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人物故事
主題
死亡咖啡館
人生無常,2020年的疫情挑戰尤其讓許多人感受深刻。死亡,很難說是近在眼前、還是遠在天邊?凝視死亡,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在病主法上路後,也引發許多人更深刻的思考。 死亡咖啡館,這個源自於2011年英國的活動,讓大家喝咖啡,聊死亡,已經在50多個國家或地區舉辦。台灣的推動者郭慧娟原本擔心像這樣的超前部署,年輕人沒興趣,老人家更會覺得不吉利,沒想到第一場活動三天內就爆滿,從2014年到現在也辦了四百多場。而且死亡咖啡館裡禁忌話題,透過暢談交流,笑聲連連。
醫療公衛
主題
預立醫療兩相安
人的一生為求學、就業、成家做許多的準備,但是對於人生最後的那段路,卻很少好好做準備。108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讓民眾有機會在意識清楚的時候,預立醫療決定。 不過要簽署這項內容,必須先和三人以上的醫療團隊進行諮商,時間約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對醫院來說人力成本過高。 目前全台灣有80多家醫院,可接受預約諮商。實施九個月以來,全台簽署大約7000多份,被認為成效不佳。這麼重要的事情,有必要在社會上大力推廣。不過生死大事,也需要更完善的諮商,才能落實病主法的精神。
醫療公衛
主題
最後這條路
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在1月6日正式施行上路了。從近年台灣對於安樂死議題的熱烈討論,就知道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面對死亡是許多人關切的議題。 不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並不等於安樂死,而是讓年滿20歲,或是未成年但已婚者,都可以先和一位二等親內的家人,去指定院所,進行預立醫療照護的諮商。接著與兩名見證人完成公證後,就可以依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選擇要不要接受維生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而當簽署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是要由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為決定,或是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嘗試治療後停止,這個預立的醫療決定會被註記在健保卡上。當簽署人成為末期病人,或發生不可逆昏迷、永久植物人、重度失智及其他公告急重症時,就可以啟動預立醫療決定的機制。 凝視死亡對當事人或親友來說,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要帶您來看兩位癌末病人的故事。一位獨自撫養兒子成人的單親媽媽王少華,以及一位十一歲卻和癌症對抗了六年的蘇小妹妹。他們及家人在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時,要經歷什麼樣的糾結與掙扎,並一起思考當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後,對他們或對我們每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醫療公衛
主題
遺忘者的最終旅程
這幾年國內外有愈來愈多名人傳出罹患失智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病患已經多達三千六百萬人,而且預測每二十年會成長一倍,到了2050年將超過一億一千五百萬人,這肯定是各國共同的棘手難題。 而在台灣,現在的數字是16萬人,三十年後將逼近62萬。照顧快速增加的失智老人是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有許多自認無法照顧失智老人的家屬,把長輩送進安養中心,但目前國內的安養機構也是良莠不齊,很難令人放心。有專家建議,在家裡照護還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有專業醫護人員定時前來服務,最好讓老人家能夠自己進食,能動就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用心學習與愛心陪伴。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