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各國搶氫!韓國如何占有一席之地?
全世界超過30國發布氫能策略,各國也以政府角色來支持氫能發展,歐、美、日、韓、中、澳,都相當積極,其中,韓國的氫能發展,可以說是後來居上。 韓國蔚山是一座氫能示範城市,城市具備完整產業鏈。而年底即將啟用的氫能住宅,將以氫燃料電池發電,並提供社區暖氣與熱水。 氫能潛在商機大 直擊韓國示範城市–蔚山 氫能,不只淨零排放,也是一大商機,全球有超過30國發布氫能策略。高盛預估,2030年全球潛在商機約7.5兆台幣,2050年更是上看30兆。在全世界的氫能版圖中,不能忽視,後來居上的韓國。蔚山是韓國著名的工業城市,也是現代集團的所在地。歷經工業發展、核電廠爭議,蔚山現在有一個新的身分–氫能示範城市。 蔚山都市公社產業物流組組長宋敏永坦言,從大框架來看,有制度上的整備,還有法規等,為氫能產業打好基礎,政府在這方面扮演了重大角色。氫能目前仍屬於產業用途,還未達民間企業正式投資就能創造收益的結構。 2019年國土交通部招募氫能示範都市,隔年立氫能專法,2021年正式動工。短短3年的時間,氫能城市已見雛型。 宋敏永表示,蔚山基本上是以提煉石化而發展起來的,這過程中,從以前開始就產生很多的餘氫,很多工作領域都有在運用餘氫,有很多基礎設施,所以蔚山從很久前開始出現很多氫能相關事業,目前也都在好好推動。 蔚山工業城,具備發展氫能的先天條件。(圖/獨立特派員) 韓國氫能車銷售一馬當先 交通工具如何結合氫能? 韓國有超過230座加氫站,雖然數量還有待普及,不過這個數字,已經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根據車輛中心資料,去年全球氫能小客車的銷售數量,韓國占比超過六成,居世界領先地位,和第二名的美國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在氫能的運輸發展中,大型載具,更適合以氫能作為動力來源。空中巴士成立氫能研發中心,預計2035年零碳排的客機就能商轉。 能源公司總經理陳致源分析,火車、輪船、飛機這些非常重型、耗電量或者耗能非常大的產業。暫時還沒有辦法用鋰電池替代,因為它要有足夠的能量的話,鋰電池的重量可能現在還沒有辦法能夠做到這麼的輕。 由法國公司打造的氫能火車,2022年在德國正式發車。 阿爾斯通公司總裁拉發吉認為,氫能完全改變我們看待火車,尤其是它將打開並鋪設一條路徑,讓柴油列車得以轉型成氫能列車。 加氫的時間,要比加油的時間長一點。(圖/獨立特派員) 三人團隊規劃氫能示範城 他們曾面臨哪些挑戰? 氫能住宅,是蔚山氫能示範城市的另一個亮點。 蔚山都市公社產業物流組組長宋敏永說明,地區暖房公社也在發掘新的事業,住宅需要供熱,就在最近處,透過發展使用氫能燃料電池發電站等清潔能源,減少熱耗損,輸送有效率,又有經濟效益,只要設置小小的燃料電池發電站,就能快速供應。 蔚山這裡的公共住宅,有4棟437戶,試行氫能發電與供應住宅的暖氣與熱水系統,預計今年底開始供應。如果成效好,將會擴大試行。氫燃料電池在發電的過程,會產生熱,剛好做為住宅的暖氣與熱水使用,這裡的水溫,可以高達攝氏75度。 韓國綜合技術公司電廠新成長部李邦周解釋,這個燃料電池站,生產出來的熱能,保管在這個儲存槽中,送往那個公寓,扮演供應溫水與熱水的角色。 很難想像,2021年開始動工的蔚山氫能示範城市,只由三名都市公社人員所規劃完成。 蔚山都市公社產業物流組組長宋敏永:「團隊本來只有3人,所以最初開始時,還在想說辦得到嗎?」並坦言,也沒地方可問,一開始做事滿困難的。做到現在,其他都市都把蔚山當作基準來取經。他認為作為替代能源,氫能產業會高度成長至世界各地,南韓政府補足相關源頭技術和制度,力圖在世界氫能相關領域中,成為最強的國家。 韓國政府不只大力補助氫能產業,並給予等同半導體的賦稅優惠。可以預見,全球競逐氫能的過程中,韓國將會占有一席之地。 (※婁雅君 鄭仲宏/採訪報導)
專欄
南韓交通政策大變革,告別行人地獄
南韓曾是行人地獄,透過一系列的法律制定及政策推行,加上嚴格執法,2010年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為11.1人,2021年下降到5.26人,孩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更大幅下降9成。現今在南韓,停讓行人已是處處可見的景象,而台灣目前做了什麼改善措施? 11年擺脫行人地獄之名 南韓做了什麼? 首爾大學環境規劃系副教授韓相鎮說明,首先是2005年制定了《交通弱者便利移動增進法》,引進「行人優先區域」的制度。行人安全之所以獲得最大改善,是2021年修訂的《道路交通法》,這是為了讓人盡可能遵守交通法規,並預防交通安全事故、營造行車秩序,讓警方有可取締的依據。 2021年南韓全境實施「5030政策」,市區限速50公里,學區和行人多的地方,下降到30公里。另外,也為車道瘦身,不但可以擴充人行道與自行車道的空間,也自然地讓駕駛減速。 從法規的制定,到無所不在的監視器,大大地改變了駕駛行為。首爾計程車司機表示,有非常多監視器,超速10公里就直接照相,最多1天被拍到5次,所以也不能不遵守。 首爾大學環境規劃系副教授韓相鎮提及,根據研究指出,以時速60公里行駛的車子,撞上行人時,會有9成行人死亡。但當時速降至50公里時,死亡機率就會降低至5成。所以就能期待,看到事故死亡人數減少4成的效果。 過往,南韓的行人死亡事故中,有75%發生在住宅區。現在,在人車共行的道路上,有法律面來保障行人優先的權利。韓相鎮指出,原本在行人與車輛不分的道路上,行人有義務必須走在道路的最邊緣;新法則免除無人行道的道路上,步行者的義務,並新增駕駛人的義務。 首爾計程車司機也說,斑馬線上有人要過馬路,過去只要是綠燈,車是可以開的,但現在不管燈號是什麼,就得無條件停下車來,所以變成行人無條件優先。 南韓實施「5030政策」,市區限速50公里。(圖/獨立特派員) 南韓交通嚴格執法 職業駕駛有話要說! 2019年,9歲的金民植在學區道路上,遭到車輛撞擊身亡。學童交通安全議題獲得輿論關注,《民植法》在短時間內就立法通過,對經費不足的地方而言,有法源來補足學區周邊的各項設施。一進入學區,各項標示到彩色路面、減速丘,一再提醒著駕駛人減速。 立意良好的《民植法》,卻引起不少駕駛反彈,最近許多區域已經開始放寬速限。首爾計程車司機坦言,速限30,24小時都適用,但像午夜12點,沒什麼人,卻也要遵守時速30公里,司機們對此有所不滿。 另一個立法要點,就是在學區道路內以及某些條件下,若造成兒童受傷或死亡會加重處罰,也引起刑責過重的爭議。 《時事IN週刊》資深撰述卞真卿觀察,有人覺得自己若成為犯罪者該如何是好,連握駕駛轉盤都覺得恐怖。但實際上,這種事情發生,然後進入法律審判,真有孩子死掉或重傷,肇事者都有各種理由被判減刑、緩刑或無罪。 以嚴格的法律作為手段,真的有效嗎?首爾大學環境規劃系副教授韓相鎮認為,駕駛會受處罰,若受的處罰越輕,保護行人的文化會越來越稀薄。 學區道路速限嚴格,引發駕駛反彈。(圖/獨立特派員) 南韓告別行人地獄 台灣有哪些改善措施? 台灣人行道普及率僅43%,人車共用的道路上,車輛在行人身旁呼嘯而過,行人是馬路上最弱勢的族群。現況是許多地方道路空間以及預算不足,民間團體倡議,先求有再求好。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建議,可以用較快速簡便的工程技術,對於急需人行空間的地方,趕快處理,儘量照顧到最多的人。 台灣在今(2023)年6月底實施禮讓行人新制,由於罰則提高到6000元,不少行人都對車輛停讓很有感。除了罰則之外,良好的道路設計,也有助於人車安全。 台灣大部分的斑馬線緊貼著路口,車輛轉彎時若沒注意,就可能撞上行人。將人行道外推,同時配合斑馬線退縮,有助於提高駕駛能見度,也縮短了斑馬線的距離。 苗栗中央路Z字型的斑馬線,中間設置了庇護島,不只保護行人安全,也是因應高齡化的友善設計。 苗栗中央路的庇護島設計了高度適中的休憩處,供長者倚靠休息。(圖/獨立特派員) 另外,經過車道瘦身、道路配置後,大幅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率。人行道也變得順暢,不再被路樹、變電箱阻擋。 南韓以法律位階給予行人保護,台灣在行人空間未定論的狀況下,還在苦等人行道普及,以及《交通安全基本法》,來完善行人安全。 (※婁雅君 鄭仲宏/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政治經濟
主題
卓越大賞-怒吼燭光系列報導
《朴槿惠的難關》 反朴槿惠的燭光示威在2016年底,延續將近十週,百萬南韓民眾走上街頭,成為南韓史上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朴槿惠上任後歷經世越號船難事件,又爆發密友干政醜聞,逐漸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並遭到國會通過彈劾通過。獨立特派員前往了燭光示威現場,帶回第一線的觀察報導,紀錄反對朴槿惠及支持朴槿惠的群眾訴求。究竟現在南韓政局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地獄朝鮮》 在南韓國會通過前總統朴槿惠彈劾案前的民調顯示,朴槿惠在20-30歲支持度為0%,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這些韓國年輕世代不滿前總統朴槿惠的主要原因,包括了特權濫用、經濟狀況不佳、還有沉重的課業壓力加上高失業率。讓韓國青年世代自嘲現在是身處地獄朝鮮,甚至形容他們現在是戀愛、結婚、生子、人際關係、買房、夢想、希望都要通通拋棄的「七拋世代」,而這也反映出政府對青年政策的不用心。 在百萬燭光示威中,我們看到許多南韓的年輕世代,藉著燭光示威,希望以具體的行動改變現況,他們的期待能實現嗎?獨立特派員記者韓瑩羅盛達,深入南韓補習街及梨花女子大學等大專院校,看南韓的年輕人如何爭取他們的未來。 《遮蔽媒體的黑手》 獨家揭露前總統朴槿惠閨蜜干政醜聞的南韓有線電視台JTBC,因為這起事件成為南韓人心中敢說真話的良心電視台。而具有國營色彩的KBS、MBC等韓國無線電視台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報導,甚至迴避報導,逐漸失去人民信任,收視率低迷。不但失去了以往的影響力,甚至被民眾唾棄。 MBC電視台在新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同年九月工會展開罷工,希望撤換保守派的社長金長兼,終於在11月罷工成功。新任社長是2012年曾參與MBC罷工被解雇的製作人崔承浩,同時他也宣布MBC要重新找回新聞自由還有民眾的信任,許多不當調離職位的記者也回到新聞崗位。為什麼他們要如此抗爭?南韓政府之前又是如何干預媒體? 《文在寅的挑戰》 南韓在2017年5月9日投票選出了新任總統,由曾經在2012年與朴槿惠競選過總統的文在寅當選,開啟了南韓政局新的一頁。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最大的在野黨。從朴槿惠爆發閨密干政醜聞時,他就選擇與燭光示威的群眾站在一起,獲得不少年輕群眾支持,也成為文在寅能當選的強力後盾。 反觀前總統朴槿惠所屬的新世界黨,因為干政醜聞而四分五裂,不少黨員離開另組政黨尋求活路。至於新任總統文在寅父母是來自北韓的難民,從人權律師到踏入政壇,現在更成功入主青瓦台。被時代雜誌視為談判者的文在寅,上任後如何解決南韓現在面臨的內憂外患? 《燭光新世代》 獨立特派員也觀察到,新任的南韓總統文在寅,他這次能夠勝選主要原因之一是獲得年輕世代的支持。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南韓青年在前總統朴槿惠醜聞事件爆發之前,普遍對政治冷感,因為過去青年參與政治的可能性非常低。 根據統計,南韓國會議員平均年齡是55歲,40歲以下的政治人物竟然只佔1%。南韓政壇長久以來被稱為老人政治,不過在燭光示威之後,南韓青年對於韓國舊有體制發出怒吼,原本僵化的政治版圖也因此出現許多變化。這些年輕世代不但更勇於表達內心想法,也出現由年輕人組成的政黨積極參政。不過這些新世代能改變韓國現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