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人權
主題
無可奈核
核四確定封存,台電月底要提出機組封存計劃,估計每年得花二十億定期維修,讓機組長年保有可以運轉的功效,避免氧化鏽蝕,美國日本都有這樣的例子。不過對核四大家還是有意見,覺得何必為了一座根本無法安全運轉的機組每年耗費公帑? 台灣的核電問題還有得吵! 去年獨立特派員曾推出美國核電系列報導,探討在後福島時代的核能安全趨勢。一年不到,這個議題在台灣風起雲湧,從經濟部推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政策,到反核大遊行、林義雄禁食,最後政府宣布核四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民眾看到聽到的都只是核電廠的輪廓,人云亦云,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台灣幾座核電廠的現況。 獨立特派員這次深入核四廠,特別拍攝因應核災台電建立的最後一道防線: 斷然處置措施,也就是用福島經驗,模擬一旦遭遇超大型複合式天災,廠方人員如何在可能發生輻射外洩前,第一時間交由第一線人員在全黑狀態下實施斷電灌水銷毀爐心的終極手段。公布了這套斷然處置措施,能不能說服民眾,還有待檢驗。 不過民眾現在可以暫時鬆一口氣,經濟部表示今明兩年電價都不會調漲!但是回頭來看,如果核四不運轉,台灣現有能源該怎麼維續? 核一二三廠勢必要延役。 最先該退休的是核一廠一號機,107年就要到期了,更糟的是暫時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池子快滿了,核一廠想另建一座乾式貯存場,計畫還卡在新北市政府,沒過。1954年蘇聯建立世界第一座核電廠,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範,大家都認為核電乾淨又便宜,但六十年來卻沒人能解決核廢料終極處理的問題,僅次於美國,擁有59座全世界第二多核電廠的法國就發現,核能發電成本持續增加,過去4年漲了20%,最大原因是維修和安全經費暴增,如果反應爐延役,未來二十年的總投資將高達一千億歐元,這是核能發電最終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要帶您進入準備退役的核一廠,已經四十年的老電廠在還沒有找到替代能源前,能扛下重任延役嗎?
政治經濟
主題
核四的下一步
核四廠動輒得咎成了眾矢之的,最近媒體報導它連續七年一共花了十三億投保核災險,相對於主體結構設備,34年來投資2838億更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台電上星期給立法院一份最新停建核四後的替代方案,表示如果改建火力電廠,一年供電112億度,是原先核四供電量的六成,完工後每度電價僅漲0.3角,比環保團體建議改成天然氣廠,電價上漲7%來得低,工程可行性也較高,只要在核四廠旁的空地再蓋兩座機組,不必拆反應爐,再增建運煤碼頭,總經費1100億,當然這會增加碳排放量883萬噸。 獨立特派員之前就曾訪問過一位在美國電力公司任職多年退休的台籍工程師,他舉出美國在三哩島事件後有四間核電廠成功改為燃煤跟天然氣發電的案例,應證了核四要改弦更張不是不可能,到底核四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很多反核人士經常把廢核的德國提高再生能源當模範,但台灣畢竟不是德國,日本在311後一度全面暫停核電運轉,因為電力不足,重啟反應爐,但最新消息是福井縣大飯核電廠民眾以安全措施不足向法院提訴,地院5月21日宣判,大飯核電廠三號與四號機組不准運轉,理由是:電力公司一再強調核電關係到電力供給的穩定性及減低發電成本,但許多人的生存權不該和電費相提並論。回頭看核四,是不是也該考慮貢寮人的安全與感受? 核電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身為台灣一份子都應該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沒有自有能源狀況下,大家選擇不用核電,到底未來能源政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