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公東高工面臨退場危機!技職教育如何長遠發展?
尹雯慧 鄭仲宏 / 採訪報導 黃心亮 / 整理報導 位在台東的公東高工,是老牌技職學校,不過去年卻因為財務狀況不佳,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對象名單,限期兩年改善,面臨退場危機。面對困境,公東高工積極尋求解方,教育部也成立查核小組,派員輔導。經過一年的努力,危機雖然暫時解除,卻也凸顯了技職教育在台灣發展的難處。 面臨退場危機 技職教育學校的困境 位於台東的公東高工,於1960年由瑞士神父錫質平成立,辦學用心、深獲在地民眾喜愛,卻在2023年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名單,限期兩年改善,否則將面臨退場危機。 公東高工的學生們,在校園裡,熱鬧舉行年度成果展,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模樣充滿自信。(圖/獨立特派員) 自2022年4月公告施行《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以來,全台已有13所私立高中職被列入「專輔學校」,而財務管理不善為其共同的難題,少子化的衝擊,導致招生人數不足,直接影響學校財政收入。不過,造成公東高工財務破口的原因,卻並不止於此。 公東高工校長李恭榮表示,老師們對於學生的指導都不會在意成本,每一名學生的實習材料費大概是一萬元,可是學費卻只能收到5200元左右,中間約有4800元的缺口。在這樣的情形下,老師們還是盡責地教導學生,有時候寫計畫也不一定能通過,財務缺口因此越累積越大。 公東高工積極尋求解方 退場審核機制如何衡量? 面對限期改善的巨大壓力,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公東高工使出渾身解數。校長李恭榮說:「要先自助而後人助,所以在不減薪、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之下,請同仁們身兼多職,把人事費用慢慢降下來。」 李恭榮也提到,改善財務的部分除了董事會的支持之外,主要來自台灣社會各界的愛心,未來也會在對老師的權益有所保障之下,從10個科慢慢縮減成6個科。 公東高工教師謝甄芸說:「我們老師是非常自願一人身兼多職,當然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教學品質,只是我們把自己的時間壓縮再壓縮。」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育部同時成立查核輔導小組,數度派人實地前往了解、介入輔導。國教署高中組組長黃瀞儀說:「他們對這所學校有非常高的向心力,而且企圖心跟教學熱忱都非常的強。大家都很有心,但是重點是,這些心應該是回到校務的發展。」 針對退場條例審核機制,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前立法委員劉櫂豪說:「這所辦學這麼卓著,而且有那麼好的歷史傳統的技職教育學校,它不應該只用單純的數字來衡量辦學成績。」劉櫂豪認為,除了全國一致性的標準之外,應該要有一個機制去評鑑,讓擁有優良傳統的學校,能夠永續培養更優秀的技職人才。 在校方與各界的積極努力之下,教育部於今年5月7日召開私校退審會,宣布包含公東高工在內,4所學校免除列專輔學校。(圖/獨立特派員) 重重挑戰之下 公東高工的職人精神如何傳承?  公東高工退場危機暫時解除,學生們可以安心地在這裡繼續學習。實習工廠裡,同學們聚精會神練習木工技術,公東高工木工科的卓越表現遠近馳名,吸引不少外地學生前來就讀。 來自新北的黃鈺傑,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身為外地學生的他說:「我在公東,可以更認識到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在未來的發展更需要什麼。這是我在台北,這個快時代、快流行下沒辦法感受到的。」 為了精益求精,除了白天上課,晚上挑燈夜戰、努力不懈的學生大有人在。(圖/獨立特派員) 公東高工的教職員,有三分之一,都是返鄉服務、回饋母校的校友。已故創辦人錫質平神父,引進德國「師徒制」的教學方法,傳承的不只技術,更是專精致志的職人精神。 異地求學的黃鈺傑,克服了環境適應的困難,在國家競賽中頻獲大獎,更獲頒總統教育獎。無償付出與指導他的老師們,為他示範最好的身教,他也希望未來自己也能回來學校,把這分精神傳承下去。 不過,表現優異的黃鈺傑,當時就讀公東高工的選擇,也遭到家人的反對。他的處境也反映了台灣社會從教育體制的設計,到學歷掛帥的環境氛圍,在在都是技職學校招生困境的原因。 興學超過半世紀的公東高工,在偏鄉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僅提供弱勢學生受教的機會,更為他們開啟貢獻社會的可能。雖然順利解除列入專案輔導名單,但面對校務經營,公東高工往後的挑戰依然不少。如何在少子化的浪潮中,站穩腳步?如何在產業變革裡,殺出重圍?在在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
專欄
私校退場後,校地改成社會住宅可行嗎?
少子化衝擊加速私校退場,這些校地該如何利用?改為社會住宅是選項之一。不過雙北與都會區社宅需求較大,目前教育部評估的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及和春技術學院,區位卻都不在都會區中,這些退場校地規劃轉型的社會住宅,真的能吸引年輕人嗎? 少子化加速私校退場 3校列校地變社宅名單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彰化的中州科技大學去(2022)年停招,今年7月31日退場之後,和台南台灣首府大學及高雄和春技術學院,一起被教育部納入退場校地可規劃為社會住宅的第一波評估名單中。 日前行政院各部會也組成考察團,前往學校了解,能否有符合各部會需要的相關用地,未來將回到行政院平台討論。 私校退場之後的部分校地改為社會住宅,真的可以解決青年居住正義的問題嗎?有學生認為,改為社宅可以留住當地年輕人;但也有學生表示,校地應作為養老院。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曾光宗質疑,退場大學改為社宅,方向及思維上是對的,然而退場大學真的適合做社會住宅嗎?社宅的需求是在大都會、直轄市,年輕人要住在社宅,前提是跟他的產業、工作要有關連性,目前作法真的有達到社宅原來的目的嗎? (圖/獨立特派員) 社宅需考量因素多 私校校地適合嗎? 緊臨台南麻豆市區的台灣首府大學占地17甲,曾被評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典範,學生人數最多時有8000多人,最後卻不敵招生人數不足與財務兩大因素,選擇退場,並將部分校地轉為社宅。 台灣首府大學校長林博文分析,觀察首府大學的區位因素、產業條件、人口結構及校地建築物的多用途性,它從學校轉為一個住宅的社區,以跟周邊的連結性而言,這邊有麻豆、官田工業區等,非常炙手可熱。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柯今尉表示,首府大學距離交流道約3分鐘,附近也是滿熱鬧的區域,所以如果有一些學生宿舍,就能以既有的空間來做改建,台南市府也有提出這樣的需求。 民進黨政府承諾要在8年內完成20萬戶的社會住宅,但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全國社會住宅興建進度」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止,中央與地方執行進度,包括新完工、興建中跟已決標待開工,總計只有7萬9830戶。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曾光宗坦言,即使20萬戶全部實現,也只占住戶的2.2%,而亞洲先進國家是5%,台灣連亞洲的標準都尚未達到,更不用提歐美國家高達30%。 台灣首府大學緊鄰麻豆市區,是麻豆人心中的大學城。(圖/獨立特派員) 退場校地變社宅 能否落實居住正義? 繼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還有和春技術學院之後,大同技術學院、明道大學以及環球科技大學,112年也必須全部停止招生。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柯今尉表示,會循前3所學校的模式,找中央機關來做會勘跟評估,再交接校產。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呼籲,「拋出這樣的訊息,好像到處都可以蓋社宅,可是我還是必須很嚴肅地講,台灣是絕對需要社宅,可是社宅的需求是有非常清楚的區位上的屬性,不要為了湊數量而湊數量。」 曾光宗指出,社會住宅的建築類型,跟民間一般住宅的開發案完全不一樣。《住宅法》規定,社會住宅的居住者,40%須為社會弱勢、60%為年輕人,年輕人為什麼要住在社會住宅,跟他的工作有關。若要作為政策,就必須進行更細緻、更詳細評估。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讓居住正義的訴求正式浮上檯面;2010年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成立;緊接著2014年的巢運也提出廣建社會住宅的訴求。回應居住正義問題,也成為歷次大選,各政黨候選人開出來的重要支票。 民進黨政府承諾8年20萬戶的社會住宅支票,明年即將到期,將退場私校的校地納入社會住宅,是否真的可以落實青年居住正義,有待嚴格考驗。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