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工時長、風險高,公車客運駕駛嚴重短缺【獨立特派員】
廖怡芬 賴振元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高鐵的競爭,讓客運業運量下滑;司機工作時間長、載客壓力大、加上交通又混亂,也造成人力大缺口,就算開出月薪將近十萬元,一樣找不到人。駕駛肩負了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因此累積許久的缺工問題,攸關乘客及用路人的安全。客運業究竟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又該如何改善?運量大幅減少 國道客運開一班賠一班 下午三點半,從台北轉運站開往竹東經過龍潭的國光客運,準時出發,客運駕駛除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班次時間拿捏,坐上了這個座位,還代表肩負了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不過,現在客運乘客不如以往,這個時段更是開一班賠一班。 在國光已經九年時間的駕駛江倍譽,點出了交通現場和客運市場緊縮的現實困境,他說:「沒有專用的車道,那有些有些路肩,他並沒有開放給我們使用,那有些開放的路段,其實對我們的幫助沒有多大的用處。」 營運不敷成本,客運業者們跳腳,急著想辦法開源節流,國光客運在台北轉運站二樓有4個月台,原本有十幾條路線,也不得不放棄過去是黃金級戰區的二樓,11月初開始,轉到四樓繼續營運。國光客運副總經理徐燈波說:「這樣子平均下來,我們大概一個月就可以減少65萬元的這個月租費,一年就(省)將近到780萬。」 國光客運台北到嘉義,單程全票467元,高鐵雖然要價1080元,但旅客省下的時間更多,越來越多旅客不再選擇會塞車的客運,國道客運也因此一家一家相繼關門。 客運駕駛荒 月薪高仍找不到司機? 除了面對市場縮水,業者另一個經營的難題,是客運駕駛荒,就算月薪開到八、九萬,交通部公路局統計,目前公路客運還是缺了772位、市區客運缺1443位,總共就缺了2215位駕駛。 公共運輸量因疫情跌到谷底,客運司機因而流失,多轉到貨運、遊覽車或是外送業;業界分析,乘客意識升高、對駕駛要求嚴格,司機開車需要非常專注,還得接受雪片般飛來的客訴,常是車未到站客訴先到。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監事李泓茂說:「他們不會理解說司機其實壓力很大,有時候公司會把責任推給司機。」 中壢客運副總經理黃俊棋說:「上班都很辛苦了,還要受到無理的責怪,所以會造成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來從事這個行業。」 摩托車、轎車、行人穿梭街道,交通的混亂,車體大肇事風險也高,加上科技執法、檢舉達人、乘客投訴,都是繁重的壓力源。雖然有休息室,但等待再發車的時間,因為沒有手握方向盤開始行車,就不算是駕駛時間,也因此得綁在公司等待下一班發車,而這樣一天花在公司,就可能超過半天時間。 客運業危機環環相扣 困境如何改善?長期觀察台灣交通,也親身參與勞動部討論會議的客運業者魯孝亞認為,要改善整體問題,需要徹底的路線規劃和整併,減少被塞車、路況拉長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是不是我們先從優先道或者時段性的優先道開始,那這樣司機就比較不會需要體力或者持續高強度的注意力。」除了開車的壓力、乘客的壓力,當然最敏感的還有薪資問題。看看薪資明細表上,除了本薪之外,總共羅列了十幾項,包含加給、津貼和獎金的細目,就連資深駕駛都看不懂。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監事李泓茂說:「我們以前最司機最重要的公里數跟載客獎金,這就是收入的來源,可是我們換新制之後全部弄掉,變成共同營收,底薪多少,它就是大約給你寫這樣,問公司也不想回答。」除了經費補助,勞動部規劃未來也將開放外籍僑生,投入客運駕駛行業,公會還希望直接引進移工。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魯孝亞說:「因為遊覽車客運業比較專業要執照,他可經臺灣受訓或他在國外,他是有大客車的執照,再來受2個月訓,了解臺灣的交通生態。」但這是否會影響本國司機薪資水準,也引發正反討論;另外,公路局也放寬持照年齡上限,大型車駕駛年齡從65歲,放寬為可以每年換照到68歲,魯孝亞也認為,屆齡的人時間到了,請他延齡留下去來服務的,也應該要適度的獎勵。台灣道路環境規劃也需要再加強,對司機更友善,降低人力流失。客運業缺駕駛,問題累積已久,政府必須改善道路設計、整併路線,也提升司機的勞動環境,業者更亟需提供友善的工作環境,否則客運業的危機,將會成為所有乘客及用路人的安全危機。
專欄
地震、颱風接連重創太魯閣,修復之路有多長?【獨立特派員】
萬真彣 黃政淵 / 採訪報導 黃郁婷 / 整理報導0403強震重創太魯閣,聯外道路台8線–中橫公路,也多處坍方。經過搶修,目前小規模的災情已陸續修復,大規模的損傷修復工程,7月底也開始發包,預計今年底將陸續開放封閉的景點。強震後地貌的改變,令人怵目驚心,而這也關係到許多人最關心的–未來太魯閣旅遊安全嗎?地震重創太魯閣經典地景 現成一片荒涼景觀? 0403強震,重創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災情堪稱開園38年來最嚴重。災點從清水開始,往南到匯德及崇德,再到立霧溪出海口。往中橫公路往向西,太魯閣台地、砂卡礑,一直到長春祠、山月村、布洛灣,以及燕子口、九曲洞、綠水步道,再延伸至白楊。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孫麗珠坦言,主要的災情都是發生在危險、陡峭的區域,而這些區域也是太魯閣最精華的地景。 精華地景之一的砂卡礑,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景點。砂卡礑橋頭,護欄被落石砸損;砂卡礑步道的入口,也難逃此劫。步道途中的坍方,足以把欄杆擊垮。原本清澈的砂卡礑溪,現在混濁許多。採訪團隊往太魯閣上游走,來到立霧溪,溪床同樣滿是強震崩落的落石。 孫麗珠表示,當時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去做防落石柵、防落石棚,提升安全防護,可是這一次的地震,將這些設施全部都摧毀掉了。 原本燕子口秀麗的景觀,如今多成斷垣殘壁。令人怵目驚心的是,沿途的明隧道,也被落石重創。採訪團隊再深入到同樣是大理岩壁的九曲洞,這個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震後景象也荒涼。 中橫公路也遭落石重擊 交通部提出哪些修復方案? 這次山崩落石有多嚴重,採訪團隊沿著貫穿太魯閣的台8線–中橫公路走,感受更明顯。沿途,隨行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人員,全神專注路況,不時提醒駕駛避災,行經錐麓斷崖附近,更加留心。不只太魯閣景點重創,也重擊了中橫公路東段,路上不時可見修路工程。 公路局表示,太魯閣口旁,福德祠邊坡的修復工程,原定10月完工,能提前到8月恢復原有地貌。而未來如何提升台8線中橫公路用路安全,交通部做出規劃。 公路局太魯閣工務段段長詹晨耀說明,從燕子口到九曲洞這邊,打算做四處的明隧道。有RC的明隧道,也就是混凝土明隧道,也有用鋼架式的防落石棚架。 至於長期安全策略,交通部提出建造隧道和高架橋的新路廊計畫。 詹晨耀段長表示,要找出台8線這邊,有沒有其他的路廊或是路線要避開,這些比較重大的災害路段。 太魯閣開放時間表出爐 學者籲遊客入園再緩緩 而太魯閣景點開放分3期,第1期已開放的有奇萊、南湖山,及合歡山地區。第2期研擬,今年底陸續開放太魯閣台地、長春祠、布洛灣、九曲洞和天祥等區,目標114年底遊憩區全區開放。第3期是砂卡噹和燕子口重災區,預計7年後的120年才完成重建。 但,114年若要達到遊憩區全區開放目標,就得克服不少施工變數。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孫麗珠直言,這一次大地震之後,很多區域都是土石鬆動的,所以它可能會造成二次致災。第一個就是颱風,以及餘震的變數,還有調度難題。 孫麗珠祕書分析,太魯閣很多工程要上網招標,可是廠商考慮到地處偏遠,再加上現在屬於地質高風險時期,所以在人力還有安全的考量之下,來參與投標的意願可能會降低。      但,就算114年修復進度達標,學者卻提醒,屆時適不適合開放遊憩區,得再三謹慎評估。 台灣大學地質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呼籲,不太建議在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開放給遊客進去,因為畢竟還是有危險性在。他建議要利用光達技術,針對將來可能要開放的區域,或是園區的這種地方,看有沒有一些潛在的危險。 強震過後,大地休養生息,但萬物生生不息。盛夏,依舊飛來築巢的燕子,就看牠們捎來的祝福,能不能讓這片山林順利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