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300
進口蚵數量暴增,衝擊本土蚵業,蚵農如何突圍求生?
除了因為氣候變遷因素影響蚵的收成,這幾年進口蚵的數量暴增,也嚴重衝擊本土蚵的行情。根據統計,目前國內每年進口冷藏及冷凍蚵肉超過兩千公噸以上。面對進口蚵的衝擊有些蚵農開始和生物科技業者合作,改變養殖方式來提升牡蠣的品質,與進口低價市場做區隔。氣候變遷與進口蚵暴增260倍 台灣蚵農面臨哪些衝擊? 這幾年養蚵產業面臨不少問題,除了因氣候變遷,海洋環境因素影響蚵仔的收成,近年進口蚵的數量暴增,也已嚴重衝擊本土蚵的行情。 嘉義東石蚵農陳甘欣感嘆,一般放一萬條差不多收七成,今年可能只收四成至五成而已。而且現在有進口蚵,價錢沒辦法比較高。 嘉義東石洗蚵廠負責人戴森泰坦言,越南蚵進來到這裡,一台斤130元、140元,本地蚵一台斤160元左右,就打擊到台灣蚵農的生計。本來洗蚵廠有八格池子,以前有時還不夠裝,現在不到四池就可以了。 根據立法委員林俊憲提出的資料,從民國105年到109年間,蚵進口的總量增加5倍,其中從越南進口的數量更增加260倍。儘管進口蚵大包裝有標示,但分成小包裝後就沒有標示,一般認為容易有混充的現象。 嘉義縣東石鄉型厝村村長黃進忠觀察,進口的蚵一年比一年多,但本地的蚵比較好吃、鮮甜、有蚵味,進口蚵則比較沒有蚵味。進口蚵會混充本地蚵,再用本地的名義送到北部。 台灣蚵每年五月到十月都是產季,產地包含彰化、雲林、嘉義、台南以及澎湖,其中以嘉義東石產量最多,占全台三分之一。(獨立特派員/圖) 養殖面積逐年縮小 人工繁殖蚵苗成新解? 在潮間帶上,將一條條串好的蚵殼平掛在蚵架上,在海中等著蚵苗附著。雲林台西沿海因屬淺灘地形,非常適合蚵苗生長。台灣有三分之二的蚵苗都來自台西,不過根據蚵農觀察,自離島新興工業區開發,海域環境改變,也影響蚵苗附著。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分析,像這邊的離島工業區,因為它是抽砂造陸,造成以前很平坦的養殖區不見了。因為蚵苗需要潮間帶,現在養殖的腹地越來越少了,海岸線一直倒退,養蚵區慢慢被覆蓋掉。在十年、十幾年以後,突堤效應產生的話,會不會沒有一些緩衝地來養殖。 生物科技業者江煜勳說,蚵殼上附生著一點一點的全是蚵苗,不過和野生蚵苗不同,他的做法是採人工繁殖的方式。 生物科技業者江煜勳分享,在海上採苗的時候會有一個問題點,苗來的量多跟少,蚵農完全沒有辦法控制,因為都是天然的,但是人工苗可以控制要讓它附著多少苗上去,可以根據放進去的苗跟串的比例來達到目的。 卵經過受精,會在水裡經過一段浮游生活,在浮游後期長出眼點,之後再生出偽足開始爬行,當爬到適合生長的地方,就會附著固定。(獨立特派員/圖) 新生代蚵農突破限制 建立產品市場區隔 當天然蚵苗生產越來越不穩定,國內已經研發並嘗試推廣人工育苗。而面對進口衝擊,江煜勳目前則是和蚵農合作試養單體牡蠣,希望增加蚵農收入,而所謂單體牡蠣就是將傳統蚵串養殖改成籃子。 生物科技業者江煜勳說明,單體牡蠣因為是單顆的,所以牠的厚度可以到四公分,傳統一般養殖的話只到兩公分而已,可以養到四公分厚度的話,蚵肉就會更多。 傳統蚵串養殖掛在浮棚底下,每個牡蠣團會附著許多顆牡蠣,成長過程由於相互黏著彼此擠壓,形狀會比較扁長;而單體牡蠣因為個體分開,外殼會呈現比較深凹,蚵肉比較肥美。 海洋生技業者邱俊壹解釋,用籠具的蚵因為是一顆一顆的單體下去做養殖,所以它形狀就會像杯子一樣。傳統的養蚵方式會互相擠壓,也會比較扁,所以蚵肉跟貝柱上面的大小就會很明顯的差異。未來希望能配合水產試驗所或者大學做到生食級的產品,目標是像國外的生蠔。 提升品質,建立市場區隔,面臨重重挑戰,年輕一代的蚵農不放棄,正在努力為地方產業尋找出路。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黃郁婷

2022年10月17日

423
台灣竹產業如何振興?走向綠色循環經濟!
行政院核定通過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期待能活化整體產業。其實民間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運用,就連堆積如山的邊角料都可以製作成生質顆粒,作為發電原料。要振興竹產業,不只要穩定上游原料,更應該在政策面,串聯各環節,才能讓環保的竹產業走向綠色的循環經濟。竹產業面臨諸多挑戰 走向機械化生產成迫切課題 行政院在2021年底,核定通過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想要振興竹產業,首先,得從上游穩定原料開始。另一方面,林務局也釋放國有林地,加入生產行列。 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櫓祝表示,主要會針對一、二年生做留存。這樣過了三年之後,還可以再進場做一次收穫。所以如果以十年一個週期來講的話,每三年可以再進場收穫一次。 想要振興竹產業,除了原料之外,還得面臨砍竹工班人力流失和斷層的問題。 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鄭揚宜認為,不可能讓年輕人去做完全的勞力付出,所以一定要把它轉成是經營的概念。第二個是,伐竹的機具有沒有可能更新,或者是用機械化生產。 生物炭無法直接使用在土壤上,高雄改良場利用它保水保肥的特性,開發成便於農民使用的肥料型態。(獨立特派員/圖) 竹製品剩料製成生質顆粒 如何串聯資源擴大產能? 早期,製作竹劍剩下的邊角料,還可以賣出去多一筆收入。廢料也可以拿來燒鍋爐,產生的蒸氣可以煮竹子、供熱壓台使用,現在也同樣面臨燃燒後的空汙問題。 竹藝社負責人蘇祺嶽表示,第一點就是燒,會產生需要的蒸氣,剛好把這個廢棄物處理掉。現在鍋爐不能燒,廢棄的竹子竹屑,沒有辦法處理。 這間竹劍工廠,以造粒機將堆積如山的剩料,晒乾破碎之後,製作成生質顆粒。 竹劍工廠廠內工作負責人吳慧玲說明,利用竹子的一些下腳料,經過大破碎、小破碎之後,再經過環模,擠壓成這樣的顆粒。目前它是做火力發電使用。 高雄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張耀聰解釋,它的原料是來自於植物體,並不是石化燃料。在歐盟地區,他們認為生質顆粒是屬於零碳排的燃料。 有設備,有原料,看似完美的解方,但是兩者之間卻沒有連線。如何將各地區的資源連結起來,政策端應該有所作為。 這樣的固體再生燃料,需經過一定的品質規範與驗證管理,才能符合標準。(獨立特派員/圖) 從廢料到再生能源 循環經濟如何成為顯學? 來到農業大縣屏東,由地方政府整合農業廢棄物處理,從破碎、集中暫置到清運處理,都有補助。這家廢棄物清運業者,有穩定的料源,一個月就要處理400公噸的行道樹枝葉。 廢棄物清運業者陳享賓表示,如果物料送進來這邊的話,一定要非常乾淨,清潔乾淨的東西才有辦法去做破碎,破碎之後還要篩選,篩選到3到5公分需要的品項。還要烘乾,還要磁選。 這裡有全台灣第一套,申請農業廢棄物發電的設備–生質能氣化爐發電機組。近年來各縣市焚化爐爆滿,幾乎不再處理農業廢棄物。有了這套設備,處理的同時,還能發電。 設備公司負責人張祐謙說明,廢木材打成規格以後,進到裂解爐,點火下去悶燒。它產生的一氧化碳、甲烷氣、氫氣,把這三種可燃氣體利用起來,就是發電的重要氣體。 投入500到700公斤的各式乾木材,每小時可以發電500度,經濟部能源局在今年新增,農業廢棄物再生能源躉購費率,每度電高達5.1407元。業者看好這項商機,進行設備廠房投資。 一台破碎機,加上一台節能快速碳化爐,這種小型設置,可以將農業剩餘資材,變身為醋液和生物炭,就地利用。 高雄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張耀聰解釋,生物炭如果單獨施用在土壤裡的話,它可能會因為碳氮比的關係,造成植物缺氮的現象。把它開發變成肥料,農民不用去思考說,施下去會不會碳氮失衡,因為可以把它當做一般的肥料來施用。 從竹林到產品,從廢料到再生能源,綠色經濟已具雛形,只等待有效串接,才能真正走向綠色循環的道路上。 (※婁雅君 鄭凱文 鄭仲宏/採訪報導)
黃郁婷

2022年10月16日

312
保住古老台灣土雞DNA,紅羽1982如何為部落經濟注入活水?
為了保留台灣古老雞種,中興大學土雞種原保種中心多年來從全台各地採集特色土雞品種,除了保種,也做育種改良,像中興紅羽1982就是經過長期選拔所培育出的優良雞種,肉質細緻,腿肉多、脂肪少。現在全台灣已經有11個部落養殖,發展出不同的在地特色。中興紅羽1982適合山區飼養 吸引部落青年返鄉 屏東縣牡丹是台灣最南端的原住民鄉,之前部落青壯人口外移嚴重,這幾年鄉公所積極輔導,創造工作機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回到部落。 屏東牡丹鄉農友郭孟軒表示,因為社區也希望年輕人回鄉服務,認為自己這年紀正適合帶領一些年輕人一起回鄉服務。這個起頭比較難,但是總要有人要做。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說明為何將紅羽1982導入部落,是因為中興大學做了許多研究,不管是飼養管理或雞肉的品質都有研究證實。然後在雞的飼養過程中必須提供牠足夠的放牧空間,飼料是要沒有藥物添加的飼料,讓民眾吃到這個雞肉不會有藥物殘留的疑慮。 為保留台灣古老雞種,中興大學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多年來在全台各地找尋特色品種土雞。為了不讓土雞的DNA因市場機制而消失,除了保種,另外也做育種改良,紅羽1982就是經過多世代選拔所培育出的優良雞種。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解釋,保種是把所有基因留住,一年一年沒有做任何選拔,把它保存下來。紅羽1982的話,就有經過選種,會淘汰一些產蛋不好的或長肉不好的雞種,所以兩者之間不太一樣。 中興大學紅羽雞1982,活動力大、環境適應力強、而且抗病力佳。(獨立特派員/圖) 以養雞扎根部落經濟 養成糧食自主能力 經過選育,中興紅羽1982的肉質細緻,而且腿肉多、脂肪少,擁有許多優良特性。但由於飼養時間至少需16週,與市面上的白肉雞飼養只需35天差太多。雖然培育出來還是只限於學術研究,無法被一般市場青睞。直到2009年88風災,陳美惠教授為協助屏東霧台大武部落重建,希望部落可以在山區自給自足,便開始推動養雞,這才讓紅羽1982第一次成功從實驗室走入民間飼養。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認為,讓友善環境的農業進入到部落,可以增加部落的競爭力。而且更重要就是,農業是很基礎的生活所需,必須讓部落有糧食主控權、糧食自主的能力。 為了教導部落整套飼養管理模式,陳美惠在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苗圃設立養雞場,做人才培育基地,讓研究生實驗學習,陪伴部落輔導養殖。 陳美惠說明,現在推動的這些都是在創造部落的微型經濟,也是一種保育經濟。因為這個經濟是建構在環境永續的基礎,也可以說是根經濟,因為是扎根在這個部落。 陳美惠輔導的山林畜牧以照顧動物福祉和友善環境為出發,為避免環境汙染,他們採低密度養殖,控制飼養規模。(獨立特派員/圖) 透過養雞建立部落互助模式 達觀部落共有雞如何運作? 由於每個農友飼養規模小,因此除了飼養土雞,屏東科技大學團隊也協助部落經營養蜂等各種微型經濟。以在地永續結合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地方特色。 中興紅羽1982在部落創造的價值被看見,目前全台有11個部落養殖,各自發展不同特色。像台中達觀部落的共有雞還結合老人照顧的想法,他們將中興大學提供的雛雞先交由長輩照顧,養到第五週後再交給其他農友飼養。 深耕德瑪汶協會執行祕書林建治認為,從照顧出發,希望它發展成微型經濟就是希望讓這件事情可以永續。而透過飼養可以跟老人家更接近,因為可以觀察他的生活動態,他什麼時候需要照顧了?怎麼有兩餐沒餵了?身體不舒服了是不是? 深耕德瑪汶協會專案經理蘇文仙表示,做這些產業不是為了要讓組織更壯大,而是希望讓部落用自己的方式,去選擇怎麼做比較適合照顧部落。 原本只養在實驗室,紅羽1982如今成了這些部落的發展機會,在學界與部落合作下,保住古老DNA,也各自發展出不同在地創生的微型經濟。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黃郁婷

2022年10月6日

423
台灣邊境即將解封,國境開放後有哪些考驗?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世界各國紛紛開放邊境,行政院也在上周宣布分兩階段開放國邊境。9月29日開始入境台灣恢復免簽,機場PCR採檢也將改成發放四劑快篩。10月13日開始,將進一步取消原本入境後居家隔離三天、加上四天自主防疫的3+4規定,將可望放寬到0+7,等於入境不用在居家隔離。因應國境開放,桃園機場也已經開始模擬,未來旅客大增之後的動線。國境解封要配套的不只是迎接遊客的相關政策,也牽動著台灣對疫情發展起伏的策略與態度。北跑道刨鋪、報到櫃台汰換,趁著疫情期間旅客減少,桃園機場公司花了51. 2億、整建20項工程,就等著疫情結束、旅客回流。桃園機場公司副總經理洪玉芬表示,8月份的單月旅運量達到了48萬人次,是一到七月平均旅運量的三倍。 9月12開始,歐美加等國旅客,進入台灣免簽證,旅客量已經慢慢回升。目前入境旅客必須推著行李到航廈外,排隊做PCR檢驗。但從9月29號開始,將改成發放快篩試劑,而若實施順利則會再進一步開放,取消居家檢疫。 目前旅客入境必須搭乘防疫巴士、防疫計程車。航機抵達尖峰時段,旅客量佔了一整天的八成以上,防疫計程車捉襟見肘。洪玉芬說明,為了因應未來旅客持續增加,桃園機場也將原本的1271輛防疫計程車擴增至1481輛。 擴增防疫計程車、開放親友接送,未來如果取消居家檢疫,也會開放旅客搭乘大眾運輸,桃園機場已經在規劃修正動線。不過隨著國境一步步開放,也有玩家已經提早來台。 隨著疫情趨緩,行政院宣布分兩階段開放國邊境。(圖/獨立特派員) 外國觀光客增加,商家迎來疫情曙光 Luke是加拿大籍的旅遊部落客,遊歷世界各國、分享影片,有超過140萬訂閱,他跟泰國籍女友受文化部邀請來台製作影片。對於台灣未來將取消居家隔離,Luke認為對旅客是個好消息。 Luke七年前第一次來台灣,最長住過一年。疫情爆發後觀光客不能再入境,睽違兩年,他最思念的是一大早飄香的台灣味。一結束隔離,他們就出發拍攝台灣早餐特輯,Luke告訴《獨立特派員》,這次來到台灣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回味最想念的台式早餐。 而這天Luke跟女友來訪,也是店家們暌違兩年、再次迎來外國遊客,彷彿也迎來了疫情的盡頭。Luke說明,近兩年因為疫情關係,觀光客大量減少,導致商圈附近商家都經營得很辛苦。而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的政策,將對台灣帶來很大的幫助。 Luke認為,最近關於台灣的國際新聞,都聚焦在兩岸的衝突情勢。疫情過後台灣重啟國境,更應該讓世界知道這裡很安全,他也分享自身在台灣的經歷,表示應該好好向全世界宣傳,台灣所擁有的自然美景及安全性。 加拿大籍知名旅遊部落客Luke Martin。(圖/獨立特派員) 解封已成必然之路,政策調整成開放關鍵 搶在開放國門前來台的旅遊部落客、不只Luke。Eileen跟Marc來自加拿大,夫妻倆在電視台工作,同時也是旅遊部落客。他們疫情前就來過台灣兩次,這次是應觀光局邀請,第三度來台,來體驗疫情過後的臺灣。 而台灣還沒完全解封,來台得隔離、採檢,甚至旅行期間他們還會接到衛生局的關懷電話,Eileen跟Marc表示算是很特別的經驗。不過他們也認為,防疫措施的執行代表著台灣對於遊客安全的注重,因此感到很開心。 不過他們也觀察到,因為防疫的關係,外國人必須自備台灣的Sim卡,才能在機場通關。雖然桃園機場已經協調電信公司、增設辦卡櫃台,但每到國際班機抵達尖峰,機場的Sim卡櫃檯就會大排長龍,如何兼顧防疫、又讓遊客順利通關,也將是未來的考驗。 隨著國境開放,取消採檢及居家檢疫,成為必然要走的路,國際宣傳、與放寬檢疫順利接軌,將是讓遊客重回台灣的關鍵。 (※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10月6日

442
社區開發非正式照顧者,提升長輩生活品質
在高齡少子的社會,兒女可能散居各地,老老相依成為趨勢,萬一兩人都生病,就會成為社會越來越大的難題。比台灣提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歐洲國家發現,職業照顧者相對缺少,必須善用資源補足長照的缺口,所以應該在社區開發非正式照顧者,讓這些非正式照顧者進行訓練學習,來支持老老照顧。多元整合並開發非官方的人力資源,像是志工、非正式照顧者,都是社會整體互助力的展現,也是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時,補足社會安全網的重要關鍵。世居金門的姚水泉和吳友欽,兩人從中學就是好朋友,一天相聚吃喜酒後,姚先生感到肚子不舒服,一檢查才發現是腎腫瘤蔓延。回想起當時場景,好友吳先生說明,看到一個好好的人突然變得連站都站不穩,覺得擔心之餘也感到十分不捨。 而雖然重病纏身,姚先生和吳先生仍然決定繼續做有意義的事,以維持往後生活樂趣、完成畢生心願。看到金門老化、年輕人在外,兩人開始籌設第一個民間居家服務單位,並用自己的故事激勵大眾。 姚水泉說,他覺得與好友一同開設服務單位的決定十分具有意義,現今機構內總共開案照顧了兩百多位老人,而當地的鄉親接收到來自他們的服務,也都感到十分開心。 善用人脈、親訪開案、造福鄉里的姚水泉,自己仍不接受外人照顧。雖然平時活躍,但標靶藥物副作用一出現,就得由姚太太接手照顧。好友吳友欽說明,由於他們與照顧服務員都十分熟識,因此才覺得不太好意思。 姚水泉和吳友欽兩人從小相識,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圖/獨立特派員) 夫妻接連發生意外,全家生活步調大亂 不過世事難料,姚太太於日前也發現腫瘤,並在開刀後變成氣切。姚先生雖打算親自照顧,但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是讓生活亂了節奏。好友吳友欽表示,姚先生雖然堅持,但自從開始照顧後由於時常要注意太太情況,也導致自身降低了生活品質,最終也連帶導致病況惡化。 而看到丈夫的辛苦的照顧自己,姚太太也感到不忍,認為能做的自己來,不料卻發生意外,一天曬被子時,直接從樓梯上跌落,鮮血從氣切管流了整路。回想起來,姚水泉女兒仍心有餘悸,表示自己真的很害怕,也擔心日後若再發生類似意外,父母會無力求援。 女兒在小學教書,下班還要接兒子,如果趕回家接手照顧,仍是蠟燭兩頭燒。好在吳友欽善於觀察、兼用友誼情感,把握時間引導夫妻兩人接受照服員和適應。 「我告訴他,既然不請外勞,就放心的請照服員來照顧,完全不用把照服員當作是客人,照服員就是要來幫助你們的。」吳友欽說,經過幾次溝通,姚水泉終於把心放寬,答應接受建議。 姚太太因開刀氣切,平時需要家人協助照顧。(圖/獨立特派員) 照護資源投入協助,生活逐步回歸常軌 在重視姚先生的期待、強化生命肯定的同時,吳友欽也支持他教導照服員和學生烹飪,幫助夫妻倆人保有對於社會的接觸與貢獻。夫妻生活逐漸回到常軌,女兒和孫子也更有彈性參與。 而對於姚太太腿水腫、腳變形還有傷口的狀況,吳友欽也請來物理治療師友人想辦法。在夫婦兩人生活中,吳先生成了有效支持和轉變的推手,提供了許多資源並適時用上。 醫師劉兆輝提醒,退休族應適當運用熱情,避免過於勞累,才可長長久久。同時鼓勵大家轉變醫療觀念,盡量將正式和非正式資源進行協同。劉兆輝認為,醫師不僅以傳統看診給藥的方式支持病人,也應該以幫助病人感到快樂、希望為目標努力。 當老老照顧快速增加,培養發掘社區能與老夫妻長期相處、且說得上話及學習專業見識的人,未來將是國庫每年投資超過五百億的正規照顧資源之外,另一個越來越重要、得開發的福祉契機。 (※ 周傳久 鄭仲宏/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10月6日

347
918強震來襲,震出花東居住安全問題
九月中旬台東關山、池上分別發生了芮氏規模6.4與6.8的強震,地牛不斷翻身讓全台民眾都飽受驚嚇。學者觀察這次的地震,很可能是有史以來尚未記錄到的地震序列群,而且是一個活動的盲斷層。918強震後,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是花蓮,玉里中山路二段的三層樓房整棟震倒,高寮大橋被震斷成好幾截,還有許多遊客受困在沒電的山區裡,甚至天然溫泉都震出異相。9月18日下午2點44分,台東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位在193縣道旁,橫跨秀姑巒溪的高寮大橋,3個月前才封路維護,想不到仍不敵強震威力。長長的大橋,就像被推倒的積木,不僅橋面斷成好幾截,整座橋還嚴重傾斜。 918強震深度地震深度僅7公里,而這樣的極淺層地震,也造成花蓮玉里的一座三層樓建物整棟被震倒。目擊民眾何秀妹表示,強震來襲時搖晃劇烈,就連自己都被震倒,過沒多久建築物就隨之倒下。 所幸受困大樓的四人,在緊急搜救之後全數脫困。只是大震之後餘震不斷,也使大家擔心萬一震垮了這房子的殘壁,會再次危害到人們的安全。918強震,震出當地人居住安全的問題,《獨立特派員》向花蓮縣建設處查詢,發現這棟倒塌建築,僅符合舊的耐震標準。 地震非常頻繁的花東地區,面對老舊建物因應強震問題,花蓮縣建設處處長鄧子榆解釋,由於政府所提供的耐震補助大多針對集合式住宅,導致花蓮地區大量透天型住宅無法進行相關補助申請,目前只能依靠居民自行委託專業建築師定期評估,以適時的補強作為解套辦法。 高寮大橋因地震嚴重毀損。(圖/獨立特派員) 道路溫泉震出異相,當地居民憂心忡忡 而民眾生活受到地震干擾的事件,還發生在六十石山。清晨七點還沒到,六十石山約3.5公里處,工作人員就開始搶通因為強震坍方的山路,準備把受困了一晚的民眾救出。 接近中午,道路終於搶通,《獨立特派員》挺進日前受困的部落。度過了沒電的黑夜,居民忙著清理冰箱壞掉的食物,說起地震民眾仍心有餘悸。居民李先生說,從小到大沒有碰過那麼大地震,晃到連站都站不穩,讓不少遊客飽受驚嚇。 此外當地的安通野溪溫泉,也因為地震產生異相,不僅出水量大幅增加,混濁度也比以往高了些許,令當地居民憂心忡忡。居民指出,當地設有地殼變動的基準點,雖然無法了解作用功能,但希望能夠保障自己的家園平安。 918花東大地震再度提醒了我們,台灣是地震之島,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防災意識,在個人、家庭與社會各個層面上,都做好充足防災準備。同時,大地震發生前後,也是研究斷層與脆弱地質的黃金時間,我們必須深入了解這次震災造成的地質變化,以及這次地震的特殊之處。(※ 萬真彣 賴振元 黃政淵/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9月25日

188
中央山脈斷層錯動,地科界抓緊時間調查
917與918兩次強震,芮氏規模分別是6.4與6.8,而且都是屬於深度七公里左右的淺層地震,至今仍然有餘震。地震發生後不久,經濟部地調所負責調查斷層人員,以及地科界的學者們,也都趕到主震區的現場進行了解,有的找斷層布臨時地震站,也有針對地震發生經過地表破裂或是拱起的地區,進行量測與調查。這次地震多數分析指向跟中央山脈斷層有關,不過由於過去這裡發生過的大地震紀錄較少,累積的地震資料有限,必須投入更多調查。917關山地震、918池上地震/震得全台民眾膽顫心驚,除了造成三座橋梁斷裂,樓房倒塌,東里車站列車傾斜,以及十幾所學校校舍受損,也讓台灣地科界搶在最快時間到主震區分頭進行調查。 由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郭陳澔帶領的追震小組,十八日抵達池上、玉里,針對主震區快馬加鞭布設臨時性地震觀測站,這也是他的團隊,第六次來到東部來抓餘震。 規畫中的46部地震測站,擺在玉長公路以南到鹿野之間,除了包圍主震區,其中有10測站就靠近中央山脈,預計收集一個月左右的資料。郭陳澔教授表示,由於玉里當地過往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地震,因此研判中央山脈下方有尚未了解的斷層錯動。 郭陳澔教授率追震小組,至東部部署臨時性地震觀測站。(圖/獨立特派員) 後續餘震次數頻繁,能量累積尚待釐清 917、918一震,不僅成為台東49年來最大強震,也讓中央山脈斷層活動性,再度引起關切。除了追蹤917、918的地震餘震,東華大學教授顏君毅也帶著他的團隊,針對地表破裂與關山池上地震關係進行調查。 花蓮這次有十幾所中小學受到損害,《獨立特派員》隨著團隊來到富北國中,剛走入校園地面上就看見好幾處的龜裂,不僅花台倒下成排,操場更因為受到地震影響拱起,形成一條波浪形狀。 根據台大地質科學系於池上設置的長期寬頻觀測站紀錄顯示,從917地震開始39小時內,利用AI偵測到的地震,就有多達6104筆,已經完成地震定位則有有1223筆之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成認為,未來須盡快透過科學觀察周遭鄰近斷層,以了解詳細能量累積情形。 回顧東部地震,地牛翻身常常來得令人措手不及,被強震截斷好幾段的高寮大橋,似乎成為每一次大地震來襲時,不斷重複發生的縮影。 (※ 李瓊月 賴振元 萬真彣 袁宏書/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9月25日

218
消防風水師到府訪視,提升居家安全
像地震、火災這樣的天災人禍,常讓社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為了提升全民防災意識,以及國家防災應變的能力,台灣在2000年將每年的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有非常多人每天都在防災第一線努力,其中有一群非常特別的人被稱為消防風水師,有些地方政府的消防局提供這樣特別的服務,由專責的消防人員以及宣導志工組成團隊,實際走訪民眾家中一一體檢火災危險因子。去年國內總計發生21684次的火災,平均每個小時至少有2次火災發生,不但房屋、財物的損失超過3.5億元,更有192人不幸在火災事件中死亡,凸顯民眾平時建立防災意識的重要性。檢查好當天出勤要帶的宣導單及器材,準備前往一般民眾家中,出發前先介紹目的地點,同時簡單分配任務,這是消防風水師的日常。消防風水師主要由防火宣導團隊組成,出任務時會有消防人員陪同出勤。 「民眾可以透過網路、電話,或是本人親自申請消防風水師到府服務,而且全額免費。」北市防火宣導大隊大隊長溫美珠說明,消防風水師會至民眾家中,進行爐火、電器等居家安全檢查。 消防風水師到府的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能依照民眾家中實際的狀況給予個別建議。採訪當日的任務地點是一間古厝,一進門,就看到古厝裡擺放著滅火器,團隊立即進行詳細的滅火器教學,希望住戶在需要的時候能正確使用。 古厝正廳是神明廳,如果住戶家中有設置這類廳堂,消防風水師會花較長時間停留。目前民眾在家中即使設置神明廳,雖然較少使用燭火,不過神明燈卻是火災高風險物品。 北市防火宣導大隊北投分隊長楊麗那解釋,由於神明燈的電線常會綑綁放置,經過長時間使用後容易蓄熱,進而導致外表塑膠變質,最終引發火災。而為了證明電線綑綁方式與負載之間確實有關聯,新北市消防局也拍攝實驗影片上傳網路,向民眾宣導盡量不要用綑綁、摺疊的方式收納電線。 消防風水師實際至民眾家中宣導電器使用安全。(圖/獨立特派員) 電器爐火成火災主因,日常使用需特別當心 年代久遠的古厝,因為插座不足,延長線是必要配備,然而延長線的使用,卻不能輕忽。北市防火宣導大隊北投小隊長呂淑對建議,民眾最好使用每個插座皆附有個別開關的延長線。 呂淑對指出,插座附有個別開關的延長線,大多配有斷電機制,一旦過載會自動斷電,同時不會影響其他插座。另外選購時,民眾也要多花一點時間檢查有沒有安全標章,確保產品使用安全。 火場鑑識照片中,燒焦的電線和插座往往是火災起火點。根據消防署的統計資料,110年將近6000次的建築物火災中,電器因素是起火原因第一名,第二名則是爐火烹調,這兩項因素在國內建築物火災案件中就佔了一半以上。 而用火頻繁的廚房,相對是火災較常發生的地點。10年全國火災起火處分析統計中,有高達1769次起火地點位於廚房,高居第一,佔比接近30%,臥室也有708次,位居第二,佔比約一成左右,其他倉庫、客廳、陽台、神明廳,也都是建築物火災常見的起火地點。 面對廚房的高風險,消防風水師提醒民眾,勿將電線插頭裝設於抽油煙機上方,容易因烹調過高發生危險。此外爐火用具如果要隔絕油污,也建議使用錫箔等較耐熱或是專門的包材包覆,以避免燃燒引起火災發生。 廚房因用火頻繁,成為火災最常發生地點。(圖/獨立特派員) 火災死傷常在離峰時段,專家呼籲安裝住警器 根據統計數字上指出,火災發生時間集中在一般人日間作息時段。以110年的火災發生時段來看,有18.8%的火災在9點到12點間發生,12點到15點的時段火災發生件數最多,有21.7%,其次是15到18點的時段有20.9%,18點到21點發生的火災約佔14.2%,換句話說,有高達75.6%的火災發生在9點到21點之間。 不過主要造成傷亡的火災事故,並不在最常見的起火點廚房以及最常發生火災的9點到21點時段,以110年建築物火災中,造成最多人員死亡的起火處前三名分別是客廳、臥室以及神明廳。另外火災死亡案件以0點到3點最高,其次是3點到6點,6點到9點也佔了10.4%。換句話說,有64.6%的火災死亡事故發生在火災案件離峰時段。 除了民眾透過申請讓消防風水師到府檢測之外,防宣大隊也會主動走訪社區,而一看到被住戶擱置在櫃子上的住警器,大隊人員便立即上前宣導。北市消防局莊敬分隊隊員謝伯欣說明,住警器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感測煙霧的偵煙型感測器,第二類則是感測溫度的定溫式的感測器。 偵煙型住警器只要煙霧足夠,不需等到室內溫度上升就會啟動。靈敏度較高的偵煙型住警器可以放置在家中任何一間居室,但是較常發生火災的廚房卻不適用。謝伯欣解釋,由於抽油煙機的油垢及烹飪時的油煙,皆可能導致住警器出現誤判,因此廚房只可使用定溫式的住警器。 消防局建議,住家最好每一間居室都安裝住警器。(圖/獨立特派員) 申請案量逐年下滑,盼服務能降低致災因子 協助民眾勘測家中最適合安置住警器的位置、教導民眾排除家中電器致災的風險因子、以及實地演練事件發生時正確的處置方式,都是消防風水師所提供的免費服務內容,而除了消防檢測,消防風水師也提供其他災害諮詢。 「所有各種災害都可以提供諮詢,例如防汛期如何避免家中進水,或是夏天玩水如何防溺等等。」北市防火宣導大隊大隊長溫美珠表示,只要是民眾所想得到的問題,消防風水師都可提供協助與教學。 不過視家戶不同狀況給予檢測諮詢、只要申請就免費到府的消防風水師服務,實際接案量卻不高。以推動消防風水師業務最積極的台北市來說,近五年民眾申請及服務件數約有20萬件,相較全市100多萬的總戶數還有許多空間,同時案量也逐年下滑,今年到8月為止甚至不到6000件。 溫美珠說明,也許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民眾害怕人與人的接觸跟群聚,才導致今年度申請件數下滑。對於消防風水師而言,件數的遞減不一定為好事或壞事,他們只希望藉由實際到府的每一次服務,都能降低建築物火災致災因子。 (※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9月25日

350
用漂流木打造而成的小提琴,如何改變嘉義大埔鄉?
嘉義的大埔鄉,是嘉義縣內人口最少的地方,它在阿里山山脈上,比鄰曾文水庫。不過原有的河谷平原已經被水庫淹沒,農業發展受限,人口嚴重外流,各種資源缺乏。在村長的帶動下,居民巧妙地使用水庫的漂流木,做成小提琴,希望發展小提琴產業來振興社區。漂流木成創作素材 長輩展現創意製作小提琴 湖光山色相互輝映,山嵐繚繞在青山之間,一旁的吊橋,讓韻味多添了幾分,秀麗的風景,如詩如畫,這是台灣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的美景。座落在水庫旁的,是嘉義大埔鄉的和平社區。這天午後,水畔有場小提琴派對。 一曲望春風,迴盪在山水之間,即使大夥兒的琴藝略顯生澀,但大埔鄉因為他們,有了動聽的故事。走進和平社區發展協會,映入眼簾的,是各式獨一無二、充滿創意的小提琴。和平社區村長吳倚豪隨手拿了一把,說起了它們的故事。 他手中這把琴是長輩創作的,以大埔的一些風景來創作,比如說山豬島、白馬亭,這把琴有長輩的溫度跟感情。 原來,大埔鄉有一堂很特別的課程,讓大家免費學做小提琴。這是吳倚豪的發想,因為當地距離嘉義市60公里,是嘉義縣人口最少的鄉鎮,也就是資源非常缺乏的偏鄉,需要注入活水。而這堂小提琴製作課,正是翻轉一切的開始。 吳倚豪談起這個概念的起源,因為在曾文水庫的上游,每次下大雨、山上只要有崩塌,整個漂流木都被沖下來。因此開始研究,既然這地方有那麼多的漂流木,這些漂流木是不是可以拿來做小提琴。 吳倚豪希望透過小提琴文化,將社區打造成一個一萬個人可以來一百次的地方。(獨立特派員/圖) 手工製琴不馬虎 大埔鄉用小提琴闖出名堂 製琴師黃聖彥非常欣賞村長吳倚豪用廢棄物翻轉家鄉的點子,因此2019年開始,他每週特別留了兩天到山裡來,教在地長輩製作小提琴。他們倆的共同想法是,藉著小提琴文化,為社區扎根。 製琴課學員陳瑞雲談起學習的動機,是希望自己親手製作的小提琴,可以留給子孫做紀念,一把琴可以留好幾百年。 其實,製琴班裡有不少像陳瑞雲一樣的長輩學員,他們原本只想學個才藝充實退休生活,卻意外在做小提琴當中,找到了新的自我價值。最大的收穫是,增進和晚輩的感情。只是,要做出一把小提琴,其實需要許多技術。 製琴師黃聖彥分析,提琴本來就比較神祕,因為它有很多製作的方法,大家都各行各派,有一些自己的撇步。從設計木材、油漆、木工、細木工都要講究,還有聲學,涉及到很多的學習。 大埔有了製琴課之後,開始有名氣,也意味著開始有人氣,甚至有外地人為此定居。(獨立特派員/圖) 灑下音樂種子活絡社區 翻轉偏鄉命運的現在進行式 學員辛苦做出的這些和平牌漂流木小提琴,不是自家珍藏,就是留在當地展示。因為吳倚豪遠眺的未來,是義大利的克雷莫納鎮。 克雷莫納鎮的小提琴博物館,一把把作工精緻的小提琴,被小心翼翼地珍藏著,放在展示架上供人欣賞。不但為當地帶來大量觀光客,出產的提琴還堪稱全世界最優良,讓小鎮盛名遠播。而大埔鄉,就想走這樣的路。大埔的製琴課,大方開放給外地人參與,無非是希望他們更認識、認同當地,還能像克雷莫納一樣,活絡地方經濟。 來自外地的製琴課學員賴淑梅也認為這個理念很好,而且小提琴如果真的做成了,就是一個傳家寶。而且有多少人可以自己打造一把琴,所以光想這個就覺得應該再更努力學習。 大埔鄉和平社區村長吳倚豪談起理想中的藍圖,是希望可以因為音樂,讓大埔鄉有機會再多增加一所高中,哪怕是一個班,這邊的孩子就可以從國小到高中都留在這個地方。他會多很多的社區意識跟情感,甚至他更成熟了,到外地去讀大學之後,回來的機會更多。 對大埔居民來說,每把小提琴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希望。在村長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埔傳出的小提琴樂音,將越來越嘹亮。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黃郁婷

2022年9月25日

249
源自挪威的用餐設計,改善台灣失智者生活
對於許多長輩來說,吃飯、看電視日常生活的常態,但是如果多用一點心,電視其實可以成為增進生活品質的良好工具。北歐國家挪威經過多年研究,就設計出以失智者眼光來看世界的吃飯方式、以及電視節目。這種人性化的生活創新,讓需要照顧的長輩或失智者,不僅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重拾生命的尊嚴和意義。位於屏東的公營長照機構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主要負責項目包括接待遊民、安養長輩,一天傍晚,失智專區發展新的用餐方式,嘗試將挪威研發的服務手冊,與台灣本土情境融合搭配。 根據挪威研究指出,用餐不只用來獲得營養能量,同時也是社交幸福的來源,因此老人之家將用餐以活動形式重新設計,重視參與者的感知刺激,藉此鼓勵住民發揮自我能力。 老人之家的生活,並非每日枯坐對看,也不是等人服侍,而是在機構的支持下,參與服侍別人的過程。備餐時,照服人員不斷鼓勵住民按照興趣能力自我發揮,也視情況不斷協助引導思考和表達,幫助住民感受自主。 吃飯時,照服人員會先行鼓勵失智者指出就坐方向,再視情況用口語和肢體語言引導程序。考量到用餐氛圍,桌上也事先進行擺設,幫助住民能夠利用五官享受,不需要額外的記憶和閱讀能力。 餐桌上的花朵,看似不起眼卻能夠影響住民行為,協助長者們激起話題、甚至關心別人。照服人員巴秀英表示,許多長者都因為漂亮的花束而感到開心,不僅增加了協助備餐的意願,也能大大增加當天的食慾。 在老人之家中,長者會一同參與備餐過程。(圖/獨立特派員) 特別製作電視節目,提供長輩更多樂趣 對於失智者而言,安全感和幸福感十分重要,而除了用餐之外,觀賞電視也能帶來相同效益。不過一般的電視節目可能因為閃光、聲音與劇情,而為長者帶來焦躁,因此老人之家也嘗試設計適合的節目內容,希望能夠帶給更多長輩幸福感。 在挪威,製作專屬電視影片的目的並非用於治療,而是希望帶給長者寧靜、快樂或者話題,而考量到本地民眾生活經驗,老人之家則製作出竹編、山景、農田、爆米花等各種預期有幫助的影片。 影片採用攝影剪接方式,並無旁白形式呈現,方便照服人員在旁陪伴或是引導,為長者帶來生命的肯定和快樂。而在《獨立特派員》到訪的當天,老人之家便選了爆米花影片來做實驗。 記憶是人的博物館,看到影像後,長者的頭腦也重新啟動。從一開始的沉默,到分享與比手勢,回應越來越多。養護科科長許培溫說明,由於些許內容可能與長輩過往經驗有所相關,因此容易引起共鳴,也讓他們在觀賞時特別專注。 特製影片內容單純,能夠有效減少長者音特效所產生的不適感。(圖/獨立特派員) 失智照顧日益發展,照護選擇更為多元 除了生活題材外,老人之家也製作自然題材節目,透過影片將外面的世界帶到行動不便者面前。當從恆春與滿州交界拍攝的門馬羅山影片一放映,長者們便驚嘆大自然的美麗。 「其實老人家、尤其是失智老人的專注力很有限,不過在觀賞影片時表情皆十分詳和,表示他們很願意投注在影片之中。」養護科科長許培溫表示,特別製作的影片能夠讓長輩心情保持平靜,有維持情緒穩定的效果。 住在老人之家的長者,來自各種不同的人生背景。服務人員也提出建議,希望在未來能將影片與實作相互連結,給予長者更具真實感的體驗。 近年來,國際間對於失智照顧,從發展許多測量診斷病情的量表,進而研發探索個別幸福感的測試,無非是希望給失智者在不同階段中,從尚存的感知能力規劃更適合的活動,支持失智者繼續追求意義與快樂。 而為了失智者所進行的用餐與節目觀賞實驗,善用了既有資源開發福祉,有若干跨越文化和國界的共通性,在照顧成本不斷增加、想要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好之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跟機會。 (※ 周傳久 鄭仲宏/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9月20日

186
八月份物價指數回落,通膨壓力漸緩?
這兩年因為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使得原物料短缺、物價飆漲,全球都面臨強大的通膨壓力。不過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8月份CPI物價指數年增率已經回落到3%以下,降到2.66%,是半年以來最低水準。只是國內的房屋租金指數依然不斷攀升,直接衝擊到弱勢租屋的民眾。對於這個困境,倡導居住正義的民間團體,期盼利用友善二房東的方式來做為解方。「之前小白菜不是一把20元嗎?怎麼變成30元了?」近兩年受到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物價不斷攀升。讓來到菜市場的民眾劉士梅,即便有事先進行市場調查,實際購買時仍然買不太下手。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說明,農產品最大的價格影響因素在於氣候,而由於近期天候不佳,才使得價格不斷上漲。除了氣候因素之外,全球最大肥料出口國俄羅斯,也在俄烏戰爭影響下,造成全球肥料短缺。目前國際肥料價格漲幅大約四成,也因此拉抬終端市場售價。 物價的波動,讓市場採購需要花費更多心思,然而今年以來,蔬菜並不是市場內漲幅最高的品項。今年年初連續的寒流與豪雨,嚴重影響瓜類、鳳梨、芒果等春夏主要水果生產,也拉抬市場價格。 另一項價格居高不下的食物則是雞蛋,劉士梅向《獨立特派員》透露,以往20顆的價格約落在50元左右,現在光是12顆就需要63元,可見價格漲幅之大。而面對如此情況,咬著牙根購買已成了主婦們的生活日常。 受到疫情、俄烏戰爭及氣候影響,蔬菜價格不斷攀升。(圖/獨立特派員) 消費者物價指數下滑,物價回穩仍需時間 然而,這樣的日常很可能已經出現曙光。今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總指數以及食衣住行四大項目年增率不斷攀升,其中又以食品類漲幅最高,不過這個趨勢在八月出現轉折。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八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年增率大幅下滑,從七月份的3.36%下滑到2.66%,是繼七月微幅下滑後,連續第二個月下滑的數字。台經院國際處暨景氣研究中心研究員邱達生分析,此現象與美元確立强勢格局擁有高度關聯,今年三月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1碼,開啟升息循環,希望抑制美國境內逼近40年新高的通膨率,也讓國際物價出現走跌空間。 打自一月以來,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一路走高,但從六月開始就出現鬆動跡象,到最新公布的數字已經出現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同時攸關生產成本的國際原油價格以及牽動運輸成本的貨櫃報價也明顯下降,然而這些生產成本要反映到消費市場,仍還需要一定時間。 「之前央行過度的貨幣供給,以至於將原物料價格撐的太高,須等到廠商的成本壓力完全消除之後,市場價格才有可能隨之降低。」邱達生說明,預計要到今年年底,甚至是明年年初,才有可能會出現物價回穩的情形。 除了生產成本下滑需要時間反應,廠商心態也是支撐消費端物價維持在高檔的另一個原因。雖然生產端已經有價格鬆動的訊號出現,不過反映在生活上,民眾依然無感。以漲幅最高的食品類項目來說,民眾漲價感最深的蛋類及水果依然分佔前兩名,其中蛋類更是持續攀升、居高不下。 消費者物價指數逐步下滑,專家推估物價回穩時間約落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圖/獨立特派員) 房租價格居高不下,衝擊租屋族生活品質 另一個深受矚目的數字則是房租價格,《獨立特派員》訪問到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她表示其中負責的一個案主,就因房租於短期內自8000元漲至10000元而無法負荷,現在要找到低價的房子幾乎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今年六月,行政院宣布擴大租金補貼方案。雖然提供房東相關減稅措施,也祭出房東漲租可能面臨3萬到30萬罰鍰的處罰條款,但民間卻不買單。馮麗芳說明,許多房東都會因為房客申請補貼而要求漲租,也有房東會以物價上漲為由進行漲租,每次約落在500至2000元不等。 一眼望去,基金會牆上掛著歷年爭取居住正義的活動照片。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認為,相較過往對房價的倡議,如何找到友善房東則是近幾年最迫切的問題。對於這一波房租上漲,民間團體無法認同因租金補貼而調漲房租的理由,至於跟著物價漲租,更被認為說服力不夠。 不過無論理由充分與否,國內租金不斷上揚是無法忽略的現實。根據主計總處租金指數資料,指數從99年起漲,最新指數來到106.64,創歷史新高。而上揚的指數,首當其衝的是弱勢租屋者的生活品質。「最擔心的是租客經濟能力沒有隨之提升,以至於漲租之後生活費遭到壓縮,進而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補充,倘若租客選擇利用原定金額另尋住處,大多也只能租到更差、或是環境更加極端的房子,因此也變向提高了民眾在外租屋的危險性。 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擔憂,高昂的租金會導致租客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圖/獨立特派員) 捐款意願大幅降低,社福支援備受影響 實際上不只租屋族群,在物價動向不明之際,社福團體也在等待天明。走進聯合勸募協會辦公室,裡頭連排擺放的感謝狀,每一張都是協會服務的足跡,然而談起近兩年的募款情況卻也步步艱辛。 聯合勸募協會祕書長朱紫碧向《獨立特派員》表示,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大眾皆對未來走向有所擔憂,以至於進行定期承諾的意願也連帶降低。過去兩年對疫情的不確定,讓捐款由定期定額轉向單筆,所幸總體募款金額並未出現太大縮減。 然而到了今年,情勢卻反轉直下,相較疫情期間只是捐款型態的改變,今年物價上漲卻讓捐款金額及捐款人數雙雙縮減。朱紫碧指出,以官網導流進來的捐款為例,收入相較去年就少了三成,捐款人數也少了兩成左右。 目前聯合勸募協會每年募款需求大約五億,用來協助國內將近400個偏向區域或社區性的中小型社福團體,近來捐款縮手的情況,也讓聯勸不得不憂心。聯合勸募協會祕書長朱紫碧坦言,協會幫助的許多伙伴都是各地相較弱小的團體,一旦協會募集的資源不夠,對於他們的支持力道就會大幅下降,也擔心連帶影響他們延續服務的能力。 (※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9月20日

638
台灣無人機物流計畫啟動,未來如何發揮關鍵作用?
台灣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系統跟中華郵政合作,用49分鐘完成海拔高度落差超過1500公尺的任務,成功送貨到新竹縣尖石鄉新光部落,比起開車省時一半以上。 雖然這架無人機送貨只限七公斤,還需要電池中繼站。在台灣由誰來管?又該如何管?將攸關無人機物流發展的下一步。無人機物流計畫啟動 盼成為緊急時刻的關鍵力量 科技公司跟中華郵政正在新竹縣尖石鄉試驗無人機物流計畫。計畫路線從海拔272公尺的尖石鄉公所起飛,模擬當天災造成道路中斷時,送貨到海拔1633公尺的新光國小。這架無人機總重48公斤,可以載貨7公斤,因此到新光國小的路途中,必須停下來換電池。全程22公里,加上換電池的時間,一共耗時49分鐘。 科技公司業者李家儀說明,開車時間總共要115分鐘,如果天候不佳或遇到修路的狀況,可能會到兩個多小時。所以當這邊有災害發生的時候,的確可以達到更快的運輸效果。 這次試驗的無人機,從硬體到軟體全都是台灣製造,八軸設計抗山區六級強風,飛行過程、物流作業都是自動化。如何設計出最短又容易飛行的路線,除了利用圖資,還得現地勘查。 科技公司業者余介允坦言,山上的高壓電塔電線經過的地方,在地圖上是看不到的,無人機在飛的時候,就算有攝影機也看不到,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路線都必須經過場勘。 無人機起飛後,會按照原先設定的路線飛行,在山區必須克服地勢的起伏。(獨立特派員/圖) 無人機物流漸成趨勢 需要通過哪些審查才能商轉? 穿越山嶺、橫過溪谷,這次試驗不只是廠商的技術驗證,也是官方第一次完成無人機物流能力審查。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在無人機的發展裡面,航路的管理是很重要的部分,因為它是載貨,所以航路也必須要經過審查。所以台灣目前先從偏鄉、離島開始,未來如果在都市內,民航局在航路管制上要特別注意。 民航局針對無人機物流發布新的民航通告,業者必須通過能力審查才能飛行。 民航局飛航標準組技正陳玉成解釋,飛控動力結構、飛航管理系統、以及載卸貨的裝置,目前都是採用歐美的檢驗規範,來確保國內無人機在通過檢驗之後,除了可以提供國內物流作業因應之外,未來也能夠跟國際接軌。 除了無人機的安全性,業者還必須提出緊急應變計畫。 陳玉成說明,遇到緊急情況無人機可以做緊急的處理,比如說它可以自動迫降或懸停在空中,再由人員來接手控制,才不會傷害到地面的人員。 台灣的無人機物流,可望先從偏鄉的緊急需求開始。(獨立特派員/圖) 無人機物流應用層面廣 台灣下一步怎麼走? 無人機物流的大未來,目前全世界發展最快的是美國,已經可以達到點對點商轉。 而Google旗下的Google Wing去年已經在澳洲完成超過十萬架次無人機送件任務,坎培拉居民甚至可以在連鎖超市訂貨後,要求無人機送貨。除了澳洲,Google Wing也在美國德州的達拉斯及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提供服務。 科技公司業者王仲平表示,物流業者主打的是空中外送平台,它利用無人機快速運送,結合商店直接將商品送到使用者的門口。 今年在美國六個州,民眾在Walmart購物,付3.99美元,大約120台幣的運費,就可以請無人機送貨到家,限重4.5公斤。Amazon今年也宣布要在加州提供無人機送貨,Prime會員甚至完全免費。除了零售商搶進無人機物流,美國的新創公司Zipline也在非洲用無人機運送緊急醫療物資。 王仲平說明,譬如說業者在剛果蓋了一個物流中心,把所有藥品都集中在這裡,只要某個地方一百公里、五十公里之外的小部落需要血清、緊急醫療設備,立刻可以派無人機運送。 日本也在試驗無人機送貨,樂天甚至已經完成在都會區飛越人群的試驗。而在台灣,無人機物流要進入商業運轉,除了廠商的技術能力、電池續航性,政府如何管理也是一大課題。 台灣無人機協會理事長吳修廉坦言,今天看到的是一架飛機,不久的未來一定是一個機隊的管理,所以在空中同時會有很多飛機在飛,管理者要知道每架飛機在哪裡。 無人機飛航管理UTM作業,攸關無人機的航路、空域,甚至避讓有人機的安全規則,目前各國都還在發展中。無人機來送貨,在台灣由誰來管?又該如何管?將攸關無人機物流發展的下一步。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無人機
#飛安
#科技
#飛航管理
黃郁婷

2022年9月18日

437
台灣肉品與國際競爭,HACCP認證是關鍵
為了符合國際食品衛生安全與消費者健康趨勢,農委會在109年12月透過修法開始推動屠宰場自願性實施,屠宰場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HACCP)。HACCP是一種以科學為依據的自主管理方式,從在牧場飼養的家畜、家禽開始,到繫留、屠宰以及肉品的儲存等過程,透過重點的管制點降低或解決屠宰流程中,可能造成肉品危害的風險,確保食品安全。台灣一年家畜跟家禽的屠宰量大約四億,我國的肉品如果要跟國際競爭,必須符合國際衛生標準,HACCP是重要指標,除了讓國人可吃得安心,也可以讓台灣制定的屠宰場HACCP制度跟國際接軌。位於屏東縣長治鄉的食品公司,佔地一萬五千坪,是全國第二家通過屠宰場HACCP驗證的食品公司,HACCP指的是屠宰場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農委會在109年透過修法授權之後,開始推動。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說明,屠宰場中的HACCP主要分為三大管制點(CCP),分別為牧場端的動物藥物殘留檢測、屠宰過程的微生物管制,以及冷鏈中的溫度管理。 《獨立特派員》實際走訪食品公司,當進入第二個重要管制點(CCP)時,人員必須先換上防護裝備,於洗手過後,再噴一次酒精,經過消毒池才可進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廠長方柏棟表示,所有進入分切場的員工都必須穿著工作服,且工作服不具備任何口袋,能夠有效隔絕外來汙染物品進入。 「我們的肉品要走上國際,因此要能夠符合國際標準。」徐榮彬表示,HACCP能夠成為一個認定符合標準的認證,而業者必須經過相關單位於廠房各管制點(CCP)的抽樣鑑定,才能夠獲得HACCP驗證。 屠宰場中主要有三大管制點,皆要通過相關單位抽樣檢定標準,才能獲得認證。(圖/獨立特派員) HACCP驗證流程嚴謹,生物檢驗平台協助採樣鑑定 HACCP的驗證流程,是由屠宰場向農委會防檢局提出申請,防檢局召開驗證審查會,進行書面審查,待確認符合通過之後,再由審查會的學者專家群進行實地查驗。通過驗證的業者可以拿到中英文證明,且每年仍需進行一次追蹤查驗,目前全台共有八家通過驗證。 而在農科院的細菌學單元實驗室.主要任務就在於協助畜禽屠宰場之食媒病原的監測,從屠宰場CCP點採樣回來的海綿,實驗室研究專員在打開之後,便會開始進行微生物分離鑑定。 家畜屠體表面沙門氏菌分離鑑定流程,從樣本收到,到血清凝集需要五天的時間,這五天全按照SOP進行操作。農科院動物科技研究所研究員周和源說明,HACCP的系統的實施,有機會使微生物的危害獲得有效控制,只不過仍需微生物檢驗平台進行追蹤確認,而最終檢驗結果不只會提供給防檢局進行審核,也會提供給屠宰場業者進行參考。 農科院的細菌學單元實驗室協助進行食媒病原的監測。(圖/獨立特派員) 符合國際食品安全趨勢,成為出口外銷通行證 台灣第一家通過HACCP驗證的食品業者,於2007年就成為台灣唯一可以出口生鮮豬肉到新加坡的工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訓告訴《獨立特派員》,當初申請HACCP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將日本、新加坡、菲律賓、越南與馬來西亞等國家設為目標,把不同的肉品部位外銷國外。 目前台灣共有170幾家的屠宰場,家畜(豬牛羊)一年的屠宰量約890頭,家禽則約4億隻左右。而談到與國際競爭,陳國訓也建議,台灣需要更多全自動化屠宰場,利用AI機器來彌補人力的不足。 另一家成立於2004年,從飼土雞起家的畜產公司,從育種、飼養、屠宰加工到專賣店,採完整的一條龍經營方式,目前每年生產六百萬隻家禽。在在牧場管理、飼養方面,採智能科技宅飼養方式,除了提供充足空間的走動式飼養,還針對溫度、濕度、飲水量、飼料量、體重,進行智能化管理。 畜產公司董事長王雅慧表示,自防檢局有提出HACCP認證之後,公司就十分積極配合執行,不僅於六日休載之餘請廠商進行設備升級,也加強相關衛生安全檢查,希望可以早日通過審查,拿到可以出口外銷的通行證。 「現今牧場的動物都已十分安全,肉品加工也已經具備HACCP驗證,只差屠宰場這一塊尚未跟進。」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希望能夠盡快將產業鏈補齊,使得食品產業一條龍皆符合安全衛生規範,達到與國際接軌的目標。 HACCP以科學為依據的自主管理方式,透過重要管制點,預防及降低屠宰流程所造成的危害與風險,不僅確保了消費者食肉安全,也讓台灣食品符合國際食品安全趨勢。 (※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
#出口
#畜牧業
#HACCP
李季軒

2022年9月11日

312
地方發行社區貨幣,提高在地公共參與
貨幣發展是人類文明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並非只有法定貨幣,能夠進行正常的交易行為,在台灣有些社區他們發行自己的社區貨幣,也透過社區貨幣的發行,做了許多有意義也相當有趣的事情。社區貨幣與其說是貨幣,其實更像是社造、或是地方創生的工具或媒介,不論是哪一種型態的社區貨幣,最終都是希望提高大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一天下午,小琉球島上的厚石漁港舉辦淨灘活動,成員由在地安親班組成,因為橘色制服而被暱稱小橘隊的小朋友也來參加。島上舉辦的淨灘活動,除了幾乎無役不與的小橘隊,也有外地遊客參加,大家的目標都是參與淨灘活動才能拿到的海灘貨幣。 「企劃是從2017年開始,當時淨灘活動其實在小琉球、甚至台灣都還沒有很盛行。」海湧工作室專案經理葉閎宇說明,希望透過在地藝術家所繪畫的貨幣作為獎勵,在吸引更多人參與的同時,也增添淨灘活動的樂趣。 打開海灘貨幣兌換站地圖,所有參與海灘貨幣兌換的店家都有標示,也提供店家的兌換資訊。例如位於主要商店街的早餐店,可以透過一顆海灘貨幣來換取一個漢堡。葉閎宇表示,目前支援海灘貨幣的合作店家共有一百多家,種類多元,民眾可以自行搭配前往消費。 除了參與淨灘活動獲得的海灘貨幣,小琉球島上還有另一種可透過扭蛋獲取的咕咕幣,只要拿著獲得的咕咕幣至合作店家,就可以兌換到環保餐具「咕咕碗」。而在要離島之前,民眾可以選擇將其帶回家作紀念,或尋找有貼海報的店家用碗換回咕咕幣,倘若兩種都不要,也可以到指定店家換回現金。 相較於流通量較大的咕咕幣,海灘貨幣流通性較低,目前共有發行2200顆左右的貨幣,而使用量則約落在一成以下。葉閎宇解釋,由於海灘貨幣外觀精美,因此比起抵換消費折扣,更多淨灘參與者選擇將其帶回收藏,才導致使用量較為低落。 小琉球所發行的海灘貨幣,外觀由在地藝術家親自繪製。(圖/獨立特派員) 垃圾堆積汙染環境,貨幣喚起問題重視 小琉球島上經常可以見到海龜在海中優游的蹤影,因此淨灘活動並不限於沙灘,礁岸、漁港也是清除廢棄物的地區,而在港區,除了常見的塑膠垃圾,也容易發現特殊廢棄物。 放眼望去,除了廢棄的船纜,沙灘上甚至還出現半台廢棄的摩托車。而每到淨灘活動結束時,主辦單位會統計每個隊伍所撿取的廢棄物重量,再依照當天所準備的海灘貨幣數量,以權重來分配各個隊伍可以得到的貨幣個數。 在《獨立特派員》採訪當天的淨灘活動中,撿拾的廢棄物總重385公斤,由常見參加隊伍小橘隊,以180公斤的成績拿下第一。民眾曾晨榮與他的夥伴共獲得兩顆海灘貨幣,開心的表示:「貨幣的美麗無可取代,十分有作為紀念品的價值。」 海湧工作室專案經理葉閎宇指出,由於小琉球垃圾久久才能運回本島一次,因此時常堆積於島內,對於環境的汙染也顯而易見。不過近年來問題逐漸獲得重視,也讓更多人投入淨灘活動的行列。 成員大多為小朋友的淨灘團隊「小橘隊」。(圖/獨立特派員) 以「時間」作為貨幣概念,促進社區居民互助 實際上,不只小琉球有發行社區貨幣,在台東都蘭也有可用來交易的「Mi幣」,而且Mi幣能換取的,不單單只有實體商品。在都蘭上班的民眾蕭仲廷,就以Mi幣換取瑜珈課程,也以無形的服務來獲取Mi幣。 蕭仲廷舉例,自己有次下班順路載夥伴前往火車站搭車,就讓他獲得了15元Mi幣。都蘭國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主持人鄭宜豪解釋,Mi幣以時間銀行作為概念,將面額分為15分、30分、60分三種,單位「分」代表的為「分鐘」,訴求人與人之間能夠更多互助時刻。互助的過程也利用時間長短進行衡量,透過所耗費時間來決定交易面額大小。 目前只要是在東海岸生活圈內的關係人,填寫申請表單確認符合資格,就可以免費領取一份以部落自然及文化景觀為圖案的Mi幣,而部落民眾也自行創立社群軟體群組,方便成員提供各項需求及服務。 打開Mi幣申請人所填寫可以貢獻服務項目的人力名冊,內容包括可以協助採買、共乘、餵貓、溜狗、帶小孩,還可以幫忙戒酒、割草、情緒諮詢,可交換的項目相當多元。在Mi幣發起人江慧儀眼中,社區貨幣交易的不是物品而是情感的連結。 「你的交易不會只是用新台幣付費後就走人。」江慧儀說,在當地使用Mi幣交易,不僅可以達成目的滿足需求,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加認識周圍鄰居,了解到不同的人擁有的技能也有所不同,促進社區互助的發展。 以時間銀行為概念的社區貨幣「Mi幣」。(圖/獨立特派員) 數位證件累積足跡,協助社會責任企劃執行 來到南投竹山,這裡發行著所謂的「數位身分證」,居民只要經過簡單註冊,就能拿到證件,成為數位鎮民。小鎮智能執行長黃俊毓向《獨立特派員》介紹,數位身分證具備足跡累積系統,民眾可以至專屬平台上領取各式任務活動,來一步一步累積足跡。 「這些活動都有被梳理過,可能會依照場域的分類,分佈台灣的各個地方,也可能是根據SDGs(永續發展目標)進行完整分類。」黃俊毓說明,民眾可以依據自己興趣自行選擇參與,只要透過數位身分證掃描活動條碼,就能參加各地實體或線上的社造活動,無形中也與活動當地產生連結。 透過參與活動,民眾還可以在數位身分證上累積17種不同的點數,這些點數對應活動所符合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又稱「光幣」。不僅能做為社區貨幣至合作店家進行不同的消費,也能累計分析活動的被參與狀況,評估活動績效。 黃俊毓解釋,自2021年起許多企業都具備義務,需要執行企業內部的CSR(社會企業責任)或ESG(企業永續發展)專案。而數位身分證的足跡紀錄,便能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專案的證據及報告。 透過區塊鏈留下參加紀錄,每一筆紀錄都可以累積活動的受關注程度。相較實體社區貨幣,數位的竹山光幣以區塊鏈的型態,讓每一個點數多了社會參與的累積與分析價值。 (※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李季軒

2022年9月11日

478
當境外網路攻擊構成國安威脅,台灣如何應對?
2021年政府公務機關共通報696件資安事件,其中發現多個機關的物聯網設備有被下載惡意腳本的連線紀錄。根據統計,國內政府機關每個月平均受到3000萬次的境外網路攻擊,估計有一半來自中國。中國駭客早已長期滲透國內機關組織,21世紀,網路戰已經成為重要作戰手段。境外網路攻擊事件頻傳 網路戰已是現在進行式? 國內近期頻遭網路攻擊,高雄市環保局飲用水的網頁被換成中國五星旗;台灣大學教務處和研發處網站也被寫著「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標語;甚至連總統府、外交部及國防部網站都遭受DDoS攻擊,以致官網無法顯示。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主任查士朝說明,網路攻擊就是讓一些資訊服務暫時沒有辦法對外提供相關服務。在比較重要的資訊系統或是網路裡面,如果對關鍵基礎設施做一些阻斷的話,的確可以達成一些的恐嚇的效果。 恐嚇與宣示意味濃厚,這波台海危機,從軍演到網路攻擊,目的在引發台灣社會混亂,不過手法高調,並不像國家級駭客攻擊方式。 查士朝認為,中國的國家級駭客會去蒐集很多漏洞,備在手上,到時候再一口氣拿出來去做一些有系統的攻擊,這個就很危險。 數位安全公司執行長蔡松廷表示,其實網路戰早就在發生了,而且攻擊者每天都嘗試潛伏在各個單位裡面,差別只是在於它有沒有去做大規模癱瘓。 資安公司執行長毛敬豪分析,駭客還是會偷偷地入侵,埋一些後門程式,想辦法默默地藏在那個地方,等到他要用的時候才會發生作用。而後門程式就是有些程式安裝完之後,會偷偷開另外一個連線出去,這個連線是使用者不知道的。而這個後門程式可以接受駭客的指令,甚至偷送資料出去。 資服廠商成為駭客跳板 後門程式如何入侵? 現在只要是可連網的設備駭客即可侵入,根據110年國家資通安全情勢報告指出,2021年公務機關共通報696件資安事件,其中發現很多單位的物聯網設備有被下載惡意腳本的連線紀錄。例如在監視器、還有印表機及掃描器都曾被攻擊者利用安全漏洞從遠端入侵。 資安公司執行長毛敬豪說明,因為影印機連到網路,所以惡意程式就跳板跳到那台影印機,在裡面建立灘頭堡。然後從影印機往更有價值的資產開始擴散,例如認證伺服器、檔案伺服器或是更高階的主管電腦。 調查局分析,中國駭客擅於利用供應鏈攻擊,也就是先侵入為政府機關服務的資訊廠商,竊取帳號,從遠端登入伺機潛伏,再進行橫向擴散,植入惡意程式,並將獲取資料傳出。 調查局資通安全處副處長張尤仁坦言,如果政府的資服廠商資安沒有做得很好,被駭客攻擊了,它又遠端連線到政府的機關,這個時候這條路會被駭客利用,駭客會利用弱點攻擊資服廠商之後,再把資服廠商當作跳板去攻擊公司或機關。 強化資安防護 學者呼籲納管民間企業 在雲端與物聯網時代,駭客幾乎無所不在,強化資安防護,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經過這次台鐵及超商電子看板被駭客攻擊,置換成恐嚇訊息,經濟部發布了「營業場域電子看板資通安全管理指引」,規定營業場所電子看板不得使用中國軟體,也應避免使用中國品牌產品,即使委外廠商也須符合規定。 數位安全公司執行長蔡松廷坦言,我們面對的攻擊者很多,而且實力都非常堅強。從過去發生的案件裡面都可以看到,其實他們是有能力去造成一些更大的破壞,然後長期的潛伏,偷取很多的個資或者是機密資料。 依據資通安全管理法,行政院先前已訂定公務機關及委外廠商不得採購及使用中國廠牌資通訊產品,但學者認為這樣還是不夠。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宗男呼籲,資安管理法應該要修法,將民間企業納管進來。因為很多民間業者認為花錢處理資訊安全是不划算的,因為出事也不會有責任。 21世紀戰爭,網路戰已成為重要作戰手段。除了文攻武嚇,這幾年從調查局所偵辦的資安事件可看出,中國駭客早已長期滲透國內機關組織。面對看不見敵人的無煙硝戰爭,台灣必須加緊做好準備。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資安
#數位金融
#網路戰爭
黃郁婷

2022年9月7日

1086
真人演繹歷史人物的廟會嘉年華,北港藝閣有哪些迷人之處?
雲林北港朝天宮,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每逢媽祖生日,朝天宮舉行的藝閣車隊遊行,成為當地特殊的宗教文化。但製作藝閣車的工藝,卻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失傳。北港有一位在地的藝閣老師傅顏三泰,他的團隊如何承擔起這項傳承任務呢? 藝閣文化逐年演變 廟宇嘉年華吸引眾人目光 一個平日,雲林北港一場嘉年華般的盛會,劃破午後的寧靜。車隊巡迴沿途,民眾不論老少,夾道歡迎,這是藝閣的魅力。藝閣是北港的傳統,源自於在地香火鼎盛的朝天宮。 文史工作者蔡享潤說明,小孩子裝扮成歷史人物站在藝閣車上面,讓遊客、香客來觀賞。 每逢媽祖誕辰、出巡繞境之時,藝閣隊伍就會隨行。真人演繹,是北港藝閣最大的特色,演繹者也會灑下手中的零食或玩具等小物,與民眾互動。大家也爭相接下這些從天而降的小禮物,像是接到了神明的保佑。藝閣在台灣,約有三百年的歷史,早期有用牛車拉的,以及用人力扛的,後來才逐漸演變成車子載。 蔡享潤解釋,藝閣車上面有非常多的像是木雕、彩繪、金工、機械、電工等等,是移動廟宇的概念。 端坐在藝閣車上,身著華服、臉抹濃妝的是雲林北港在地子弟。(獨立特派員/圖) 藝閣設計處處需考究 傳統文化如何走出式微命運 北港的舖,由各行各業分別組成,各舖每年贊助一台藝閣車,幫媽祖慶生的同時,也有評分比賽。因為藝閣車的學問不簡單,它不只是模擬一座廟宇,更要演繹一個故事。 文史工作者蔡享潤分享,藝閣通常會演繹歷史人物教忠、教孝的故事,或者是跟台灣有關係的媽祖故事、民間的故事。 就像翁先生的舖,今年演繹的是明朝台灣教育家沈光文的故事,而這些題材,很多都是顏三泰這位藝閣老師傅提出的構想。 藝閣師傅顏三泰談起如何發想主題,他說看書、看戲、聽人家說都有。會將蒐集到的故事與主事者分享,告訴他們這個主題有什麼看頭,如果對方也覺得有意思,就會以這個故事作為藝閣的主題。 提供了故事之後,顏三泰接下來的功課,就是要做車輛造型的歷史考究了。 顏三泰介紹這次藝閣車的設計概念,他依寺廟建築的方式來打造,前面三川、後面後殿、旁邊有護龍。 藝閣的製作過程,幾乎都能一手包辦的顏三泰,事實上,是位燈藝師兼工藝師。早年,他的父親就是地方知名的藝閣花燈創作者,從國小就當爸爸的助手的顏三泰,憑著對父親和藝閣的情感,繼承了這項技藝。這間工作室裡的藝閣車,從無到有,他幾乎能一手包辦,每一台都像是他的創作品。 早年,顏三泰從父親的助手當起,如今已是雲林北港藝閣文化傳承的重要推手。(獨立特派員/圖) 六十歲登上藝閣車 北港阿媽:我這一生值得了 工作室的一角,顏三泰的工作夥伴黃志偉,正專注地彩繪。從事廟宇彩繪相關行業的他,擔當起藝閣工作室的著色、布景和道具製作等美術工作。 藝閣彩繪師傅黃志偉認為,藝閣的東西比較民俗,要雅俗共賞。所以在製作藝閣的時候,色彩會運用得比較濃、比較鮮豔。 顏三泰兒子顏聖彰則接下了藝閣傳承的棒子,對他來說,工作室裡的每一樣東西、工具以及車輛都無限的可能性。甚至還有打造融合東方與西方文化藝閣車的企圖心。 大多藝閣的演繹者是朝天宮信眾的子女,因為爸媽們相信,坐上藝閣的孩子會得到媽祖庇佑,乖乖長大。而對不少北港人來說,演繹過藝閣甚至是種榮耀。 藝閣化妝師蔡依庭坦言,這幾年藝閣文化其實有一點改變,可以看到年紀比較大一點的藝閣演繹者。他去年幫一位六十幾歲的阿媽化妝,協助阿媽圓藝閣的夢,阿嬤下來只說:「我這一生值得了!」 藝閣車隊熱鬧繞過大街小巷,也把人們的熱絡,繞在一起。對北港人來說,爭妍鬥豔的藝閣車隊,不只是在地盛會,更是居民集體參與的成果,它維繫著地方情感,延續了跨世代的共同記憶。即使北港媽祖信仰文化的意涵,隨著世代演變,但那道榮光,似乎還隨著藝閣,閃耀在北港街頭。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黃郁婷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