他的附加效果。農業植物保護公司商品服務處資深處長林基龍表示,對作物來講,用了化學藥劑就很容易有殘留的問題存在,所以很期盼這支微生物農藥的研發,因為它並不是化學農藥。

防治木瓜葉蟎的化學農藥共有十九種,但是農民反應效果不佳,容易出現抗藥性。而微生物製劑沒有殘留問題,配合化學農藥、防治資材,可以達到農藥減半的目標。不過光桿菌含有活菌,在申請上市前,經過農試所國際認可的GLP實驗室,進行動物毒理安全試驗,也是國內第一支對蜜蜂進行測試的微生物製劑。

這支生物製劑目前只登記木瓜使用,還有許多深受葉蟎危害的作物也在等待中。林基龍表示,目前果樹類最為優先使用,一些雜作的部分也有在規劃、試驗當中。廠商預計將青蔥納入申請的作物之一,在此之前,也先進行內部試驗。當光桿菌遇到葉蟎,長期以來困擾農民的蟲害以及農藥殘留的問題,彷彿看見了曙光。
 

HD 觀看人數x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