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IN-OPINON】台灣二戰慰靈碑在沖繩
撰文 / 蘇啟禎(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圖片:2015/11/23台灣人慰靈碑簽約,可望於2016年中,正式設立。)     幾個月前,「二戰浮世錄」第三集當中,記錄了許光輝先生這幾年頻頻遊說政府,希望在沖繩和平紀念公園設立「台灣戰死者慰靈碑」,卻屢屢碰壁、無功而返,引發不少討論。現在,終於傳來好消息:日本老兵民間團體宣佈捐出一塊地,給台灣人設慰靈碑!這段曲折,今晚(11/25)十點,公視「獨立特派員」節目第三單元:【台灣戰碑突圍】,邀您一起來觀賞、見證。 (圖片:韓國人慰靈塔。許光輝問: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立碑為什麼重要?因為台灣人在二戰期間,有二十多萬人為日本上戰場、逾三萬人死亡。可是戰後,台灣人變成中華民國國民,替「敵國」打仗的政治不正確,讓這段歷史備受壓抑,政府淡漠,民間淡忘。七十年了,全台至今尚無任何一座國家級的台灣二戰紀念碑。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光輝等民間人士憑著傻勁、屢敗屢戰,爭取到在日本土地上立台灣碑,值得記上一筆。 (圖片:沖繩和平紀念公園,佔地40公頃)     為什麼相中沖繩和平紀念公園?除了許光輝個人與沖繩的淵源,更重要的,它是日本唯一的國立戰爭遺跡公園,矗立了五十座日本各縣市及相關團體所設的慰靈碑,每年國內外訪客上百萬,是活生生的二戰歷史教育現場。園區內還有一座606坪的「韓國人慰靈塔」,是韓國政府早在1975年就設立的。台灣與朝鮮,戰前同為日本殖民地,台籍兵死亡人數(30304)更超過朝鮮兵(22182),許光輝常問:「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圖片:許光輝(中)與協助推動立碑的錦古里正一(右)。立委周倪安(左)也特地前來支持。)     上月底,我和攝影搭檔到沖繩採訪了十多位各界人士,包括許光輝、台日老兵、灣生、台灣疏開經驗者、前沖繩縣副縣長…等等,他們在【台灣戰碑突圍】專題裡,交織成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要訴說的,除了台灣人立碑的艱辛過程,還有沖繩跟台灣、綿延不斷的歷史繫絆與情感。下週三(12/2)另一個單元【沖繩戰役七十年】,同樣延續這樣的主調。     「終戰七十年」近尾聲了,但阿公阿嬤的時代故事與心事,我們一起繼續說下去。 (圖片:台灣人慰靈碑可望於2016年中,矗立在沖繩南部海角。)
專欄
【IN-OPINON】少年造飛機
撰文 / 李瓊月 (獨立特派員文字記者)    對很多台灣少年工來說,他們的原鄉在台灣,第二故鄉在日本神奈川縣的大和市。    二戰期間,八千多位台灣少年工之中,遭到空襲或其他原因犧牲的有五、六十人,包括在神奈川縣高座海軍工廠、名古屋三菱航空飛機製作所,還有九州長崎第21海軍航空廠等等。二戰結束後,除了有一百多人留在日本,其餘八千多人都回到了台灣。    這段被淹沒的少年工故事,有一位叫早川金次的前高座海軍工廠技手,一直耿耿於懷,1961年他存了一筆錢,在大和市的「善德寺」,立了一座「戰歿台灣少年工慰靈碑」,紀念1945年7月30日在此遭到空襲的六位台灣孩子,希望日本人不要忘記他們,除此之外,台灣高座會,也選在20幾年前,捐了一座台灣亭回饋給大和市政府。    「台灣少年工慰靈碑」是因為大和市立柳橋國小的學生來此遠足,無意間發現,少年工的故事才慢慢被傳開了。    至於台灣呢?很多人不知道曾經有八千多位孩子在二戰期間,曾經遠渡重洋到了日本參與雷電的生產。為了填補這塊歷史縫隙,1997年,曾經幾次聽到台灣少年工故事的文學家張良澤,跟牧師張瑞雄、前少年工陳碧奎先生,開始搜集少年工的照片,完成「高座海軍工廠:台灣少年工」這本寫真帖,好留下他們的歷史,完成他們的故事拼圖。    如今少年工年歲已高,今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他們再一次重返日本大和市,再看看犧牲的朋友,再回眸年少歲月留下的足跡,感受一下第二故鄉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