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土地環境
主題
慢快地震之謎
今年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一百週年,近百年來,日本投入地震研究的能量幾乎是全球之最,2002年東京大學更首度發現了慢地震,開啟了全世界對慢地震的觀測。 什麼是慢地震?慢、快地震間的關係釐清,更是隱沒帶逆衝型巨大地震的孕震潛能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日本從2012年開始,年年召開慢快地震研討會,今年研討會首度移師台灣,許多日方與國際知名科學家及單位齊聚一堂。 慢地震之受到重視,主要是慢地震釋放的能量,可以等同一個規模七的地震這麼大,顯示慢地震需要好好被研究。
土地環境
主題
地調所變革之憂
土耳其上個月連續發生芮氏規模7.8跟7.5兩個強震,這個世紀強震提醒大家地震地質調查的重要性。以美國的地質調查局USGS為例,除了編制人力具相當規模之外,也有許多重量級學者進駐,針對美國進行詳細的地質調查,這次USGS對土耳其地震所發表的調查,被各國地科界廣泛引用,證明它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反觀台灣的地質調查所,目前只有七十幾位人力編制,現在還面臨要和礦務局整併的命運。目前經濟部已經將組織改造方案,送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等待審議,也引發台灣地質、地科界關切與憂心,擔心兩單位一旦整併之後,未來的定位與功能如果不清楚,可能產生扞格。 台灣雖然幅員不大,但是地質、地層構造的複雜程度,卻是全球數一數二。加上台灣地震、天然災害多,所有調查都必須隨著環境變化與災害發生不斷更新。地質、地科學者他們擔心的是什麼?把地調所與礦務局整併,對台灣未來發展真的可長可久嗎?
土地環境
主題
土耳其百年強震
土耳其強震已經超過2週,建築物全倒或震毀約30幾萬棟,連世界文化遺產「加濟安泰普城堡」也無法倖免。目前有四萬多的土敘民眾罹難,百萬災民無家可歸,比日本311東北大地震傷亡還要嚴重。根據日本的地質調查單位透過衛星觀測分析,土耳其因為受到這次世紀地震影響,國土平均位移三公尺。 土耳其大地震不斷,主要是它位處三大板塊地震交界處,境內有東安納托利亞跟北安納托利亞兩條大的斷層系統,分別超過500-1000公里長。這次重創土耳其的兩個強震,就發生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分支系統斷層上。 回顧土耳其地震歷史,這兩大斷層系統都曾經有大地震發生的紀錄,加上又是屬於非常大型的滑移斷層,破壞集中在斷層兩側的建築物,才造成這次慘重的災情。強震之後,土耳其未來還有哪些挑戰?漫長的重建之路如何開始?
土地環境
主題
中央山脈斷層之謎
今年台東917、918兩次大地震,不但全台有感,也讓地質及地科界紛紛投入調查,試圖印證台灣是否真的有一條地科界討論且懷疑已久的中央山脈斷層存在? 根據經濟部地調所的調查,917、918強震造成池上斷層地表除了出現新的破裂點外,破裂長約67公里,918地震也讓玉里斷層破裂延伸約14公里,其中大約有3公里是這次地震新露出地表。到底有沒有中央山脈斷層存在?917、918地震跟中央山脈斷層是否相關?誰又是地底下的推手呢?
土地環境
主題
花東918強震/中央山脈下地震密碼
【花東918強震】 台東的關山、池上分別發生了芮氏規模6.4與6.8的強震。地牛不斷翻身,讓全台民眾都飽受驚嚇。學者觀察,這次的地震很可能是有史以來還沒有記錄到的地震序列群,而且是一個活動的盲斷層。 918強震後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是花蓮,玉里中山路二段的三層樓房整棟震倒;高寮大橋被震斷成好幾截;還有許多遊客受困在沒電的山區裡;甚至天然溫泉都震出異相。花東地區老舊的建築非常多,偏偏又是地震頻繁地帶,未來該如何預防房子倒塌帶來傷亡?而台灣是否進入百年地震活躍期或強烈地震的高風險期呢? 【中央山脈下地震密碼】 地震發生後不久,經濟部地調所負責調查斷層人員與地科界的學者們也都趕到主震區進行了解,有的找斷層,布臨時地震站,也有針對地震經過,發生地表破裂或拱起的地區,進行量測與調查。這次地震多數分析指向跟中央山脈斷層有關,不過由於過去這裡發生過的大地震紀錄較少,累積的地震資料有限,必須投入更多調查。
土地環境
主題
塵封的1964膠卷
從過去文獻記錄來看,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保留了相對完整的地震影像,而1964年白河地震影像保存的關鍵人物則是當年服務於台糖公司,後來進入中視新聞部的賴澄茂先生。 他不只在白河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以登高方式,記錄嘉義市中央圓環一帶的震後大火,第二天再登上軍方勘災直升機,拿著八釐米老式攝影機,以空拍方式,從震央附近的白河山區,一路飛到嘉義市中心。透過好幾天第一手全程記錄與觀察,將災情、救災、災民的生活以及後續如何重生、重建完整保留下來,成為重現「白河地震」的最珍貴影片與教材。
土地環境
主題
追尋百年地震足跡
今年3月23日跟5月9日,台灣發生2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其中規模6.7的玉里地震,是繼921地震之後,排名第4強度的地震。 獨立特派員之前曾報導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116週年。而台灣近代史上,造成死傷最嚴重的,是發生在1935年4月21日的「新竹–台中地震」,又叫作屯子腳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規模7.1,總計造成3千多人死亡,房屋受損不計其數,如今也已經屆滿87週年。 為了讓國人了解地震的無情與可怕,改制前的台中縣政府,透過出版《墩仔腳大地震老照片特集》,詳細記錄了1935年的大地震,對中部民眾的影響。 最近中央氣象局也說,台灣不排除進入地震活躍期。而回顧台灣過去百年地震史,規模7以上的地震,到底發生多少次?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追尋這些百年地震的足跡,來看看我們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對未來台灣地震的防範與預測又能有什麼幫助。
公共安全
主題
0323地震啟示
3月23日凌晨1點41分,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6的強震,全台都可以感受到地震搖晃,這也是花蓮近海處48年來最大的地震,主震後餘震不斷,高達上百次。0323的地震,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不過有學者提出預警,台灣很可能即將進入強震百年週期。透過這個地震,重新省思國內地震資料建立、屋齡老化以及防災觀念三大問題。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