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長照也要精準,喚醒長者生活期盼來延緩失能【獨立特派員】
精準長照有別於精準醫療,並非要將人的失能治好,而是讓更多人可以過有意義、快樂的生活。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會有更多比例的長者需要被照顧,但與其讓照護成為沉重壓力,不如思考如何讓長者可以對生活有期盼的動力,而能夠適度照顧自己也支持他人。社會時空不斷改變,台灣的長照理念也在不斷進化中,同理與用心同時實踐,才能豐富彼此的人生。 比利時由於轉變照顧理念,護理之家改名為生活照顧中心。為了朝新方向發展,除了編制護理社工人員,更設置品質控管專員,不再只透過幾位教授審閱書面資料詢問問題,而是利用系統性的科學調查來檢視住民滿意度。 伊莉莎白生活照顧中心品管專員安娜司普莉表示,透過報告的相關比較分析,可以得知住民滿意度投票成績,也能得知有哪些項目是相對滿意或是不滿意,而團隊就能針對成績不夠理想的部分商討改善。 目前在法蘭德斯最高的居住滿意度高達九成二,而伊莉莎白生活照顧中心則是七成三。生活照顧中心除了護理復健部門,也特設活動設計帶領部,聘請活動高手與職能治療師主管合作,希望能進一步提升照顧品質。 比利時的護理之家因改變照護理念而更名。(圖/獨立特派員) 活動與復健結合,進一步提升住民幸福感 根據研究顯示,當被照顧者離家搬來居住時,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可能立刻失去五成,因此當住民居住進來的時候,機構會事先參考相關背景,透過觀察了解生活期待,希望藉此緩解幸福感的流失率。 布魯塞爾大學職能治療系教授派翠西亞說明,個別訪談可以幫助機構集合對生活具有相似期待的住民。而在照顧人力日益短缺的趨勢下,這樣的作法更是多贏。 生活照顧中心支持、輔助住民自己進行活動,而當達到一定程度使被照顧者能夠自己接手時,照顧者就能夠不再花費大量心力照護,以節省下更多時間。   在生活照顧中心的住民,有的喜歡聽朗讀小說,有的喜歡玩UNO牌,有的喜歡照顧鳥兒,有的則是喜愛打排球。不論喜好為何,都紛紛藉由感興趣的活動與復健結合,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伊莉莎白生活照顧中心行為治療師妮可解釋,這樣的方式能幫助住民忘記自己正在進行治療,看似彼此開心地玩球、遊戲,享受樂趣、與人互動,實際上也是為治療運動的一種。 生活照護中心的住民開心的一同打排球。(圖/獨立特派員) 大學修改學習模式,學生研發長照多贏新模式  社區衰老人口增加,豐富生活全靠人才創意,荷蘭大學校園也進行大改款,配合社區修改學習方式,全面推動以設計為基礎的學習。以社工系為例,學生大二整年在外實習,藉由現場培養能力,搭配國會通過的社會參與法,研發身心障老化孤單者配對關懷多贏創新模式。   荷蘭史丹登大學社工系教授史美表示,與以往的教育大不相同,學生必須根據程度逐步學習,在沒有人提點的狀況下自行思考社會需要什麼新創科技。而更多對於研創工具的學習,也使得他們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   學生們各自懷抱夢想主題,並在每隔周回到學校省思核心價值,再一起就遇到的挑戰找尋新構想。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讓學生更有學習動機,思考更也更加周延。 荷蘭史丹登大學社工系學生佛西也說,學校採取的方式幫助學生看到了更多不同的觀點,由於所碰觸的問題大多沒有絕對的正確解答,因此也讓他們有了保持開放的態度的習慣。佛西認為,多聽別人的意見並取得回饋,便是改善問題的最有效方式。 荷蘭史丹登大學更改教育模式,讓學生為社區貢獻心力。(圖/獨立特派員) 整合跨域創新,豐富被照顧者的日常生活  而除了學生們的實作學習,荷蘭大學的教授們也發展整合跨域創新,從不同衰弱階段分析新的豐富生活方式。 荷蘭史丹登大學社工系教授艾佛臨說明,荷蘭對健康的定義已不再是沒有疾病,而是與各種疾病共存,讓人生中擁有美好生活。 除了規劃失智友善社會住宅,降低照顧負擔、豐富失智者生活外,社區的許多基礎建設也連帶有新的發展思維。 如當地的公共圖書館,就有藝術家結合據點長者寫作與手工,發展失智健腦專區,幫助失智或腦損者透過所提供的材料進行腦部訓練。 許多新的倡議宣導鼓勵大眾,豐富生活靠所有人同理創造。而面對著如此有意義的日常生活,國家迎接超高齡社會,悲歌早已不是必然,老年生活的幸福依舊可期待。   (※ 周傳久 鄭仲宏/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