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張筱瑩
文字記者
報導
張筱瑩
50
土地環境
文字:張筱瑩
攝影:賴振元
2025-11-26
新時代治水–海綿城市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021年發布報告指出,人類行為引發的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乾旱和極端降雨的頻率與強度增加。為因應都市洪患的威脅,許多先進國家正積極推動海綿城市,透過都市規劃提升城市耐淹力。
以彰化鹿港洛津國小為例,因地勢低窪,為改善學校及鄰近鹿港老街時常積淹水問題,縣政府在校園操場底下興建停車場兼滯洪池。當氣象署發布颱風或豪雨警報,停車場必須淨空,啟動蓄水滯洪機制。
台灣都市排水系統的設計,大部分只能承受每小時50到70毫米的雨量,已經無法因應極端氣候的考驗。如何善用這些可利用的空間一起分擔滯洪,已是當前城市治水的重要課題。
第930集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