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比特犬禁養令上路,可降低犬隻攻擊事件?
農委會公告自今年三月一號起,禁止輸入和繁殖比特犬,到明年二月底為緩衝期。但在2010美國有多項研究指出,禁養特定品種的犬隻,無法降低攻擊事件,而是飼主應預防犬隻攻擊才是正道。在2020年農委會開始預告禁養比特犬後,各地陸續傳出棄養潮,也衍生出收容所後續照養負擔和動物福利等相關問題。隨著動物福利和寵物行為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或許思考更多元的配套方式及策略,才能真正降低犬隻攻擊事件。109年農委會預告將禁止比特犬飼養以及輸入,各縣市動保處擔心發生棄養潮。對此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澄清,此為媒體上傳聞的誤會,根據機關所掌握資訊顯示,所收容的比特犬應不到70隻,期間內也沒有異常增加的跡象。 查詢全國動物收容管理系統,截至四月初共有94隻比特犬待在收容所裡。而這項政策有沒有掀起一股棄養潮,《獨立特派員》實地走訪不同縣市的動物收容所一探究竟。 「進到我們園區裡面的,不論是拾獲或是不擬續養的數量都有所增加。」台中市動物之家組長洪惠雅說,整體數量大概增加了3~4成左右。而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獸醫師李宥明也表示,自109年開始的確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增加趨勢,只不過由於歷史資料上的比特犬數量稀少,因此無法判定是否算是棄養潮出現。 自109年起,動物之家犬隻收容數量出現上升趨勢。(圖/獨立特派員) 美研究禁養無法證明成效,不當飼養才是犬隻攻擊主因 比特犬不時傳出攻擊甚至致死事件,引發社會恐慌,農委會因而決定祭出禁養令。對此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直言:「動物是無辜的,其實最大的關鍵就在於飼主。」 不當飼養,可能是導致這類事件的主因,許多起犬隻攻擊事件,都是沒有繫牽繩的比特犬攻擊無辜民眾。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王儷蒨指出,美國和歐洲在1990年代也曾經推出品種特定立法(Breed-specific legislation),簡稱BSL,禁止特定犬種的飼養和繁殖。 「鬥牛犬這一類的犬種,牠們在遺傳上可能有所危險,透過執行BSL法案,可以人道的去阻止牠們繁殖,進而增進社區的的安全。」王儷蒨也說明,在2010年美國進行後續研究時,發現數據無法證明法案能夠確實有效地降低犬隻咬傷人的發生率,導致截至2021年全美國只剩下不到4%的城市沿用這項法案。 上個世紀的品種特定立法,台灣選擇在此時沿用,真的能有效降低比特犬的攻擊事件嗎?這是一個未知的大問號。不只台中市動物之家技士丁昭文認為禁養比特犬不見得能有效減少犬隻攻擊事件,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也建議,預防犬隻攻擊行為比禁養特定品種來得更為有效。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王儷蒨教授補充,犬隻的基因、生活環境、飼主的教育方式,都會影響狗的心理狀態,這些因子與犬隻行為息息相關。因此瞭解狗的肢體語言,不只能夠讀懂犬隻情緒,更能保護自己的安全。 犬隻的心理狀態與環境息息相關,理解犬隻肢體語言是飼主的必備技能。(圖/獨立特派員) 所有權回歸收容所,飼主擔憂因而退養 目前全台灣還有近百隻比特犬在收容所裡,為了判定遭到棄養的犬隻是否為比特犬,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之家利用人工智慧系統進行外觀辨識,但若因為長相符合,就被歸類為具有攻擊性比特犬,進而遭受到禁養的限制,對動物本身是否公平仍有待思索。 桃園動物保護園區目前收有21隻比特犬,為全國收容數量之冠。這一區的犬隻都是一犬一籠,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待在籠內。桃園市動物保護園區獸醫師李宥明解釋,由於有些犬隻環境破壞力很高,或是對其他狗狗具備明顯侵略性,因此不太適合牽出籠活動。而能夠牽出的犬隻也因為力量龐大,導致光是牽繩遛狗,對所方人員而言都是一項大挑戰。 農委會規定,自今年3月1號之後,民眾無法認養,只能以代養的方式,也就是所有權仍在收容所。同時規定現行比特犬飼主,才具備代養資格。規定上路後,便有主人因為自己無法控制犬隻,擔心造成他人損傷,而選擇將犬隻歸還收容所不再續養。 棄養的飼主不需負擔責任,而被棄養的犬隻未來的命運如何,還得觀察牠和人的互動狀況。台中市動物之家組長洪惠雅說明,待犬隻比較降低警戒心與防備心時,飼養照護員會嘗試帶出籠。假設狀況良好、所方判定尚有接受訓練的可能,就還有再次被代養的機會。 些許比特犬因破壞力強,因此只能長期待在收容所牢籠中。(圖/獨立特派員) 正確教養負擔責任,才能有效減少悲劇發生 新北市為了防止棄養行為,針對比特犬飼主推出終養方案。動保處處長楊淑方表示,不論是有照顧、醫療或是飼養上遇到任何問題,都可請新北動保處進行協助。 但按照現行規定,比特犬出門必需繫牽繩、帶嘴套,光是兩項規定就難倒不少飼主。比特犬飼主陳慧珍告訴《獨立特派員》,由於自家狗狗十分不喜歡戴嘴套,加上本身力氣龐大導致無法順利利用牽繩控制,最後只好選擇讓狗狗在自家庭院活動,除了避免造成他人麻煩,也避免來自鄰居的異樣眼光。 「指指點點啦,甚至就會問你說為什麼要飼養這種狗。」陳慧珍說,除了常被詢問犬隻是否具備高攻擊性之外,也常常看到他人保持距離不敢靠近的恐懼表情。 法規只是消極地讓比特犬慢慢地消失,在配套不足的情況下,比特犬的代養也越來越困難。主管單位是否提供正確的飼主教育,飼主本身是否擔負起教養責任,才是能否有效防止攻擊事件發生的關鍵。 (※ 婁雅君 袁宏書/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