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救災、偵蒐都需要「牠」,工作犬擔負重要任務,心理健康狀態不可忽視
許多災難現場、港口海關都能看見工作犬的身影,牠們擔負起救災、邊境檢疫的重要工作。這些訓練有素的狗,平日要承受高強度的專業訓練,相對的身心壓力也不小。 近年來,許多單位開始關注牠們的心理健康,希望狗狗能夠樂在工作,而非在壓力下不得不工作。動物行為與心理的訓練課程,不只協助領犬員更了解他們的工作夥伴,也讓日常生活、訓練,以及執勤工作更為順利。
不了解動物行為問題 訓練過程頻頻卡關
搜救犬必須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簡稱IRO)的考試,才能進行搜救任務。在訓練過程中,每隻狗的狀況不同,因為牠們和人一樣,有的勇敢無懼,有的容易緊張。
桃園市消防局搜救犬隊隊員吳曜任分享過去參與訓練工作犬的狀況:「一開始牠一直非常容易受驚嚇,甚至沒有辦法在壓力很大的狀態下聽從我的指令。」
這樣的個性,在進行到搜索訓練的時候,人狗雙雙卡關。為了突破訓練瓶頸,桃園市消防局搜救犬隊向獸醫師尋求協助。
「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獸醫師謝明穎分析沒有顧及心理狀況可能會導致的問題:「牠不是不會做,牠其實都會,只是因為一緊張什麼都不會了。」
過往的訓練方式,只著重在專業訓練,忽略了牠們的心理和情緒,進而引發工作犬的行為問題。如果領犬員沒有學習過相關的知識,不但看不懂狗的肢體語言,甚至可能錯誤解讀。就像搜救犬Nero一進場,看似跟每個人親切地打招呼,其實不然。
獸醫師謝明穎點出搜救犬Nero的行為所暴露出來的訊息:「牠對人有一點點的不安跟緊張,因為牠來到我身上就撲我,撲我兩次之後牠是用含的,這個叫作過度興奮。」
桃園市消防局搜救犬隊小隊長童逸賢分享了自身的經驗:「很多的行為不受控,包括我們要叫牠回來的時候可能要叫個好幾次,甚至有時候叫到有點生氣了,牠才會聽你的,有一點心不甘情不願的。」
搜救犬執勤時,通常處在嘈雜和充滿陌生人的環境,這些都是壓力源,可能導致動物的緊張。如何讓牠們專注在領犬員身上,是必要的訓練。
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獸醫師謝明穎提醒其中的關鍵:「牠其實什麼都會,但環境一變動就不行了,那我要告訴牠,環境有變動的時候,你就乖乖跟著主人,就不會有問題。」
重視夥伴心理狀態 犬隻樂意服務才是關鍵(圖/獨立特派員)
(圖/獨立特派員)
(圖/獨立特派員)
桃園市消防局搜救犬隊小隊長童逸賢反思了過去的盲點:「因為以前我們在做訓練的時候,往往只知道要怎麼去訓練牠這些動作,而不知道當犬隻有一些不一樣的行為或者表現的時候,該怎麼去調整。」
桃園市消防局搜救犬隊隊員林建宏則透露過往訓練時忽略掉的關鍵:「IRO(國際搜救犬組織)的訓練裡面第一句話是說『狗狗要很樂意主動提供行為。』可是我們在閱讀手冊的時候都會忽略掉,其實它是最重要的。因為如果牠不想要,你勉強牠之後就會變成惡性循環,越練越爛。」
海巡偵搜犬區隊,正在進行為期八個月的訓練。人狗都是新生,在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領犬員也得照顧狗狗的日常。一些生活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造成人狗的困擾。像這樣的動物行為心理課程,有助於人狗的日常生活、訓練,以及未來的執勤工作。
獸醫師謝明穎則強調:「我的工作不是去訓練狗,我是去教主人或是領犬員,怎麼去跟他的狗互動,怎麼跟他的狗好好溝通,所謂的溝通,不是那種寵物溝通,是以有科學依據的方式去告訴牠,什麼是我們要的。」
(圖/獨立特派員)
正向訓練 兼顧動物福利與人類需求
一直以來,工作犬承受高強度的訓練,坊間也存在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
獸醫師謝明穎提倡以獎勵代替處罰:「因為你用懲罰的話,第一個心情就不好。情緒好,行為就會好,情緒不好,行為一定是不好的。我們與其去抑制或是遏止這個行為,倒不如去轉變牠的情緒。」
工作犬協助人類進行搜救、邊境檢疫等重要工作,牠們的動物福利與身心健康,值得更完善的對待。
(圖/獨立特派員)
(※ 婁雅君 劉建邦 羅盛達/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