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高雄新堀江的潮起潮落,商圈轉型的困境與挑戰【獨立特派員】
王皓民 鄭仲宏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你逛過高雄的新堀江商圈嗎?這個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商圈,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然而經歷大統百貨失火、高雄氣爆,到後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民眾的消費型態。再加上高雄市城市發展轉移到北高雄,如今新堀江已經榮景不再。到底商圈為什麼沒落?政府有什麼政策搶救新堀江?1990年代 高雄新崛江如何崛起? 奧斯卡影城播放最新的電影,街邊各式各樣的新潮小吃,還有最新、最流行的服裝、飾品,1990年代,在高雄說要逛街,大家都會去新崛江。當年新崛江的繁華,正是因為對面的大統百貨。 史竹清是史家10兄弟中的小兒子,他的哥哥史竹山,是1988年籌劃新堀江商圈的重要人物之一。史竹清說:「因為我哥買那兩塊地是一個120幾坪、一個60幾坪,然後他稍微改造之後就做成一間一間的商場,十萬塊就可以來創業,押金、簡單的裝潢就可以。」 史竹清也說:「那時候最迷人的就是舶來品,大家出國還比較少,所以大家都從國外委託人帶進來,或是自己去跑攤都有。年輕人只要想找東西,去那邊逛街,你也不知道你會逛到什麼,就有一種,不像一般的百貨公司。」新崛江榮景不再 壓垮店家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1995年大統百貨火災,一把火燒掉了高雄人共同的記憶,但即使這個地標付之一炬,對街的新崛江,依然是高雄流行文化與娛樂的中心。新商品、明星新歌發表,都會選在新崛江,年輕人為了一睹偶像風采,把整條街擠得水洩不通。新崛江不只可以逛街,還有電影院、速食店、泡沫紅茶、舞廳,成為假日年輕人的娛樂中心,但這些榮景,如今卻只存在高雄人的記憶裡。 新堀江商店街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翔茗說:「我從新堀江人最多到現在最少,因為我們經歷過兩次比較大的風暴,氣爆、SARS,還有COVID-19。」但疫情過去了,商圈的人潮還是沒回來。面對電商挑戰,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去購物,商圈的店家們也在改變原有的營銷模式。新崛江服飾業者蘇TOMMY說:「有些人會用網路、實體店面的價錢全部都是一樣的,但我們這裡的成本會比較高,租金、人事成本,對我們來講會比較就是吃不消。」為了留住客人,商家們使出渾身解術,線上線下雙頭經營是基本功。然而,往往壓垮商家們最後一根稻草是昂貴的店租。新堀江商店街永續發展協會總務陳志豪說:「他一般招租的預算是在六萬左右,一般創業的年輕人兩個月的押金和一個月店租在18萬左右,但是像26萬那個,一般創業的人哪有這麼多錢?」歷經華與落寞 等待蛻變的新崛江許多店家因為長期虧損,決定離開新崛江,面對大環境的衝擊,到底該如何解決?單靠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新崛江滑板運動業者大金說:「我覺得或許政府可以投入一些資源在這個商圈內,因為這邊需要美化一下,提供遊客休息的地方,也要解決這邊衛生的問題。如果這邊人潮有,我相信招商也會比較容易一點。」新崛江服飾業者楊小姐說:「駁二做的也還不錯啊,就一直有市集、有活動,然後凹子底也有。但我覺得政府真的是都沒有人要管堀江,我覺得很可憐。」位於商圈的巷弄內,高雄市新堀江永續發展協會是高雄眾多商圈中少數擁有實體辦公室與固定員工的自發性服務單位。總務陳志豪說:「我們目前也只能靠高雄市政府的預算,或者是中央的預算下去辦,高雄市政府是補助商圈一年兩次。我們要去招商來我們現場這邊辦活動,優勢是我們有場地、店家可以很好配合,但重點是沒有預算。」商圈的店家管理、行銷推廣、甚至是商圈街道環境的清潔,全由協會一手包辦,還要想辦法創造人流。近年來,高雄市政府訴求產業轉型、經濟成長,但商圈隨著重劃區及軌道經濟,逐漸轉往北高雄,那麼南高雄的舊商圈呢?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廖泰翔說:「在軟體面這一塊,我們也希望說可以引入商圈更多不同的特色。硬體方面,不論是街景或者是入口意象,以及商店外牆以及地磚,能夠更新以及改造。」蟄伏等待蛻變,高雄新堀江商圈歷經了繁華與落寞,幾代人在這個街區營生、成長與流轉。商圈的生命隨著城市發展、消費型態轉變,或許有一定的週期,但人們對於生活土地的情感連結,卻永遠有著美好記憶,新崛江走過三十年、來去之間,亟待轉型,等著下一個三十年。
專欄
違反都市計畫法規,中山商圈店家面臨停業危機?【獨立特派員】
廖怡芬 王興中/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你去過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赤峰街一帶嗎?新興的中山商圈,最近卻陷入爭議,4月開始上百家店收到公文,檢舉他們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如果沒有在兩個月內改善,恐怕會面臨停業的命運。店家為此成立了自救會,希望能爭取暫緩裁罰,而台北市府也提供緩衝機制。入選全球最酷街區中山商圈的獨特魅力 大批人潮熙攘往,過馬路的人潮車潮絡繹不絕,這裡是時下年輕人愛逛的台北市中山商圈,還緊鄰捷運中山站,甚至被列入2023年「全球最酷的40個街區」!小巷子裡,餐飲、美髮、服飾、雜貨,多元的創意品牌,都在巷弄間找到舞台。 遊客朱小姐說:「我覺得這邊蠻多很有意思的店,我覺得也算是一個觀光景點,因為捷運站都特別最先改成韓文跟日文的發音了,所以我覺得這邊有它的觀光價值。」 中山商圈店家恐面臨停業?組自救會盼解決問題 不過,這幾個月,中山商圈巷弄內店的家們,陸續收到一紙公文。商圈遭到檢舉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理自治條例》,如果沒有在2個月內改善,恐怕會面臨停業的命運。 商圈立刻組成了自救會,希望大家連署讓市府看到,也在8月正式成立了「台北市心中山巷弄好生活商圈發展協會」,協會理事長黃同弘說:「我們是一個性格非常強烈的任務型編組,我們希望在這一年兩年之內,就把我們大家面臨的問題得到一個合法的解決。」 根據「南西商圈不分手宣言」點出,據悉所有檢舉來源,皆為同一非居民的檢舉者,此次大動作對上百家商圈內巷弄店家進行一次性舉報,背後動機可議,懷疑是投資客看準都更龐大商機,才對中山商圈下手。在地業者張立德說:「都市計畫法已經蠻久一段時間了,我覺得也是有必要重新再檢討一下,我覺得就是商業區、住宅區其實已經沒有太明顯的劃分了,那換個地方,等於我們在這邊經營了十年的心血全部白費。」 為了兼顧台北市住宅區商圈的商業發展和住宅品質的維護,台北市政府頒布了一份作業原則,放寬在109年1月1號之前已經設立的商家連署自律,除非違反噪音、油煙、垃圾的規定,一年內累計違反自律項目,才會依都市計畫法裁罰,等於給了這些商圈內的店家另一條路。但在地業者則認為,109年這個時間點,需要重新被修訂,希望市政府能夠從都市計畫的細部計畫檢討,來加速來解決問題。 面臨轉型挑戰 都市計畫法規與現代商業發展的衝突 對此市府做出緩衝機制,將針對109年以後,不符合土地使用管制附條件允許使用的商家,研擬處理作業原則,允許加入連署納管評點。不過其實在109年開始,就已經實施全面商登預審的制度,供民眾查詢。 北市府都發局建築管理科科長高國峯說:「民眾可以透過網路平台,輸入營業地址跟營業項目,市府相關單位就會幫他做查詢。為基於這個公平性,這些109年的新設商家,如果在這樣一個源頭觀點之下,應該是不會違規。那個如果說109年以後的新設商家經檢舉被查到,那會裁罰六萬元的罰鍰。」 赤峰街這次遭到大量檢舉,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點出了爭議點,他說:「臺北市真實的都市商業使用行為,跟我們目前都市計畫的土地管理規則是不相符的。實際上這樣的商業行為,到處都有違規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一次這樣中山商圈,其實又把這個矛盾凸顯出來了。」 多種的生活樣態在中山商圈存在,但北市府的公文,使得有些在地小吃或餐飲業,只能選擇暫時休息、或暫停營業,中山商圈的店家陸續掀起了一波「轉型潮」,而許多人更擔心的是,會不會變成師大夜市的翻版。北市府都發局確實從今年四月初,開始收到大量的檢舉,除了啟動跨局處會議,未來也會針對違規的店家進行指導,積極協調爭議,希望在居民與店家之間取得共識。 中山商圈面臨轉型與挑戰,在地店家正在苦思辦法拚解套,早年的都市規劃法規,如何兼顧消費者、在地居民與進駐店家的權益,中山商圈爭議,也何嘗不是現代都市發展衝突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