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性侵案頻傳,國家人權委員會透過調查傾聽受害者心聲。【獨立特派員

分享文章

2020年,台灣有四百多件校園性侵案,加害者是學校教職員的就有38起。受害兒少往往因為自責,不敢說出來,成為一輩子的傷痛。監察院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後,第一起大規模調查案,就是針對兒少在校園及機構遭受性侵的調查。一年後公布將結果,同時提出改善建議。

狼師條款上路後 校園性侵事件仍難防

小真家住花蓮縣,今年15歲,10歲那年、有個不敢說的祕密。

小真回想當時經歷,老師在改作業的時候,周圍的同學在寫作業,老師批改完小真的作業後,用手捏他的臉頰,捏的時候用手肘去觸碰他的胸部,有躲的意思的話,老師還會再往前。

這種狀況每個禮拜都會發生、持續了一整年。直到畢業上了國中,聽到小學有別的學妹受害,才鼓起勇氣揭發老師的惡行。而學校在事件爆發後,第一時間並沒有啟動調查,而是先告知這位老師,讓他自動離職。

勵馨基金會社工吳家儀認為,學校不太希望這樣的事情馬上被知道。

這名老師去年被判處重刑、受害學生還在打民事訴訟,而像這樣的案件、不只這起。監察院10年來調查過17件重大兒少性侵案,有六成四發生在校園、三成五發生在安置機構,76%的加害人是老師、教練或長官。面對權勢者性侵的無力,受害者往往只能自責。

用同理傾聽取代檢討受害者 社會觀念有待翻轉

儘管2009年已經修正教師法,經性平調查屬實,狼師一律解聘。使得學校教職員對學生性侵案件,通報數也因此增加,浮上檯面的案例變多了,多年來卻不見下降,即使到2020年,還是有38起個案,幾乎是1個月就有3起。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分析,社會對於受害者是歧視的,通常比較容易責備受害者,會先說你是不是做了什麼。

人本基金會花了17年,一路從倡議解聘性侵教師,到建立不適任教師資料庫,但即使法規進步了,社會的認知跟價值觀變化不大,依舊會檢討被害人,學校也依然刻意淡化性侵案,安置機構的狀況更嚴重。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田秋堇表示,國家為了保護兒少把他們安置在機構,結果他們求助的時候,機構裡面的人又沒有面對他們的問題,沒有協助他們、沒有信任他們。資源比較欠缺的地方政府,有民間安置機構,因為這種安置機構對他們而言也非常的寶貴,所以明明知道裡面發生性侵案件,就是不敢把他關起來,也不敢嚴厲執法,問題不斷發生。

國家人權委員會展開大規模調查 受害者說出自身經歷

諮商專家認為,發生性侵案,是加害者的問題,但因為家長往往教導孩子要保護自己,導致孩子根本不敢啟齒,尤其是男性。

諮商心理師謝筱柔分析,男性更難去說這件事,因為社會上對男性被害人的想像就是,男性怎麼會是被害人。

被害者勇敢說出來,就是終止校園機構性侵的第一步。監察院成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仿照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當面訪談100位在18歲之前,在校園或安置機構,遭受性侵或性剝削的當事人。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張菊芳希望透過這份調查可以了解,現行法規跟國際人權的公約規章是哪些是不符的,或者行政部門哪些措施是不足的。學校、機構、行政部門就要去面對這些問題。

這是第一次,國家大規模傾聽兒少性侵受害者的聲音,因為對他們而言,面對過往就是改變的開始。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明,第一步是能夠照顧到受害者,照顧受害者是最重要的部分。這個訪談所整理的資料,可以對國家的相關制度跟兒童保護制度可以提供更多、更具體可行的方式。

走過十多年,校園機構裡的兒少性侵案,還是一再發生,法規制度甚至整個社會,該怎麼面對這個問題、改寫結局,大規模的調查與反省不能再等。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