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從苗栗店仔藝穗節,探討地方藝術節的挑戰【獨立特派員】
尹雯慧 羅盛達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今年十月,苗栗舉辦了第四屆店仔藝穗節。演出地點不在正式場館,而是與在地店家合作,近距離的演出形式,是苗栗少有的嘗試。不過根據獨立特派員的觀察,這次活動很可惜,跟在地居民互動非常低。台灣近年來,各縣市的藝術節百花齊放,這樣的活動形式如何跟在地連結?又有何侷限?苗栗店仔藝穗節 打破劇場觀影體驗 這一天,是第四屆苗栗店仔藝穗節開幕首週,好家在劇團此次推出的劇碼,門票在啟售後不久,便全數售罄。練習走位、背誦台詞,幾位演員表情專注,他們正把握時間,進行演出前的最後彩排。 場域的特殊氛圍,帶來創作的想像與刺激,也引起迴響。好家在劇團藝術總監楊閔皓說:「覺得很像進入另外一個空間,一到這邊就很像一個歷史迴廊,觀眾或站或坐或走都可以,其實就是把觀影打破,讓觀眾也成為這齣戲的一份子。」散場時,許多觀眾徘徊在旅社門口,討論熱烈。成立七十四年的新興大旅社,距離火車站步行不到五分鐘,早年經常聚集南來北往的旅客通勤人潮。經營超過一甲子,新興大旅社乘載許多當地人的回憶,也見證地方發展的興衰。與在地店家合作 在苗栗遇見藝術老牌旅社搖身成為表演空間,不是偶然。身為店仔藝穗節前三屆策展人的彭怡雲,一開始就瞄準了在地店家,展開合作遊說。主要以餐飲空間為相關的背景,這些空間大部分在苗栗都有40年到60年的歷史,甚至有到100年以上的空間。在苗栗出生成長的彭怡雲,疫情期間選擇在家鄉籌辦藝穗節,他從表演策展的角度,與深耕當地多年的亞洲劇團,一起試圖找出苗栗藝術發展的其他可能。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林浿安說:「那時候剛好苗栗有很多在地的返鄉青年,所以苗栗也很多各式的店家產生了。如果我們可以在非制式空間,符合原來藝穗的精神,又可以讓在地店家發揮他們自己的一個空間的特色、結合表演,我們的初衷其實是很明確的,希望讓藝術變成日常,而且是全民的運動。」 媒合表演者與店家,是店仔藝穗節策展團隊的重要任務。西楊黎咖啡負責人楊竣閎說:「策展團隊要怎麼跟表演團隊去溝通協調,這方面滿重要的,因為畢竟我們是第一次,我們也不知道表演團隊他們到底需要什麼,那他們也會給我們建議。」彭怡雲說:「我們會希望,苗栗的店家在中間的過程,他知道如何接待來自不同地方的團體,不只是單純的場地租借。」藝穗節該徵選嗎?如何將藝文活動發揚光大?藝穗的原意是邊緣。非典型場館的形式是一大特色,這個概念源自1947年愛丁堡藝術節,8個劇團因未能入選,自發性地尋找場地演出,而催生第一屆愛丁堡藝穗節,不審核的自由創作精神,是愛丁堡藝穗節的核心理念。在苗栗異地生根後,長出了不同的樣貌。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展演藝術科科長郭靜芳說:「藝穗節一開始的精神就是不審核、自由,但是畢竟我們現在苗栗的藝穗節,進入了一個官方的體制,為了求公平,還是會有一個徵選的機制。」篩選,是更公平的機制嗎?永續節慶活動策畫黃心怡說:「藝穗節存在的一個很大的理由,他不應該被審查,讓民眾或者是讓創作者,可以自由的表現自己想要表現的。」由政府補助的藝術節活動,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郭靜芳說:「有時候在某一個架構下,我們可以獲得的資源更多,然後反而可以再把這樣的精神延續下去。」面對審核機制,創作者又是怎麼看的呢?劇場工作者李祐緯說:「我覺得早點習慣這件事情也是一件好事,在這條路上,你就是不斷的被人挑,也許真的有一天可以不用被挑,而是人家會來找你的時候,好像就是進到了下一個階段了。」實際走訪苗栗人重要的生活場域,發現許多人對藝穗節仍然陌生。與藝穗節合作的店家,也有自己的心得。More café負責人范雯鈺說:「藝文活動在這種苗栗文化沙漠這種地方,要得到很大的迴響,我覺得在短時間之內不太可能,但是我覺得這是慢慢累積的。」邁入第四年的店仔藝穗節,本屆參與店家,範圍首度擴及造橋與頭屋,可惜的是,在地表演團隊不見蹤影、居民參與度也不如預期。近年,台灣各縣市節慶活動,方興未艾,除了政府的資源分配,需要審慎盤點,創生地方作為青年返鄉的途徑,或許也需要更關注跨世代的交流。
專欄
大巨蛋安全管理資訊不透明,公共安全如何保障?【獨立特派員】
萬真彣 黃政淵 / 採訪報導黃心亮 / 整理報導大巨蛋即將開唱,如果遇上意外該如何安全疏散避難,外界也非常關心。採訪團隊觀察了近期的兩場大型活動,中職周思齊引退賽,湧入了4萬人;國慶晚會也聚集2萬人,大巨蛋草皮層首度搭上大型舞台舉辦非賽事活動。大巨蛋管理上有哪些缺失?專家們建議該如何改善? 大巨蛋首度滿座 活動現場安全嗎?大巨蛋若要辦演唱會,場內可能湧入5,5000人,而下沉式設計、密閉空間、商場共構等硬體建設影響公共安全,已成定局,那麼現場的安全管理,勢必得加倍嚴謹。 開賽前一小時,已經有不少觀眾陸續抵達,入場人流大致順暢;採訪團隊觀察沿著動線走,場內有逃生指引標示、滅火設施等消安設備,定點也有滅火器。場內滅火器,大多被安放進底座或掛在牆上,但有個逃生口卻直接放在地上。走到樓梯間,有灑水系統,但出了1樓的一個逃生口,一旁有紙箱堆置,若起火的話,易燃物則會導致逃生出口阻斷。上到2樓,有幾個活動臨時攤位,設置在看台後方與逃生門之間的廊道,湧現排隊人潮。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說:「逃生的動線如果有阻礙,這些櫃位一個都不准設了。對市政府來講,你就必須有查核的責任,去確定他有沒有按照這個計畫來走,讓這些櫃位也可以安心的工作,疏散有必要的時候,說不定他們也可以發揮一個引導的功能。」疏散動線不佳 大巨蛋公共安全誰來監督?這天賽後,有知名樂團特別獻唱,500位動作俐落的工作人員,合力把設備搬進人工草皮,高效率20分鐘完成舞台、燈光及音響設置。往後辦演唱會,舞台就會像這樣搭在草皮層。 活動逐漸進入尾聲,消防人員跟場內工作人員溝通,確認疏散動線等現場狀況,警察也陸續就定位,協助4萬民眾疏散,維護公共安全。民眾遵從引導離場,但腳步不像入場時這麼悠閒,有些人對方向有點茫然。民眾表示,沒有看到任何引導人員,只能自己跟著人群。 為了瞭解大巨蛋辦演唱會的消安及疏散規劃,採訪團隊向遠雄公司提出相關議題的採訪申請,但收到拒訪回函。我們試著上大巨蛋官網查詢,卻發現沒有場館區域配置圖,只在辦活動時,由活動方提供現場動線圖示。採訪團隊也向台北市政府發出相關採訪申請,但截稿前沒收到任何回應。體育局也表示,只回答相關規則問題,並拒絕面訪,僅以文字回覆。大巨蛋這座台灣最大室內體育場館,公共安全的內容和計畫,到底誰知道?連議員也看不到公共安全相關資料,難以監督。面對演唱會大量人潮 大巨蛋準備好了嗎?在大巨蛋公共安全相關資料未公開的狀況下,國慶晚會終究如期舉辦了。大巨蛋首次舉辦非賽事活動,第一次在地下草皮層設席,鋪上臨時地板,這4500個位置,看起來已稍嫌擁擠;而未來演唱會將會有3倍多的1萬5千人在這草皮,屆時是否能及時逃生疏散,令專家們擔憂。這晚,大巨蛋停車場沒開放,大多民眾搭大眾運輸工具前來,因此散場時車輛少很多,交通大致通暢。忠孝東路與逸仙路口,目測至少就10位警力協助疏散與秩序;先前周思齊引退賽,四萬民眾疏散,光警察就出動65名加強疏導。周邊居民在感念警消人員辛勞之餘,感受卻非常複雜。台北市新仁里長吳建德說:「辦演唱會錢是大巨蛋事業公司在收,整個信義分局要投入多少精力?這些公共成本,應該請營利機構來處理。現在大家看到的榮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付出社會成本在做出來這個假象,去取代當時的審查失敗。」大巨蛋第一場非賽事活動,由台北市政府舉辦,似乎宣示著,對大巨蛋公共安全的信任。日前,大巨蛋地下二樓的美食街已開張;而緊貼體育館的商場也將開幕,成為台北市中心大型商場。演唱會的5萬5千民觀眾,加上商場龐大人潮造成的公共安全問題,該怎麼評估,又如何解呢?興建大型複合型場館,是當前台灣許多都市,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但當都市發展遇到攸關人命的公共安全,誰能妥協?政府該制定更細緻的公共安全規範,民眾也該強化安全意識。 延伸閱讀大巨蛋將迎來首場演唱會,場館安全問題備受質疑!演唱會公安怎麼做?代表性多功能場館安全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