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振元
-
1912017-03-22學齡前的小朋友要去托兒所,那麼家裡和孩子般一樣需要陪伴照顧的長輩有沒有一個讓他們感覺舒適開心的地方呢?法律規定六歲以下的兒童不能單獨在家,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年事已高的長輩,獨自在家也可能發生危險。
大部分家庭,白天的時間,家中成員在外上班上課,長者多半自己在家,長期下來,缺乏互動的狀況下,導致身心退化,值得注意的是身心退化是一個模糊漸進的過程,多數家人不易察覺。
等到發覺不對勁,長輩可能已經退化到一定的程度。如何延緩老化,成了銀髮族的重要課題。托老園的設計概念來自幼兒園,白天長輩在這裡,有專業人員照料,還有專為他們設計的各項課程, 增加社交功能,延緩退化。來看這個讓銀髮族長輩們重拾笑容的爺奶托老園。
第41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1852015-09-14
-
1942015-08-18接下來我們要帶您到城市的邊緣,看看街友,遊民或者他們現在稱自己是城市寄居蟹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這幾年不時聽到遊民遭到潑水、強光照射等驅趕手段。這些作法,不但無助於解決遊民問題,更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而這些對立,多半來自於不瞭解甚至是誤解。
其實遊民面臨的生存挑戰,是讓他們難以擺脫漂泊命運的最主要原因。像是他們最常做的工作就是發傳單、出陣頭,但是這些工作不固定,又長期存在著剝削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民間組織,長期關注遊民議題,他們試著以不同的方式,邀請遊民參與攝影班,讓他們以影像,和這個社會對話。或者成立工站,讓難以找工作的中高齡者,能夠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
第41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2142015-07-28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即將屆滿一週年,災區的街道和商家大致復原,不過地表上的煥然一新恐怕只是表象,真正的禍首根源也就是地底下的工業管線,問題解決得了嗎?台灣總是在重大意外事件發生之後,才發現法規不足,或是執法不嚴。
高雄氣爆事件,就曝露出地下管線無法可管的缺失。一年來,中央政府對於地下管線的相關法規,遲遲沒有進展。反倒是高雄市議會在六月份通過了全台灣第一部管理地下管線的專法,地方政府對於地下管線管理,展現了高度的效率和決心。但是部分內容,卻出現了不小的爭議。甚至被行政院長毛治國說條例違憲,究竟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自治條例,能不能有效實施,保障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呢?
第40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192
-
1442015-06-29
-
193
-
148
-
1572015-05-26台灣的過度醫療過度給藥,浪費資源之外也造成很多後遺症。上個星期我們報導了過動症這個現在越來越普遍的兒童病,有三十年經驗的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三四十年前他開始接受兒童精神科訓練,那個年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並沒有那麼多,但也不少。
然而最大的差別是,醫師從不認為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方法,他們總是告訴父母耐心的去教這些特殊的小孩,也建議老師用不傷孩子自尊的方式來帶班級,大家都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去細膩的傾聽和糾正孩子的行為。
現在呢,老師一看到班上有人過動,就通知父母帶去看醫生,以致很多孩子都在吃利他能,這是一種刺激中樞神經分泌的藥物,其實,過動還有其他解方。
第39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155
-
2002015-05-12還記得嗎,年初全台發生大規模禽流感,總共撲殺了九百間養殖場共四百六十萬隻禽類,到現在市場上供貨只剩一成,二萬隻,因此每斤賣到八十塊,一隻動輒六七百元。禽流感的高峰期過了,大家好像沒事了,有誰關心產地的狀況?獨立特派員重返養殖場,裡頭空空的,錢包也空空,中央政府說可以復養了,地方卻說不行,沒有一套標準流程。
要恢復供貨,首先得有蛋,得有小雞小鵝吧,全台灣幾乎殺光光,有沒有想過,種鵝種雞哪裡來?原本大家都說禽流感是天外飛來的病毒,政府強制規定要蓋密閉式養殖場,花了更多成本卻一樣得到禽流感,疫情搞不清楚也控制不住,就連農委會所屬的畜產試驗所也接連爆發疫情,幾百隻準備供農民復養的哨兵雞全被撲殺,等不到哨兵雞,可憐的養雞養鵝業者怎麼辦?
第39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190
-
1882015-04-07
-
1492015-03-30台灣面臨 67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各地水庫都創下了蓄水量新低紀錄。從今年一月以來,各地水庫已經實施了好幾次的人工增雨,民眾可能認為,下一場雨,就能緩解旱象。但其實人為加工的方式,對於雨量的幫助非常有限。
而且在降雨量已經減少的季節,要進行人工增雨,還得看老天爺給不給機會,如果氣候條件不足,是不可能憑空造雨的。因此早期所說的人造雨,說法並不精確。
獨立特派員走訪最缺水的石門水庫,實地拍攝了地面人工增雨的施作情況。和您一同瞭解,人工增雨的作業情形,它的成效其實和一般民眾的想像可能有段差距。也和您一同探討,這樣的抗旱手段,是不是也應該跟著極端氣候一起進行調整呢。
第39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1252015-03-30最近這幾年以來,社會瀰漫一股躁動的情緒,街頭隨處可見一點點小嫌隙就引發口角甚至動手,兩性或家庭之間的暴力事件更是層出不窮,當然,弱者經常是女性。
早在1998年,台灣就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家暴防治法的國家,但在十六年後,家暴案件每年還在以8%的速度持續增加中,去年一整年將近有十萬件。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聯合國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曾經遭到性侵害或暴力對待。一位國際知名的女權鬥士,也就是經典劇作「陰道獨白」的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日前來到台灣,以自身的故事鼓勵弱勢婦女勇敢的從痛苦中站出來。
台灣目前也有收容受暴婦女的庇護家園,裡面盡是一個個坎坷的故事,接下來的報導您會看到一個女性如何從家暴的陰影中一步步走出來,克服恐懼,學習自立。我們非常感謝故事裡的家榕母子,他們願意面對鏡頭,原因是當他們走投無路時,有人伸出援手指引方向,給了他們全新的開始,抱著這份感恩的心,家榕母子願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彼此鼓勵、相互扶持。
第391集
文字:胡毋意 / 攝影: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