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貧富差距與性平難題,成印度最大挑戰!
印度經濟爆炸性的成長,意味著社會進步與改變的契機。不過,印度同時也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難題。此外,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使得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風光亮麗的發展數據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失落? 印度流浪街童多 街頭導覽創造就業機會 根據「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倡議」2021年的報告,以每日2.15美元為最低生活基準,全印度的貧窮率雖已較十年前降低一半,但仍有約2.29億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數量冠居全球。 阿傑目前服務於救助街童公益組織的街頭導覽員。這個組織培訓導覽員,其宗旨之一是為了讓遊客實地了解流浪街童的生活處境,也創造了就業機會。 流浪街童生活中面對的危險,比成年人更多。他們是幫派流氓與毒販藥頭積極收納的對象,即使是和父母一起露宿街頭的孩子,處境並沒有因此而更為輕鬆。(圖/獨立特派員) 街頭導覽員阿傑說:「因為這些孩子去乞討,賺到的錢可以拿回來給媽媽,這是很好的收入來源,這是很糟的。」 大城市背後的黑暗面貧窮人口成無解難題 在印度,有些女孩更被迫從事性交易。街頭導覽員阿傑說:「來到這個城市的女孩們,都有自己的原因,例如因為嫁妝。印度的傳統,當女孩結婚時,父母拿不出夫家要求的龐大的嫁妝,女孩會因為羞愧而選擇逃離家鄉、前往城市。當他們來到這樣的大城市,掮客總是在尋找這樣的女孩,勒索他們,並把他們送到像這樣的地方,從事性交易。」 德里火車站旁,有一條約一公里的街道,是著名的紅燈區。到了晚上,很多女孩就會在這閒晃,招攬客人做生意。(圖/獨立特派員) 夜晚,沿著鐵軌旁的街道,運貨工人與載貨卡車,四處穿梭,路邊店舖閃爍昏暗的燈光,這裡是許多當地人天黑之後,避免涉足之地。阿傑表示,很多在這一區工作的社工,經常發生意外,面臨差點被某人殺害的危險。 這些勞工,許多來自外地農村。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印度的貧窮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一半以上的勞動力是文盲。政府雖然頒布許多減貧措施,但因國土幅員遼闊,官僚貪腐問題嚴重,在許多偏遠鄉村,政策鞭長莫及。 民間力量彌補政府不足印度NGO組織的重要性 在印度,可以看到流落街頭的人們,卻也可以看到印度成功降落在月球。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背後,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問題。 德里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蘇米特・庫馬爾說:「有些初衷為了改善貧窮及窮人生活的政策和計畫,執行有問題或無法實現,是因為政府官員的貪汙腐敗。」不過他也認為,NGO組織在接觸貧窮族群的成果卓著,由於政府效能不可能觸及到所有地方,也因此NGO的存在顯得更為重要。 社會安全網所遺漏的族群、與公共利益相關的議題,都仰賴民間力量來彌補政府效能的不足。退休工程師狄帕克・夏爾馬,在這間專門為弱勢兒童服務、致力協助女性受教並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公益組織,已經工作十年。 Udayan Care公益組織導師狄帕克・夏爾馬說:「我們為無家的孩子提供住所,打造一個有家庭氛圍的環境,讓他們在這裡生活。除此之外,我們也有其他的項目,像是Udayan Shalini獎學金計畫,讓來自經濟弱勢群體的女孩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我們照顧這些孩子像照顧自己的孩子。」 除了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課業學習之外,更有輔導志工扮演諮商者的角色,適時給予建議。(圖/獨立特派員) Udayan Care公益組織輔導志工埃拉・貝加爾說:「當我從事NGO指導老師的工作時,我覺得這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教育。他們需要被適當的開導,而他們其實並沒有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老師。」 印度崛起之路困難重重 下一步該怎麼走? 印度社會的父權思想,根深蒂固。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使得印度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 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主任普納姆・慕特雷賈說:「為了真正提高印度的GDP,我們需要大幅增加收入,而這只有在同等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下,才能夠實現。只有當婦女問題不再只是婦女的責任時,我們才能取得成功。」 嚴重的貧富差距、性別權力的失衡以及資源分配的不均,都是印度邁向世界強國之列的嚴峻考驗。南亞雄獅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十年,將會是重要的關鍵時刻。 (※尹雯慧 羅盛達/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專欄
中高齡勞動力成生力軍,能改善缺工現象嗎?
根據調查,台灣15到44歲的勞動力正在大幅衰退,只有45歲到64歲的勞動力增加,中高齡勞動力將成為台灣產業的生力軍,有助於紓緩國內缺工危機。如何協助中高齡者重返職場,並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而他們到底能為人力缺口挹注多少? 中高齡勞動力注入市場 需打造友善就業環境 中高齡工作者莊坤榮今年75歲,透過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的協助,找到了清潔員的工作,展開了他老後的二度就業人生。其實,莊坤榮的熟年求職過程中,還感受到雇主年齡歧視的壓力。 莊坤榮坦言,「普遍的反應就先問你年齡多大?我就虛報,報的時候我已經接近70歲了。」不少中高齡者,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再度就業,但很多人卻跟莊坤榮一樣,遇到求職資訊少、能力受到質疑等問題。 根據統計,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參率從60.7%,今(2023)年4月大幅提升到66%。10年來增至80萬人,求職人數也增加4萬人,顯示有越來越多中高齡者進入勞動市場。如何為中高齡者打造友善工作環境,是台灣需要面對的課題。 現年50幾歲的中高齡工作者許小姐,主要的工作是負責超商櫃檯收銀。這家超商從2018年就開始推行中高齡就業專案,他們很重視依照中高齡員工的身體狀況,提供他們輔具。為了讓中高齡員工看清楚商品說明或日期標示,貨架上還有放大鏡作為輔助。 在超商工作的許小姐使用貨架旁的放大鏡,方便看清楚商品上的說明。(圖/獨立特派員) 為何要雇用中高齡者?缺工危機現在進行式 疫後缺工的現象,持續延燒。人力銀行統計出,台灣今年5月的工作機會總數為107.8萬,而在破百萬的職缺下,求職人數卻維持在61萬。換算下來,大約會產生46萬的人力缺口,是個大警訊。 目前缺工產業前5名,和中高齡求職需求5大產業高度重疊。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指出,不管是需求人數最大的產業,還是中高齡的需求第一名,看起來是同一個,都是住宿餐飲業。 旅館行銷公關協理林瑜真說明,過去大部分的人力都是來自於餐飲學校的實習生,可是因為少子化,所以近幾年實習生人數大幅下降。再加上今年開始國境開放,許多學生選擇到國外實習,更對人力缺少雪上加霜了。 根據國發會統計,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數,在2015年達到1737萬高峰,預計到了2070年只會剩下不到一半的776萬人。人力銀行也悲觀認為,未來即使以45歲以上的勞動力補缺工,還是難以補足勞動力缺口。 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副組長何維敦表示,台灣現在的勞動人口,有很大一塊必須從中高齡及高齡者來開發,所以呼籲雇主放棄刻板印象,並且不要有就業歧視,儘量雇用中高齡及高齡者。 住宿業出現人力缺口,大力招募中高齡員工。(圖/獨立特派員) 中高齡生力軍重返職場 青銀和諧共事是重點 而台灣在提升中高齡勞動力的趨勢下,如何讓青銀和諧共事,變成令人關心的課題。 中高齡工作者徐富美在西式速食餐廳工作,同事大多是年輕人,剛開始共事時,彼此難免有誤會。徐富美說:「有問題要請教年輕人時,他們可能翻個白眼,裝作沒聽到就飄走了。我會產生疑問,他是歧視嗎?他是嫌我老嗎?」 但長期相處之後,他和年輕同事之間能彼此理解,融洽共事。尤其公司的制度之一,是年輕員工會陪伴在中高齡員工身旁,肩並肩輔導他們,有助培養雙方默契。 西式速食業者讓年輕員工在旁輔導中高齡員工,培養默契。(圖/獨立特派員) 而這家西式速食業者,從2016年就開始積極進用中高齡員工。速食業人力資源部副總裁藍郁琇解釋,學生族群的流動率會較高,但是中高齡者目標清晰,穩定性較好。在職場倫理或自我要求上,中高齡者也可能比年輕人更加清楚。 2020年,勞動部推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專法》,提出禁止年齡歧視、支持退休者再就業等六大施政重點,希望有效促進中高齡勞動參與率。 但人力銀行業者吳麗雪提醒雇主,在進用中高齡員工之前,先檢視職場環境與制度是否已經做足準備。吳麗雪表示,需要同理中高齡者本身會有六大衰退的生理現象,首先是肌力、耐力,再來是視力、聽力,還有心智跟動作控制。 促進中高齡就業不僅是當前的政府政策,也是雇主應對缺工潮的好方法。唯有整個社會為中高齡者打造更友善的就業環境,才能讓這些中高年級生力軍順利重回職場,一同維繫台灣產業的競爭力。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