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日本醫師建立跨專業合作計畫,推動在宅照護模式
「八戶家庭診所」位於日本青森縣八戶市,院長小倉和也積極推動跨專業合作計畫,讓不同專業組織透過這個平台進行合作,將病患的資料登錄在裡面,再透過平台連結,建立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小倉和也醫師建立的模式,究竟為八戶市帶來什麼影響?又為何台灣在宅醫療界如此重視? 從診所到在宅醫療合作網絡 八戶市怎麼做到的? 日本青森縣的第二大城市八戶市,65歲的以上人口,占將近3成,是一個只有23萬人口的核心城市。隨著在宅醫療服務需求提升,日本政府一直鼓勵利用資通訊(ICT)技術於醫療與長照的合作,強化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其中八戶市與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小倉和也所建立的「八戶市模式」。 「八戶家庭診所」的小倉和也院長,積極建立跨專業合作計畫「connect 8」,有八個不同職種加入一起合作,目前已經有314個單位、1600多位員工加入使用,登錄在裡面的病患資料累計一萬多人,透過MeLL+平台共享醫療照護資訊,讓不同職種、不同專業組織彼此互相連結,甚至也能和病患家屬進行溝通,建立了良好的在地整體照顧系統。 「connect 8」計畫透過MeLL+平台,讓不同組織能共享醫療照護資訊,患者的病歷資料也能更加流通。(圖/獨立特派員) 這個計畫一開始其實是靠小倉和也醫師自己出錢出力,找資訊公司合作,有了資訊公司開發的MeLL+平台,讓計畫更加完善。小倉和也表示,其實很簡單就可以實現資訊共享及相互合作,系統每年的檢索次數更達到220萬次! 醫療照護人員能免費利用MeLL+平台,不再需要傳真、打電話就能立即取得患者資訊,大大減少醫療照護人員的負擔。(圖/獨立特派員) 八戶市政府從2017年開始,年年編列預算,讓所有加入計畫的單位都可以免費使用MeLL+平台。在八戶市,目前有八、九成的居護所都已加入,跟在宅醫療有關也有六成左右,不論是維護病患的健康,或是對醫療照護人員的時間與勞力減緩,「八戶市模式」都有很大的幫助。 台日在宅醫療界合作 台灣醫師看見了什麼? 八戶市在小倉醫師建立的基礎之下,成為一個示範研究城市,也吸引了台灣在宅醫療界前往取經。由小倉和也擔任會長的日本「NPO法人在宅醫療支援網絡」與「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於六月下旬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針對混合式的在宅醫療(hybrid care),例如端監測及線上診療,未來將成立台日工作小組與定期會議。 台灣跟日本一樣高齡者很多,透過台日雙方在宅醫療界的合作,不僅彼此交流,也能借鏡日本的成功經驗。(圖/獨立特派員)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以及常務理事陳英詔,也特別來到八戶市,實際觀摩「八戶市模式」。 在走訪了當地的醫療、長照體系,跟著小倉和也醫師到患者家中學習在宅醫療服務之後,余尚儒看見了一個家庭醫師的診所,怎麼樣透過在宅醫療,擴大到在地整體照顧系統。他意識到,在一個地方型的城市,能夠有在宅療共同照護的網絡是很重要的,也希望未來日本跟台灣有更多的交流。 看見地方醫療需求 八戶市模式成典範    日本的在宅醫療,是一個分工醫療體系,因此小倉和也醫師的「八戶家庭診所」也建立了與八戶市各大醫院的雙向轉診管道,讓病患轉診流程能更順暢。 小倉和也說:「家庭醫師也是地區的醫師,這也是前輩教我們的,所以不只是治療患者,為因應地區的課題,需要協力解決時,大家一起通力合作,盡力去解決問題。」 對患者家屬來說,在宅醫療醫師、居護人員等,所有人能共享患者照護的訊息,會感到更安心。(圖/獨立特派員) 小倉和也醫師善用新科技,建立在宅療共同照護網絡,不僅成為了跨專業合作的典範,也成功將日本的在宅醫療服務更加推進了一大步。 (※李瓊月 袁宏書/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