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關於我們
藝術
主題
布袋戲音樂劇
布袋戲從早期的野臺戲到電視劇,現在還多了一項演出形式,音樂劇。嘉義的創意木偶團隊三昧堂和迴響樂集,在今年九月底,將聯手演出第五部音樂劇。 傳統布袋戲,只看見戲偶在台上演出,至於背後的那隻手,是不允許被看見的。不過三昧堂的戲,不只讓觀眾看戲聽曲,也讓大家看人和偶一同在舞台上演出。這樣的演出形式,遭遇過不少批評,不過參與演出的人,並不在意這些聲音。他們基於對布袋戲的喜愛,秉持著樂於分享的心,不以營利為目的,將布袋戲玩出另一片天。
藝術
主題
【春節特輯-初五】布袋戲特別報導
由霹靂布袋戲製作,台灣首部3D偶動漫電影「奇人密碼」在春節登上大銀幕,融合現代視覺效果的布袋戲真的很精彩,跟廟前野台傳統布袋戲有什麼不一樣? 在布袋戲的故鄉雲林,有一個來自印尼的新移民葉蘇珊,不但台語說得呱呱叫,還會演布袋戲。他們一家三口經常開著小貨車穿梭在雲嘉地區的廟口。到現在珊珊已經可以一個人主演一台戲,一起來看珊珊和布袋戲的故事。
教育
主題
偶魂
講起布袋戲,是伴隨很多人童年的記憶,早年台灣有兩個國寶級布袋戲大師,一個是台北的李天祿一個是雲林的黃海岱,他們都去世了,他們的子輩繼承了布袋戲班,一個維持傳統一個走向現代的霹靂布袋戲,長年下來他們都養出了很多粉絲,現在居然有粉絲自己玩出了名堂。 三年前一個叫三昧堂的團隊在嘉義首次展覽他們自創的布袋戲木偶,立刻艷驚四座;2012年底他們到北京展出也吸引許多大陸粉絲來朝聖。很難想像吧,這是七個平均年紀才三十歲的大男生的業餘集體作品,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人在工廠上班,有人教書,有人是髮型師,就因為布袋戲偶牽起了彼此的緣分,因為共同興趣與夢想,相遇之後開創了想不到的另一個人生。他們各自分工設計木偶、做衣服、做髮型頭飾、做兵器,當然還有人配口白、操偶,甚至自己寫劇本。戲偶挑起了我們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種童真,回復到童年時候單純簡單的快樂,職場的不得意,生命中的波折其實都可以在動手實現幼年夢想中得到慰藉。來看看這七個大男生怎樣賦予木偶動人的靈魂!
藝術
主題
布袋戲之現代武林
很多人的童年可能都跟布袋戲有著親密的連結和感情,不管是不是布袋戲迷,大家一定對素還真這個名字不陌生。從一尊小小的戲偶─掌中戲年代到現在,台灣已經發展出相當特殊的電視布袋戲,也從單純的演出形式變成今天龐大的產業鏈。 素還真越長越高大,操偶技巧越發困難,兵器服裝也越來越精緻講究,這些都累積成我們特有的布袋戲文化。最近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有個布袋戲展覽,強調全部是creat in Taiwan,而不只是made in Taiwan,下一步,還要向國際級的影視娛樂產業看齊。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