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土地環境
主題
羅山垃圾事件
二十多年前,有機耕作在台灣還是一個新鮮而陌生的詞彙,而花蓮富里的羅山村,是全台灣第一個試行有機水稻種植的村落,全村至今已經有90%的有機水稻種植。 但是有機村旁邊卻緊臨著垃圾掩埋場。二十多年來,如此相互違背的政策,讓有機村的發展顯得有些尷尬。即將到期的掩埋場,還一度被規劃成垃圾轉運站,引起當地居民的反彈。如果說當初政策規劃不周延,導致有機村和垃圾掩埋場共存了二十多年,但如此矛盾的存在,卻可能沒有落幕的一天。
土地環境
主題
里山倡議在羅山
現代生活製造了大量垃圾,如何解決成了人類的難題。焚化爐等嫌惡設施,並不是解決垃圾的最終答案。羅山村長期飽受垃圾掩埋場之苦,在抗議垃圾轉運站之際,他們試圖在社區推動垃圾減量、回收廚餘做堆肥,做為可能的解方。 另一方面,106年羅山村在富里鄉農會的協助下,加入里山倡議,從有機耕作往前邁出一步,走向與自然永續共存的耕作與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架構下,因為產業沒落的林地和果園,再次活化後,找到了新契機。
人物故事
主題
金牌咖啡醫生
台灣的醫療資源,城鄉差距大,尤其很多原住民地區,因為地理位置交通不便,醫療資源更是缺乏。在東部花蓮瑞穗富源村有一間診所的醫生戴豐秋,他一個人服務範圍包含村子鄰近周邊,總共五個部落,每天要看的病人實在很多。 不過雖然平日早午晚忙碌看診,但他每到假日就會回到自己的部落,秀林鄉的山上種咖啡。十年前,戴豐秋瞞著太太買下一萬多棵的咖啡樹苗,種了八甲有機咖啡。後來他的咖啡參加評鑑比賽,還拿到金牌。 現在他的咖啡產銷班,班員14個人,有12公頃獲得有機驗證 ,是花蓮咖啡有機驗證面積最大的產銷班。但為什麼戴豐秋醫師當初會想要在部落裡種咖啡呢?
土地環境
主題
城市農夫
上班、打卡、下班、打卡, 庸庸碌碌的生活裡, 你抓住了什麼?錯過了什麼? 何不像他們一樣, 捲起袖子、拿起鋤頭,當個城市農夫。 最近很多人很鬱卒,不是窮忙過勞,就是工作不好找,所以不少人開始想做些簡單原始的事,換個環境換個心情,比如一天到晚待在冷氣房的工程師、貴婦放下滑鼠拿鋤頭,學種菜,教育部甚至開了個學習網站,一下子讓城市農夫變得好風行。其實之前就有市民農園、假日農夫,但現在有更多人因為在城市裡失落了,想從土地裡找回人跟自然的關係。獨立特派員也親身體驗,還看到很多小農夫,從小學習接近泥土,親手種植有機蔬菜,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