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土地環境
主題
粉古早味
說到蓮藕粉這個古早味,大家想到的產地可能是台南白河。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嘉義牛斗山農民製作純手工藕粉歷史悠久,到現在已經超過四十年。二十年前,洗藕粉的戶數曾經高達數十戶,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純手工產業目前只剩下六戶。 做藕粉繁瑣耗時,得經過清洗、榨汁、瀝渣、洗粉、沉澱、抓沙,曝曬等程序。當許多藕農不再看好,卻有兩戶農家能傳承到第三代。 年輕一代遵照阿嬤的古法做出純正藕粉,雖然無法大量生產,卻因著這分用心而溫暖的古早味,受到老饕的喜愛,曾經銷售到香港和日本。 但是這兩年受到疫情、俄烏戰爭影響,造成全球肥料上漲、基本時薪也上漲,加上極端氣候嚴重衝擊作物生產量,傳承三代的兩戶農家該怎麼突破內外環境夾殺,將流傳半世紀的粉古早味永續經營下去?
青年世代
主題
公費農夫
為了解決台灣農村人口老化、缺工的問題,農委會從2015年陸續補助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明道及宜蘭大學,開辦農業公費班,鼓勵農二代去進修後返鄉從農。 公費班學生在學四年學費全免、每個月還可以領零用錢,畢業後依成績可以連續兩年,最多領72萬元的從農準備金,對有意接手家裡農場的年輕人很有吸引力。其中嘉義大學今年要招80個學生,就吸引600多人報名。一起看看如何培養公費農夫,而這些農二代又會對農村產生那些改變?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