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真彣
-
87
-
92
-
922021-02-17【機會與挑戰】
聯合國曾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約是五十億人,會居住在城市裡。而大量人口群聚的地方,代表的是地球資源會被大量消耗。為了避免地球資源耗竭,2015年,聯合國正式啟動了「永續發展目標」,確保現存人口的環境、社會、經濟方面,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不犧牲未來世代的環境,這樣的目標,已經成為各國都市發展的趨勢。
反觀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是地區高度都會化的結果,我們也正走入資源枯竭的窘境。面對永續城市這個大議題,台灣的現況如何?又有什麼樣的優勢和挑戰呢?
【親水迷思】
受到永續城市的影響,台灣不少沒落的角落,經過重整,得以重生成為都市新亮點。台南的河樂廣場就是個例子。它的原址是過時的商圈,經過市府重新規劃,鹹魚翻身,成為觀光客的打卡熱點。只是,號稱親水公園的河樂廣場,卻和國際間討論的親水公園概念,相去甚遠;台中的綠川也有類似的盲點,原因在哪裡?
【循環與再生】
在台灣,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都市或小地方,正在朝永續城市精神的方向發展。即便只是一件小的事情,或一個小改變,就可以讓整個地區變得不一樣。
就像台南官田區,有全台最多的菱角產量,本來農業廢棄物菱角殼,成為頭痛的地方垃圾,後來透過區公所的巧思,將菱角殼燒製成可以賣錢的生物炭–菱殼炭。不但解決了汙染,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還有桃園中壢的老街溪,原本惡臭惱人,人見人嫌,後來縣政府依循自然的生態工法,整治有成,恢復了老街溪原有的生命力。現在的老街溪,成為帶動當地人文文化的母親之河。
第68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87
-
1152020-12-09最近的大學校園,很不平靜。11月初,3名台大的學生輕生,留給社會很大的遺憾,想不到才到月中,又陸續傳出淡大、海科大和成大等3位學生,自殺身亡。短短9天,就發生了6起憾事,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需要被關注。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學生意圖自殺的人數,有800多人;2019年則有1350人,增加68%。而在大專院校學生自殺致死的事件中,2019年有59件,到了2020年11月中為止,已經有76件。大學是學生和社會新鮮人之間的過渡時期,因此社會期待、父母希望和自身理想、自我價值等因素,都容易讓他們產生不安緊張的情緒。
這時,身旁的親友該怎麼察覺跟陪伴?校方又可以怎麼做來守護這些正值青春年華,卻焦慮徬徨的學生們呢?
第67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892020-12-0212月開始,國內防疫啟動秋冬專案,拉出邊境、社區及檢驗三大防線,希望能持續守住秋冬疫情。而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來,旅遊產業停滯,尤其各國邊境的封鎖,更讓觀光相關產業,受到重擊。
在台灣,雖然出國旅遊,成為一個很難實現的願望,但有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觀光不但逆勢成長,湧現熱潮,還衍生了國旅的新旅遊型態。前所未有的郵輪環島,就是一個例子。原本航行海外的國際郵輪,現在改為載遊客繞行台灣,停靠在高雄、台南、花蓮等國內港口,乘客在享受船上設施之餘,還能深入地方旅遊,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類出國的台灣離島旅遊,也成為風潮。尤其澎湖縣,觀光客比往年成長了七成,縣政府舉辦的類出國海島婚禮,也意外成為當地旅遊亮點。
第67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88
-
672020-10-21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防疫的表現,也備受關注。根據日本新聞週刊的報導,日本智庫在今年7月份,發表一份針對全球49個有疫情的國家所做的評比報告,台灣在這一份報告當中的綜合評分,拿下第一名,傲視全球。台灣的防疫成效在國際間,相當亮眼。其中,口罩國家隊日以繼夜的生產口罩,幫助台灣人民守住防疫的第一道防線,功不可沒。
不過這幾個月卻也陸續傳出,有口罩國家隊成員,拿中國製的口罩魚目混珠,進入實名制系統販售;或冒充成台灣製醫療口罩,流入市場通路。為了不引起民眾疑慮,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未來台灣製的醫用口罩都要有Made in Taiwan 及MD雙鋼印。不過有雙鋼印把關後,是否就能保證口罩品質沒有問題呢?疫情指揮中心跟相關單位及廠商合作之間,又有什麼疑慮呢?
第66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90
-
89
-
101
-
95
-
75
-
812020-07-15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一個安穩的家,但有些不那麼幸運的孩子,因為原生家庭有著種種問題,成為失家兒,他們往往被安排進入寄養家庭安置,讓他們至少有個安全正向的成長環境。
台灣實施寄養家庭制度30多年,當初成為寄養家庭的家長們,已經逐漸年長,甚至到了寄養家庭家長不得高於65歲的限制,必須放棄資格。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青壯年一代大多晚婚,或正為經濟打拚,成為寄養家庭的意願偏低,使得寄養家庭戶數近年來有下降的窘境。
新北市社會局在2019年底,取消65歲的限制,讓銀髮族也能投入寄養家庭的行列。新制上路,是否能幫助更多的失家兒,又可能造成哪些疑慮?該如何解決呢?
第65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812020-05-27從長照1.0到2.0,政策邁出一大步,不過長照2.0自上路以來,每一個關卡,都引發不少討論。其中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錢的問題。回顧長照1.0,執行經費每年不到40億;但長照2.0開始之後,政府編列的經費,就以倍數激增,到2020年,已經衝破1.0時期的10倍,來到每年500多億元。究竟這些錢從哪裡來?有沒有花在刀口上?以及,會不會破產呢?都有待檢視。
而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人力資源,長照2.0的服務對象,把原本的4個族群,調增為8大族群;同時也將8種服務項目,擴大為17項。在這種服務版圖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台灣長照的人力和機構,能否在品質上,跟上時代的腳步呢?
第64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