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鎮瀾宮睽違36年醮典,大甲53庄盛大參與!
尹雯慧 羅盛達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去年底台中大甲鎮瀾宮,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重修慶成祈安清醮慶典,吸引了大批民眾參與。鎮瀾宮建廟已經有290多年歷史,上次建醮是在民國77年,也因為不定時舉行的特性,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機會參與。這次一共設置7個醮壇,一起來認識這場難得的慶典。鎮瀾宮祈安清醮 慶典睽違多年舉辦盛況空前 一艘華美精緻的王船,正被萬人簇擁前進,陸上行舟的熱鬧盛況,難得一見。這裡是靠海的大甲區,當地的鎮瀾宮在今年11月中旬開始,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重修慶成祈安清醮慶典,規模空前。民俗學者溫宗翰說:「建醮這個活動是一個組合的祭典,這個建醮它可以是一個很簡單的祭典文化,它也可以參雜很多不同的祭典。所以有的地方的祈安清醮裡面,就還有水醮、火醮,它可以是一個組合的,這次大甲的作法就是組合王醮。」 建廟兩百九十餘年歷史的鎮瀾宮,距離上一次舉行建醮,已是36年前。為何今年要再度舉辦?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說:「我們七朝清醮,可以說我們民國25年做三朝,77年做五朝,這回做七朝,這個祈安清醮最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宮廟重建。」 這次整修主要是加強宮廟屋頂的剪黏,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表示,這一次剪黏修復由國寶級工藝大師陳三火負責,把所有大甲媽的屋頂細節做得很細緻。 信仰帶來地方的認同感 科技如何結合傳統文化? 建醮作為台灣民間信仰裡的重要活動,往往需要動員大量人力與物力。今年鎮瀾宮的七朝清醮,一共設置了玉皇壇、觀音壇、媽祖壇、三官壇、天師壇、北極壇與神農壇,共七個醮壇。 位在大安區的神農壇,是最接近台灣海峽的醮壇,如何抵禦冬天強勁的海風,挑戰籌辦人員的創意。神農壇今年迎接了一位歸鄉的貴客,神農壇總壇主陳森法說:「貞潔媽是我們壇的特色,因為是我們在地人,老實說祂是我們台灣平民中,有皇帝聖旨冊封、唯一成為神明的人。」信仰撫慰了看天討生活的村民,也形塑了對地方的認同感。在媽祖壇,有人想出了其他把信仰文化擴散出去的方法。文史工作者張慶宗說:「建醮本來就是大型的祭典,而這個祭典就是感恩,感恩裡面就有很嚴謹的科儀,有很多信眾來參觀,既然參觀了媽祖壇,那就要瞭解媽祖一生的故事。所以我們外面放了六十幾隻的旗幟,每個媽祖的底下會有一個QR code,掃進去會有詳細的解說。」 建醮慶典凝聚在地向心力 傳統文化如何留存?這場大甲區幾乎全民總動員的盛事,所費不貲,但經費從哪來呢?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說:「我們要找的這些總壇主,都要找一些比較有實力、財力比較雄厚的,可以說現在算起來差不多要上億。」廟方鎖定在地企業家募款,除了口袋要夠深,參與地方事務的榮譽感,是其中關鍵。媽祖壇總壇主林知世說:「當初我是很高興接到這個任務,一輩子只有一次,而且主任委員更是難得,只有六位有機會。」信仰難免會遇到考驗,但也因為信仰,驅使人們願意克服萬難付出。時代的腳步不停往前,傳統的民間信仰,面臨什麼樣的影響呢?林知世說:「36年前是農業社會,現在工業社會,參與的人感覺上不像以前那麼熱衷。」 送彩船與放水燈儀式的進行,標誌著鎮瀾宮祈安清醮活動接近尾聲。溫寮漁港擠滿了不畏冷風,想要一睹為快的群眾。遠方的夜色攤平成一片簾幕,燃燒的水燈映照出一條無形的路。開香普渡,則是祈安清醮最後的重頭戲,設在大甲體育場的總壇玉皇壇,排滿各式供品,當中的巨型烏魚子龍,非常吸睛。傳統與現代,並非相互排斥的存在。透過籌辦建醮這類大型公共慶典,不僅是重新認識鄰里,凝聚向心力、建立認同感的機會,更可以藉此思考,哪些才是真正值得保存流傳的文化價值。
專欄
青壯族群運動頻率低,體育署、企業如何協力養成風氣?【獨立特派員】
婁雅君 袁宏書 / 採訪報導 黃郁婷 / 整理報導台灣的退休族群,超過6成的人有運動習慣;而35到44歲的比例最低,女性甚至不到2成。體育署從107年開始,推出企業運動指導員補助計畫,規劃運動內容並推廣運動風氣,台灣也有不少公司,在內部推廣運動文化。來看看這些活力企業,如何為員工營造友善的運動環境。扶植廠內運動社團 養成員工運動風氣! 上班族不運動,不外乎工作太累、沒時間、缺乏動力等理由。如果公司有場地,換了衣服就可以直接運動,員工能不能動起來? 裕隆日產汽車總經理鐘文川說明,廠區有游泳池、羽球場、籃球場,大家在社會變化以後,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廠方因應這種狀況,辦了很多活動,不管是路跑或者是瑜伽。 體育署為了鼓勵企業推廣運動文化,只要新聘用一名運動指導員,就獲得補助30萬。運動指導員必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資格:曾參加國際或全國性比賽、具備教練或體育人員證照,以及相關科系畢業。 裕隆日產汽車員工陳美錦指出,像慢跑社的話,固定在禮拜二會找幾個同事,下班之後,從廠區外的宿舍大樓跑到勝興車站。大家一起跑比較容易持續,也比較多天,不會一個禮拜只想跑一天、偷懶。跑步的時候會有一些耐力或者是集中度的訓練,對工作上也有滿大的影響。 鐘文川總經理認為,這些活動可以深植人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讓整間公司更健康,員工也能夠健康,陪伴公司成長、茁壯。 建立全方位運動環境 企業運動指導員展長才!國內電源供應器大廠,10年前開始由董事長帶領推行運動文化。他從個人做起,體重減少了將近12公斤,體脂肪也從35%降到24%。全漢企業營運長鄭名翔觀察,其實員工看得到老闆的生活習慣是有所調整的,所以看到他越來越瘦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要越來越努力。配合軟硬體的建置,公司想方設法就是要讓員工動起來。全漢企業經理鍾靜儀表示,公司為了推動員工熱愛運動這件事情,是著實下了一些工夫。比方說在晉升的制度,特別設定運動的學分,每年每一個同仁要達到體能學分10學分,才符合晉升的資格。全漢企業運動指導員徐紹桓認為,規劃運動的相關內容,提升企業運動的風氣,對於體育人才來講,其實也可以將這份工作跟自身的專長結合。全漢企業董事長鄭雅仁歸納出,運動是讓自己有往內看的機會,因為很累、很喘,就會很專注在自己的身體狀況。第二點是,因為有運動,員工看起來比較陽光、開朗,這點很重要,而且意志力會比較好。 公司提供健身資源 員工省荷包還能增進情誼如果公司沒有空間,在外租借運動場地,也是一種方式。這家規模不到百人的公司,可以選擇的運動項目也不比大企業少。人資專員在無意間發現體育署的補助計畫,開始為員工規劃運動課程。下班時間,大家一起到健身房上團體課程,公司有超過6成的員工都加入了運動的行列。群創能源科技助理何家茵表示,嘉義比較少聽到公司會有運動相關課程,下班回去,可能就是在家裡滑手機,然後躺著休息到晚上。可是現在有這些運動項目,就可以在下班時間跟同事一起去運動。群創能源科技專案經理蔡耀緯分享,因為以前自己有在重訓,如果公司有開課,第一個,除了自己重訓以外,還可以跟同事一起重訓,增進同事的感情。另一方面,外面的教練課24堂或36堂,可能要3萬至4萬以上,如果公司有這個福利,對於員工來講是一舉兩得。青壯族群規律運動的比例仍有待提升,打造友善的運動環境,讓員工動起來,企業、社會才能更永續。
專欄
從苗栗店仔藝穗節,探討地方藝術節的挑戰【獨立特派員】
尹雯慧 羅盛達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今年十月,苗栗舉辦了第四屆店仔藝穗節。演出地點不在正式場館,而是與在地店家合作,近距離的演出形式,是苗栗少有的嘗試。不過根據獨立特派員的觀察,這次活動很可惜,跟在地居民互動非常低。台灣近年來,各縣市的藝術節百花齊放,這樣的活動形式如何跟在地連結?又有何侷限?苗栗店仔藝穗節 打破劇場觀影體驗 這一天,是第四屆苗栗店仔藝穗節開幕首週,好家在劇團此次推出的劇碼,門票在啟售後不久,便全數售罄。練習走位、背誦台詞,幾位演員表情專注,他們正把握時間,進行演出前的最後彩排。 場域的特殊氛圍,帶來創作的想像與刺激,也引起迴響。好家在劇團藝術總監楊閔皓說:「覺得很像進入另外一個空間,一到這邊就很像一個歷史迴廊,觀眾或站或坐或走都可以,其實就是把觀影打破,讓觀眾也成為這齣戲的一份子。」散場時,許多觀眾徘徊在旅社門口,討論熱烈。成立七十四年的新興大旅社,距離火車站步行不到五分鐘,早年經常聚集南來北往的旅客通勤人潮。經營超過一甲子,新興大旅社乘載許多當地人的回憶,也見證地方發展的興衰。與在地店家合作 在苗栗遇見藝術老牌旅社搖身成為表演空間,不是偶然。身為店仔藝穗節前三屆策展人的彭怡雲,一開始就瞄準了在地店家,展開合作遊說。主要以餐飲空間為相關的背景,這些空間大部分在苗栗都有40年到60年的歷史,甚至有到100年以上的空間。在苗栗出生成長的彭怡雲,疫情期間選擇在家鄉籌辦藝穗節,他從表演策展的角度,與深耕當地多年的亞洲劇團,一起試圖找出苗栗藝術發展的其他可能。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林浿安說:「那時候剛好苗栗有很多在地的返鄉青年,所以苗栗也很多各式的店家產生了。如果我們可以在非制式空間,符合原來藝穗的精神,又可以讓在地店家發揮他們自己的一個空間的特色、結合表演,我們的初衷其實是很明確的,希望讓藝術變成日常,而且是全民的運動。」 媒合表演者與店家,是店仔藝穗節策展團隊的重要任務。西楊黎咖啡負責人楊竣閎說:「策展團隊要怎麼跟表演團隊去溝通協調,這方面滿重要的,因為畢竟我們是第一次,我們也不知道表演團隊他們到底需要什麼,那他們也會給我們建議。」彭怡雲說:「我們會希望,苗栗的店家在中間的過程,他知道如何接待來自不同地方的團體,不只是單純的場地租借。」藝穗節該徵選嗎?如何將藝文活動發揚光大?藝穗的原意是邊緣。非典型場館的形式是一大特色,這個概念源自1947年愛丁堡藝術節,8個劇團因未能入選,自發性地尋找場地演出,而催生第一屆愛丁堡藝穗節,不審核的自由創作精神,是愛丁堡藝穗節的核心理念。在苗栗異地生根後,長出了不同的樣貌。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展演藝術科科長郭靜芳說:「藝穗節一開始的精神就是不審核、自由,但是畢竟我們現在苗栗的藝穗節,進入了一個官方的體制,為了求公平,還是會有一個徵選的機制。」篩選,是更公平的機制嗎?永續節慶活動策畫黃心怡說:「藝穗節存在的一個很大的理由,他不應該被審查,讓民眾或者是讓創作者,可以自由的表現自己想要表現的。」由政府補助的藝術節活動,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郭靜芳說:「有時候在某一個架構下,我們可以獲得的資源更多,然後反而可以再把這樣的精神延續下去。」面對審核機制,創作者又是怎麼看的呢?劇場工作者李祐緯說:「我覺得早點習慣這件事情也是一件好事,在這條路上,你就是不斷的被人挑,也許真的有一天可以不用被挑,而是人家會來找你的時候,好像就是進到了下一個階段了。」實際走訪苗栗人重要的生活場域,發現許多人對藝穗節仍然陌生。與藝穗節合作的店家,也有自己的心得。More café負責人范雯鈺說:「藝文活動在這種苗栗文化沙漠這種地方,要得到很大的迴響,我覺得在短時間之內不太可能,但是我覺得這是慢慢累積的。」邁入第四年的店仔藝穗節,本屆參與店家,範圍首度擴及造橋與頭屋,可惜的是,在地表演團隊不見蹤影、居民參與度也不如預期。近年,台灣各縣市節慶活動,方興未艾,除了政府的資源分配,需要審慎盤點,創生地方作為青年返鄉的途徑,或許也需要更關注跨世代的交流。
專欄
演唱會公安怎麼做?代表性多功能場館安全比一比【獨立特派員】
萬真彣 黃政淵 鄭仲宏 / 採訪報導黃郁婷 / 整理報導獨立特派員走訪了三個也常常辦演唱會的多功能體育場,一個是高雄國家體育場,容留人數跟大巨蛋接近;另外還有高雄巨蛋及台北小巨蛋,同樣都是密閉場館。了解他們如何管理大型活動的公共安全,以及場館發生事故時,有哪些設施可以自保,又該如何配合人員應變。高雄世運滿座超過5萬人! 緊急狀況怎疏散? 高雄國家體育場(世運主場館),是台灣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體育場館。這台灣最大的戶外體育場,占地19公頃,座位多達5萬5千席,是和台北大巨蛋的容留人數最接近的場館。 因應多元突發事件的公共安全管理,世運邀集500名相關單位人員,演練民眾疏散、安全維護,及傷患後送等情境。 高雄市運動發展局長侯尊堯認為,相較於過去單點單線的SOP,目前各單位是走到彼此之間的磨合。 緊急疏散大多是多點多線的動態事件,隨著事故演進,各單位如何互相銜接任務,是這場演習的目的。 侯尊堯局長說明,如何引導民眾離開這個場地,地面上或者是走道上,相關的燈飾也協助引導。 寬敞廊道,也能同時運送傷患擔架,上場外救護車。而世運場外,周圍空曠,有更足夠的疏散避難空間外,也能讓相關車輛待命。 侯尊堯局長分析,場外是一個完全沒有障礙的外環道,所以讓所有救難或相關必要的車輛,都能夠快速準確到特定出口。 回顧今年9月,日本搖滾樂團ONE OK ROCK在世運開唱,場內外人數破6萬。 市府統計,當晚6萬人,在25分鐘內清場,75分鐘完成疏運。 高雄巨蛋大型密閉空間 防火措施怎麼做?2004年,高雄巨蛋由漢威巨蛋公司以BOT模式動工興建,2008年啟用,是座6層樓的多功能綜合體育館,容留人數只有大巨蛋的約四分之一,1萬5千人。進到高雄巨蛋主場館,它和台北大巨蛋一樣,是室內密閉空間,萬一發生火災,會在裡面悶燒。高雄九太巨蛋公司總經理李振妮解釋,高雄巨蛋的屋頂有圓弧形的設計,有蓄煙的功能;在屋頂的下方有自動排煙口,可以直接排煙。當緊急事件發生的時候,可以爭取更多時間來讓民眾避難。若發生火災等事故,工作人員會依實況緊急廣播。而關於演唱會緊急廣播的細節,專家做出提醒。活動工程技術專家謝寅龍直言,要指揮觀眾疏散,其實演唱會的音響才夠大聲,通常安全疏散的音量是蓋不過演唱會的聲音。而能進行這些控制是誰的權力?現場的指揮官是誰?能不能控制好現場?都是需要事前規劃的細節。 演唱會尾聲,會有彩帶、愛心氣球等道具落下。但這些效果,其實是常見的風險因子,容易引起火災或混亂。因此工作人員在開唱前,都得參與緊急避難訓練。全台首座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小巨蛋 防焰機關怎運作?每場演唱會開始前,台北小巨蛋的工作人員會拉出舞台附近消防栓箱的水帶,以備不時之需。舞台搭建的球場層場內,也放了至少10支滅火器。還有活動式逃生標示,方便依活動的不同,彈性調整吊掛位置,讓疏散動線更明確。樓上觀眾看台區,有3支放水槍,一偵測到火源,會自動鎖定、撒水撲滅。寬達4公尺的逃生出口周圍,掛的是有防焰證明的布幕。專家提醒,舞台布幕也得是同樣標準。活動工程技術專家謝寅龍說明,因為舞台上面,如果設備有任何意外的時候,防火布幕一降下來,煙、火通通隔離在舞台後面,觀眾不會受到影響。逃生口外,有清楚的消防設施配置圖;下方滅火器放進底座,避免被踢倒不見,或絆倒民眾。大型群聚活動的公共安全,每個環節都必須非常嚴謹。台北小巨蛋和高雄巨蛋,有較豐富的演唱會公安管理經驗,無奈容留人數太少;高雄世運場地夠大、公安軟硬體也齊備,但卻是露天空間。台灣的確需要像大巨蛋這樣的大型室內場地辦演唱會,但對比其他場館的公共安全機制,大巨蛋開唱,真的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大巨蛋將迎來首場演唱會,場館安全問題備受質疑!大巨蛋安全管理資訊不透明,公共安全如何保障?
專欄
感化教育再犯率高,司法少年志工投入輔導協助【獨立特派員】
李婕綾 張智龍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少年犯罪後會到矯正學校進行感化教育,希望能在繼續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可以改過自新、重新生活。不過根據統計,離開這些矯正學校後,少年再犯率達55%,出校3年再犯率甚至高達80%。為了充沛輔導量能,有民間機構大量培訓志工投入司法少年輔導工作,希望能透過陪伴,有效降低再犯率。團康遊戲、闖關活動 少年觀護所裡的夏令營 這一天,台北少年觀護所內迎來一場與平時完全不一樣的活動。熱鬧的團康遊戲,對少觀所內的少年來說,是相當不同的體驗。然而,這樣的活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社工王菽鍈說:「可能要透過少觀所的人員,去評估他們的家庭狀況、個別狀況、目前適不適合來參加。所以通常這種機會,100位裡只有一成的少年有機會參加。」 台北少年觀護所主要收容未滿18歲的保護事件、留置觀察、觀察勒戒以及刑事案件少年,為了參加夏令營,所內的少年往往會有比平時更好的表現。 司法少年志工用心陪伴 盼降低再犯率每年為了這場夏令營,除了專業社工,主辦單位也需要招募志工協助活動進行,每一次招募,志工都必須填寫問卷,之後再進行面試。 而面對特殊境遇少年,包容是志工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社工王菽鍈說:「少年其實也會去測試,我們能不能包容他講出來的這些東西。所以他們有時候會用很誇張或者是違法的行為,去測試我們究竟會不會去評斷他。」培訓課程相當著重司法少年的樣貌及背景的形塑,目的是為了讓志工對司法少年可以有更多理解,進而有更多包容。甚至會邀請曾經的司法少年擔任講師,分享如何與少年互動。合作挑戰闖關遊戲,拉近了志工與少年的距離。然而,熱鬧的夏令營之後,接著才是志工的重點工作。仔細檢視每位少年填寫的學習單,上面的開庭日期是志工必須掌握的資訊,經過培訓的營隊志工,真正要做的是少年出所後,必須與少年維繫至少半年的聯繫追蹤,目的就是希望能降低司法少年的再犯率。 司法少年唯一對外聯繫管道 手寫信建立與志工之間的橋樑司法少年志工除了出所少年的聯繫陪伴之外,還有寫信這項特別的工作。無論是少觀所或矯正學校,都無法透過手機或電腦對外聯繫,傳統信件是唯一的聯繫方式,收到信件對少年來說,除了是與外界的連結,更象徵著在同儕間的位階。堆疊的檔案夾裡,是分門別類的信件,也是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社工李佳怡長期與司法少年的通信紀錄,成為社工之前,李佳怡也曾經參與營隊活動,更在營隊結束後擔任寫信志工,一寫就是五年,她也從志工轉為社工。司法少年不能直接寄給寫信志工,要透過協會建檔轉交,志工回信也同樣要經過協會登記。換句話說,每一封信件都要經過矯正單位與協會,才會分別轉交給司法少年與志工。來信內容以生活日常居多,而寫信志工的回信內容雖然不會受到限制,卻有界限必須遵守。李佳怡說:「和少年通信的時候,我們都不會透露自己的本名,都是用綽號和少年們互動,也不會太透露關於自己私人的事情。」每一年的營隊志工訓練,協會都會編寫訓練手冊,詳細記載相關的工作守則,其中就包括不能透露個人聯絡訊息、隱私資訊以及應該注意的界線,需要時專業社工也會從旁提供諮詢與協助。 五年多來,與李佳怡通信的司法少年至少有100位,她也堅持用手寫回信,她說:「我覺得手寫可以讓少年感受到,我是很認真看待我和你之間的連結,所以他也可以感受到,我們通信都是非常用心。」在無數的通信中,有些信件的結尾是回歸社會的告別,有些信件中斷在石沉大海的失聯,而對司法少年志工來說,所有聯繫陪伴只是工作的起點,後續的降低再犯才是志工努力靠近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