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難聘物理治療師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SystemAdmin | 2025-01-08
2025年台灣的大事之一,就是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個人,就有1個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長照需求以及相關機構的任務,越來越重要。<br /> <br /> 而物理治療,是長照很重要的一環,在活動能力逐漸衰退時,物理治療師能幫助長者,藉著運動或姿勢調整來促進健康。社福長照機構裡的身心障礙者,也需要物理治療師來幫忙復健或復能。<br /> <br /> 但目前現實的狀況是,長照中心的物理治療師,大多是外聘或多家合聘,因為薪資問題、缺乏升遷管道,全職專屬機構的物理治療師,非常難聘得到。這困境的背後,也反映台灣醫療與長照制度,需要更多調整。<br /> <q>第885集</q><br /> 文字:<a href="/NQ"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萬真彣">萬真彣</a>&nbsp;/&nbsp;攝影:<a href="/MTc"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黃政淵">黃政淵</a> <p>&nbsp;</p>

全職物理治療師難聘,長照機構出現照護缺口?【獨立特派員】

延緩失能的關鍵角色 物理治療師在機構中遇到哪些挑戰?

 

個別化的運動處方,是物理治療未來的趨勢。2023年初,《物理治療師法》修正通過,明定非疾病治療為目的,物理治療師執業可不需醫囑。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坦言,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如果被照顧者的身體功能沒有辦法被維持,其實健康狀況是一直往下走的,不健康的餘命就會是非常長的時間。

 

物理治療師張人牧直言,個案的多樣化、服務的多元性,是物理治療師在長照領域工作比較會遇到的挑戰。

 

物理治療師對長照被照顧者的服務,得親力親為,卻缺乏看到他們身心穩定恢復的成就感。

 

物理治療師張人牧表示,從事這項工作要非常有耐心,因為這些身心障礙者的進步速度非常緩慢,自己也要持續關心個案才能夠發現問題,會耗費非常多的精神跟體力。

 

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觀念當道,而物理治療師在長照機構裡,承擔協助被照顧者生活自理的關鍵任務,但身心負荷量非常大。

 

 

 

物理治療師執業集中醫療院所 長照機構現招募困境!

 

長照中心有專任的物理治療師,將大幅提升照護品質,但現況卻是,台灣物理治療量能不足。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指出,有將近15000位是符合物理治療師執業的專業人員,但是真正執業的人員只有8000多,大約不到6成。而大部分的物理治療師都在醫院或診所,加起來有85%左右。

 

8成以上的物理治療師,集中在醫院、診所工作;其餘多選擇自行開業,自主性較高。少數的物理治療師,才到學校或長照中心等單位任職。目前,長照中心普遍徵不到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許文榕坦言,現實考量占大宗,因為醫療院所的獎金加給會比較高。

 
 

 

 

學者籲盤點長照制度 盼能與健保制度接軌

 

身心負荷沉重、薪資不符合期待、缺乏成就感與升遷管道、不熟悉身心障礙者等問題,是造成長照中心聘不到物理治療師的原因。

 

景新身障社區長照機構主任黃珉蓉認為,長照機構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像景新是基金會自籌經費來聘用物理治療師,其實財務壓力很大。

 

但社區預防性照顧,是長照2.0的重要推廣項目,若社區照護服務機構內,承擔預防醫學任務的物理治療師不夠,照護效能勢必打折扣。根本原因之一,是台灣中期治療機制,實在不足。

 

長庚大學長照產業碩士學程主任林佩欣觀察,出院直接進到長照,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患者生病完之後的六個月內,他可能還相當需要比較密集的復健處置、中期照顧或中期治療,也就是急性後期治療。還是應該要有一個場域是讓他們可以住宿在裡面,例如美國有台灣少見的復健醫院。

 

換句話說,若台灣的中期治療機制更完善,物理治療能量將能做更有效的分配,後端長照的物理治療壓力,也不會這麼吃緊。而醫療與長照關係密切,這兩種資源該如何相輔相成,也該進一步討論。

 

林佩欣主任指出,健保跟長照是兩個不同給付單位。目前,醫院的復健還有急性後期的照顧是屬於健保的,賦能的部分是屬於長照的。所以最近一直在討論,可能要比較密切的銜接方式。

 

2025年,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長照更是重要議題。若政府能調整相關制度,改善物理治療師在養護長照機構任職的困境,將能提升長照品質,讓被照顧者更健康,進而減少健保體系的負擔。

 

HD 觀看人數x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