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強震後建物如何安檢?居家防震重點報你知!
李婕綾 賴振元 / 採訪報導黃郁婷 / 整理報導台灣的地震震度分級新制在2020年上路,其中,震度四的中震,就會讓房屋劇烈搖晃,同時會有家具位移傾倒的狀況,到了震度五弱及五強的強震,就有可能為房屋帶來結構損壞的風險。而4月3日發生的花蓮地震,台灣大部分地區都在震度四以上,房屋結構安全更不能輕忽。 避免家具傾倒受傷 事先該如何固定? 4月3日一大早,台灣發生規模7.2地震,各地都能感受到劇烈搖晃,許多民眾家中出現家具位移、櫃子傾倒的狀況。 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館長詹前洋說明,櫃子如果沒有加固定措施,可能就會應聲而倒,所以可以的話,在這些櫃子上都加上角鐵這種固定的措施。 除了按照用途,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家具固定之外,固定時最好也能採取多點進行。 詹前洋解釋,櫥櫃本身都有重量,多點固定的話,它的力量就會分散在各個地方。如果只固定一點,也許地震搖晃真的很大,把這個固定點也破壞掉,它其實也沒有固定到。 天花板上的吊扇,是居家生活中,夏季降溫的好幫手,然而卻也可能帶來防震風險。過去幾次地震,也發生不少吊扇因為地震搖晃掉落的案例。凸顯地震當下,天花板上吊燈與吊扇固定的重要性。 詹前洋認為,家具如果都固定好的話,民眾在地震發生當下,比較不會被這些掉落物擊中。像這次地震,其實台北市震度有到五弱,還是有一些零星的個案在家裡面摔倒、滑倒,或者被玻璃等等砸傷的情形,所以還是要用這個方式來確保人身安全。 居家防震,除了櫥櫃、電器等家具必須進行固定,天花板上的電器,則是一般民眾最常忽略的項目。(圖/獨立特派員) 房屋裂縫透露什麼訊息? 如何判斷建物是否受損? 4月3日的有感地震,台灣大部分地區震度都在四以上,而依照震度分級新制,震度四的中震就會對房屋帶來影響,而震度達五弱與五強的強震就可能造成房屋損壞。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表示,自我居家檢查的第一步:要去認識什麼樣的構材是結構性的構建,最主要有三大項。一個是柱,垂直的柱;第二個是梁;第三個是剪力牆,這三項是抵抗地震力最重要的結構物元件。 921地震後,國內確立了強柱弱梁的新建建物規範。而在地震後,當建築物的柱結構出現任何裂痕,都是值得注意的訊息,尤其當梁柱接頭出現裂縫,更不能大意。 拱祥生進一步說明,梁柱接頭就是柱跟梁接觸的地方,那個地方如果發生打叉或是45度裂縫的時候就是危險的。如果中間有一些垂直性的裂縫,就要觀察它有沒有進一步擴大。 RC牆的裂痕觀察,除了斜向、橫向以及交叉三種痕跡走向之外,裂縫寬度是否大於0.2公分,也是重要的觀察依據。同時,無論是梁、柱或牆體,如果有鋼筋外露的情形,更不能大意。(圖/獨立特派員) 平日要留意哪些現象? 震後避免從事什麼活動? 當民眾在地震後發現房屋出現裂痕,卻又無法判斷有無危險的時候,由公部門協調提供的專業鑑定,是民眾可以利用的資源。而根據國土管理署統計,4月3日地震發生後,短短兩天內,投入勘災的專業技師就超過339位。同時,請求勘災的建築物約有430件,以花蓮縣、雙北以及基隆市件數最多。 而除了地震,平時就要注意房子是否有不明裂縫出現。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建議,先看家附近有沒有開挖的工地,如果有開挖的工地,因為開挖的關係,多多少少在正常情況下,都會造成新增的裂縫。如果有的話,就可以向縣市政府反應,要求要鄰損會勘。 而地震後,除了檢查並補強房屋安全之外,也要避免前往山區及相關活動。 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館長詹前洋提醒,地震發生之後,盡量不要往山區移動或者暫時不要從事溯溪活動。因為也許陸續會有土石鬆動的情形,也有可能再發生餘震,又有更多的土石下來。如果沒有餘震,但是可能有鋒面來,又下雨,一樣會有土石沖刷的危險在。所以地震發生後的幾天之內,暫時不要到山林戶外野地去。 4月3日地震發生後,兩天內有超過500次餘震,全台災情與財損還在統計,未有定論。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地震結束後,才是居家安全的檢視及補強的開始。 黃郁婷/編輯
專欄
城中城大火之後,建物公安改善了嗎?
高雄城中城的重大公安意外不僅造成46死、43傷,也燒出建築背後的安全隱憂。營建署2022年強力要求各縣市8到16樓的H2住宿類建築進行公安申報,不過到第1季申報截止,全台除了城中城發生的高雄市外,申報率約只在3到6成之間,申報率低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城中城事件之後呢?建物公安申報漸受重視 台灣近30年來,發生多起單一建築重大火警事件,2021年的高雄城中城大火不僅造成46死、43傷的悲劇,還燒出危險建築的隱憂。 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管理組組長高文婷表示,去(2022)年討論時,有向各地方政府進行比較高強度的行政指導,也希望大家能夠在2023年,開始著手要求8樓以上的住宅要申報。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早在1996年通過實施,過去只要求H2住宿類16樓以上的大樓,每兩年進行一次公安申報。 城中城事件後,才開始鎖定全國8樓以上未達16樓的大樓,必須在今年3月31日完成第一季的申報,以後每3年申報一次,如未依規定申報,可處6萬至30萬元罰款。至於6或7樓的建築則從2025年開始,4年申報1次。 台灣公安學會理事長劉進明說:「法規是20幾年前訂的,現在才來實施,表示這20幾年都在空轉。」他也提到,當初有但書是,由地方政府視必要而實施,但地方政府卻缺乏人力與財力。 建築師至大樓檢查發電機。公安申報檢查項目包含避難層出入口、直通樓梯、安全梯、昇降設備、避雷設備以及緊急供電系統等。(圖/獨立特派員) 六都申報率皆未達標 政策執行出了什麼問題? 全國到底有多少建築需要申報呢?獨立特派員從六都開始一一調查,截至3月31日第一季申報截止,台北市申報率6成左右,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也是6成,台中市約5成,台南市4成左右,高雄市申報率最高,有8成,桃園市分樓層、分年申報,今年只申報12至15樓,申報率也只有35%,六都平均起來還不到6成。 新北市府工務局使用管理科科長許雅惠表示,新北市將近2500件有進行申報。去年工務局也舉辦了7場大型說明會,來參加的社區則有約250個。他也觀察,很多社區長期以來對於防火避難設施的維護不周,先前沒有經過檢查,不曉得有些已經故障。 高雄市可以達到8成,除了它是城中城事件所在城市,還提早1年於2022年1月啟動申報,同時編列6000萬的經費,提供大樓社區申請12000至16000元公安申報補助,總計有5790棟受惠,至於其他建築無法完成申報,又是為什麼?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工程司楊森閔坦言,很多大樓住戶基金都已經花完,讓老舊卻無法換新的緊急發電機及電梯成為問題。住戶可能依條例去收基金,或是開區權會來討論怎麼運作,如果他們選擇不申報,全體住戶就要共同承擔違反法規的裁罰。 各縣市公安申報率之所以難以達標,關鍵在於許多存在高風險的老舊社區或大樓沒有管理組織,整合意見困難,申報比例也明顯偏低,因此輔導成立管委會勢在必行,各縣市都得加把勁。 許多存在高風險的老舊社區或大樓沒有管理組織,整合意見困難。(圖/獨立特派員) 監督大樓公共安全 成立管委會是關鍵 一棟位於高雄三民區,屋齡34年的大樓,去年經高雄市政府的輔導成立管委會。陳顯測是這棟公寓大廈的管理負責人,由於住戶不多,這次並未申請公安檢查補助經費,不過高雄市政府已經來協助大樓改善消防設施。 成立管委會前後究竟有什麼差別呢?陳顯測回應,有管委會之後會更加警惕,去注意動線、避難設施,像是大樓住戶的樓梯間、走廊不能夠堆置雜物,以及一些門扇妨害出入。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工程司楊森閔表示,去年高雄市工務局就啟動了公寓大廈輔導自治條例,並在今年3月1日通過。在公告實施1年內,6樓以上必須成立管委會,若不成立,就直接指定召集人。 造成46死、43傷的城中城事件,已經一年半過去了,城中城原址改造為「府北公園」,高雄市政府計畫安置城中城受災戶的「七賢安居社宅」,去年底動土,預計2028年完工。城中城事件喚醒全面普查、體檢危險建築的重要性,但是第一季公安申報率仍偏低,顯示危機跟挑戰還在後面。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