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移工懷孕挑戰多,相關權益如何保障?
李婕綾 張智龍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2024年台灣的移工已經超過81萬人,但他們在台灣生活,卻面臨不同的難題。去年10月,一位家庭看護移工在雇主家中生產的影片被放上網路,引來台灣社會許多討論。獨立特派員走訪移工媽媽的相關諮詢和庇護單位,實際了解移工媽媽在台工作期間,一旦懷孕會面臨哪些問題,他們又如何抉擇?女性移工懷孕怎麼辦?面臨難題如何抉擇? 這一天,移工媽媽RiNi帶著他的孩子,說起去年的事。RiNi說:「懷孕後雇主擔心我工作中會有意外,他會有責任,所以堅持解雇我。」因為懷孕,伴隨而來的被迫解雇困境,對女性移工來說,RiNi並不是特例。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創辦人杜光宇表示,問題在針對家庭看護的部分,因為移工沒辦法再照顧,所以必須先轉換出去,對於僱主來說會造成40天的空窗期,如果要再聘請移工的話,國內的要40天,如果國外就更久,所以造成很多僱主的反彈。 透過移工媽媽的影像紀錄,民間團體希望台灣社會對懷孕移工相關的法規與權益能有更多認識與思考。展覽中,也透過一位虛擬的女性移工安娜說明移工媽媽懷孕後的四種選擇。女性移工懷孕後,有些移工媽媽為了留在台灣工作,只好中止懷孕;有些移工媽媽則放棄台灣的工作,回母國生產,然而卻要背負違約金以及仲介費等債務風險;符合安置庇護條件的移工媽媽雖然可以留在台灣生產,等待重回職場,然而後續卻要面對育兒的難題;最後的選項,則是失聯。 女性移工懷孕四大焦慮 勞資爭議如何解決? 陳艾薇是桃園市外國籍婦幼諮詢服務中心的專員,在他的觀察中,女性移工得知懷孕,往往會有四大焦慮。第一是經濟壓力;第二是工作去留,如果沒有雇主,能繼續在臺灣工作嗎?第三是醫療保險,工作有健保險,但是如果沒有工作的話還有嗎?最後則是居留合法性,如果解約、沒有雇主,是不是會不合法? 除了四大焦慮之外,也常出現勞資爭議。陳艾薇說:「比較常見是跟雇主也是跟仲介,雇主會說那你的工作量很重、很危險,所以我們這邊很可憐你,如果怕工作上影響到你的寶寶,要不要休息、我們解約。」 2023年4月一名越南籍女性移工就出面控訴,因為懷孕遭到仲介要求離職。移住者服務中心督導曾以恩表示,其實依據國際的人權公約,以及台灣的性別平等工作法,是保障所有在台灣的工作者的母性權利、工作的權利,其中也有規定雇主不得以勞工懷孕為理由,將勞工解雇或者是辭退。 政府提供替代方案 民間庇護所伸出援手 依照法規,女性移工懷孕後,如果與雇主解約,可以透過暫緩轉換的程序留在台灣待產,等生產後再轉換雇主投入職場。如果看護移工懷孕後不想與雇主解約,勞動部則有擴大喘息服務計畫和家庭看護移工短期照顧服務計畫,緩解雇主的照顧需求,不過卻有著現實面的挑戰。 主要負擔照顧工作的看護移工,24小時都住在雇主家中,如果加計休息待命時間,看護移工平均時薪不到30元,換句話說,懷孕看護移工的替代人力,時薪如果超過30元,就會拉高雇主聘僱成本,另外,使用習慣也會影響雇主運用替代人力的意願。除此之外,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陳秀蓮也認為,移工在台工作期間懷孕生子的動機及處境很少被正視。 關愛之家是移工寶寶的庇護所,提供移工媽媽相關協助,創辦人楊婕妤說:「如果是合法外勞生的孩子,基本上大概一歲以內可能就帶孩子們回家,但是如果是失聯移工就很難了,因為失聯的狀態他沒辦法去做這些手續,所以他的小孩就會待到他媽媽被查緝的時候。」滯留台灣的移工寶寶大部分都因為媽媽是失聯移工,連帶著也沒有居留、健保、受教育等相關權益。 照片牆上每一張照片都是關愛之家曾經收容過的移工寶寶,從開始接受移工求助,關愛之家收容過大約1100個孩子,其中有600已經回到母國,其餘的仍然還在台灣漂流。
專欄
圍牆內的明陽中學,矯正、教育雙軌並行【獨立特派員】
李婕綾 張智龍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七、八月份是學校的暑假,不過有一些特殊的學校卻沒有寒暑假。明陽中學雖然名為中學,事實上卻是一所矯正學校。主要收容觸犯刑事案件的司法少年,所以學校裡有矯正及教育兩個系統雙軌運作,同時也適用一般學校的108課綱。一起來了解,在這所特殊學校裡學生如何生活及學習。圍牆、鐵門內 矯正學校的教育現場 高雄的明陽中學是國內四所矯正學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收容刑事案件少年的矯正學校。不上課的時間,學生必須待在自己的寢室內,房間裡,沒有任何3C產品,除了從圖書館借閱的書,唯一的娛樂就是收音機;雖然可以養寵物,但僅限養魚,其他生物都不被允許。 在這裡,從環境清潔到個人衣物,都是學生必須自己打理的生活庶務。勤務中心則位處寢舍的中心位置,環繞式的螢幕,所監控的空間幾乎涵蓋了整個校園,換句話說,整個校園都在戒護區裡面。 在明陽中學的教學現場,是老師在前方上課,教導員在後方陪同的景象。明陽中學校長涂志宏說:「基本上就是管學生的食衣住行,他對學生的陪伴是從早上到下班,一直都在旁邊。這個也是矯正學校的特色,因為這邊有雙軌在運作,一個是教育系統、一個是矯正系統。」不一味禁止學生嘗試 創新教案刺激學習動力李銘偉在明陽中學執教邁入第17年,之前在其他學校也有10年執教經驗。提到明陽中學教學場域裡教育與矯正雙軌並行的特殊之處,透過他的教學場域可以稍微反映 裁切成一樣大小的砂紙,上課時發出去多少數量,下課時就必須收回多少數量,除了數量要能對上,連尺寸大小也不能短少。對於一些戒護上的忌諱,李銘偉在課堂上並不一味禁止。在他的授課理念裡,無論是工藝學習或是作品樣態,都是協助學生理解自己,同時建立常規的一種途徑。有著戒護色彩的校園,原本是高雄少年輔育院,1999年因應少事法矯正教育實施而改制為學校,課堂上也適用108課綱。明陽中學校長涂志宏說:「108新課綱要施行在矯正學校其實有很大的挑戰。因為這些孩子就是從體制跑出來,然後現在又要用體制的課程去讓他們適應,這個會有很大的衝突,所以108課綱我們只取它的精神。」而適用108課綱的明陽中學,也要上國文、英文、數學等學科,同時依照學籍以高一到高三進行分班。明陽中學教師黃俊諺說:「他們很多國中輟學,所以其實只有到國小的程度;有些有念到高職或高中的夜間部,程度相對會好一點。」矯正教師如何培養?校方盼學生擺脫負面標籤除了教學上的挑戰,學生的背景也讓師生關係有較多考驗。明陽中學校長涂志宏說:「老師的敏銳度要夠,要有專業性,能夠把他們帶回來,慢慢讓他們專注在感興趣的議題上去思考。在這邊要擔任老師,跟一般普通高、國中的教師專業不一樣,我姑且稱他為矯正教師。」因為教學場域的特殊,明陽中學採取獨立招募徵選教師,不過所謂的矯正教師養成目前還沒有標準流程。目前這些矯正教師,都是經歷過十幾、二十年的生活、工作經驗。明陽中學校長涂志宏說:「這五年來,學生會再繼續升學的比例很少。因為他們經濟壓力應該很大,所以回到正常的社會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能夠有一份正常的收入,這可能比去念大學還要重要。」在明陽中學,畢業只是一個名詞,不代表明天就可以踏出校門,必須繼續留在學校等待刑期服滿,學校會利用這段時間讓學生去考證照。為了去標籤化,畢業證書上也不會有明陽中學的名字,希望他們將來能夠順利就業,不要再帶著這張負面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