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024美選倒數計時,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邱惠恩 周明文 / 採訪報導 許為庭  / 整理報導2024年被稱為「選舉年」,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隨著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專家對台建議有三:切勿選邊站,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培育國際談判人才,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非典型美選 「我們將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打著跟2016年選戰一樣的口號捲土重來,投入2024問鼎白宮之戰,「川普成為公眾人物到現在其實都滿一致的,」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川普所有的選戰語言、策略、政策說服的方式以及得罪女性與少數族裔的歧視語言皆從未改變。 經典例子是川普在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電視辯論會上,說出海地移民會吃貓吃狗的言論,引起譁然,儘管沒有官方數據或文獻證明此事。又,川普曾質疑賀錦麗「一直以印度人自居,突然間轉變成黑人。」事實上,賀錦麗母親是印度裔、父親是牙買加裔。 78歲的川普原本是川普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後來跨界主持實境秀節目《誰是接班人》,獲得全國知名度,2015年6月宣布參選總統,成功登上第45任美國總統。2020年連任失敗,作為曾被彈劾、且面臨多起訴訟的前總統再次參選,這在美國歷史上十分罕見。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也是非典型,他是美國第一位女性、且為亞非裔的副總統。賀錦麗是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出身,曾任加州總檢查長和一任參議員。長達34年的公職與政治生涯,在全美聲量中是安靜的存在,結果卻在選戰倒數100天時,臨危受命批上選戰袍。 60歲的賀錦麗一出線,他魔性的笑聲被川普評為「瘋子大笑(laugh of a crazy person);但在競選團隊的操刀下,成為網路迷因,全網暴紅,對比常攻占版面的川普,賀錦麗確實殺出一條血路,得到普羅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目光。 兩位候選也各自得到名人加持。川普最有名的支持者就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不僅站台,甚至宣布,在11月5日投票日前,每天都會隨機抽出給簽署「支持言論自由與擁槍權」網路請願書的搖擺州選民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0萬元),此舉引起譁然。 賀錦麗的支持者則是兩大流行天后碧昂絲(Beyoncé)跟泰勒絲(Taylor Swift)。泰勒斯在IG發言力挺賀錦麗,署名「沒小孩的養包女」,回擊川普副手范斯(J.D. Vance)曾抨擊賀錦麗是「沒小孩的養貓女」。 瘋子政治學 川普此次競選,仍揮舞「美國優先」大旗。過去在任總統期間,川普直接「退群」國際組織,包括巴黎氣候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美加墨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儘管最後NAFTA重啟談判,沒有解散,但一連串的退群舉動都顯示川普濃濃的孤立保護主義味道。 「你要影響世界才有辦法偉大,」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認為,美國老百姓不在乎「退群」,但美國退群後,對世界影響力變小,如何偉大? 在外交上,川普將美國傳統盟友都指認是占美國便宜,祭出保護費說法。包括今年2月10日曾公開說,北約成員國軍防支出占比太低,「你想當賴帳的人嗎?他說是,如果是這樣,我不會保護你,我會鼓勵他們(俄國)為所欲為。」 對於獨裁政權引起的地緣政治衝突,川普表示,如果是他在任,他會轟炸莫斯科;如果中國犯台,他會轟炸北京,又說中國如果「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課徵150%至200%的關稅。與此同時,川普又說他與中國主席習近平、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俄羅總統蒲亭都「關係良好」。細數川普的外交經歷,確實與獨裁政權的領導人都見面過,甚至與習近平見面多達四次。 「他的外交思維是一種交易式的思維模式,」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川普把美國傳統強調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先放一邊,「所有事情都可以拿上談判桌談,所以的確是跟這些領導人都有見面的機會。」 川普不可預測的言行成為標誌性的治理風格,「這叫瘋子政治學,當你夠瘋狂的時候,別人會怕你,不知道你會做什麼,」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嚴震生表示,他人會忌憚不按理出牌的人,在外交上有談判優勢。 「但反面就是對美國的盟友來說也是不確定性的,」陳方隅認為,由於盟友國不清楚川普的底線,「對美國的信任度也會下降。」他進一步指出,川普亂放話還會影響到台灣形象。譬如川普說台灣軍備預算太低,都不想自我防衛、不負責任等言論。事實上,台灣國防支出占GDP2.6%,比大多數北約國都還高。「甚至會引起疑美論,質疑美國只是想敲詐台灣,並非真心幫助,」陳方隅分析。 川普在2020,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巴林達成和平協議。「能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坐下來談,確實是滿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然而,陳方隅也指出,從後來的衝突再起,就能知道衝突的根本性結構因素不是簽了幾個協議、造訪見面幾次就可以解決的。 但另一方面,俄烏、中東、印太等衝突,確實都是在拜登任內陸續發生與加劇的。「民主黨沒辦法用提供援助,作為要求對方走上談判桌的強而有力的工具,」嚴震生分析,這是民主黨政府的糟糕之處。 美國共識:抗中 雖然美國兩黨競爭激烈,但在中國議題上是一致的,都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以國防戰略來說,2017年川普提出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陳方隅指出,美國政府「傾全政府之力(Whole-of-Government-Approach)」圍堵中國,開始跟中國展開競爭賽。 拜登任內,加深加廣印太戰略的連結。包括成立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係(AUKUS)。連續舉辦四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還促成美日韓三方安全會談,「促成日本韓國兩個世仇、死對頭的國家坐下來談,並且簽署合作協議,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陳方隅分析,這對台灣有直接影響,日韓願意合作,韓國穩定韓半島,假設台灣海峽有事,美國與日本就能專心處理台灣海峽議題。 經濟上,川普開啟貿易戰,或稱科技戰。其中,被針對最多的國家就屬中國。林建甫分析,川普由於孤立保護主義的思維,認為其他國家都在占美國便宜,因此以關稅為主要手段,希望讓製造業回流美國。 關稅戰後的實際成效呢?林建甫分析,美國進口商得支付調漲的關稅,並轉嫁成本給消費者;第二種,要求對方出口商付關稅,但研究證明此方面力量不大;最後,出口商會重找供應鏈,免掉關稅困擾,但是新的供應鏈談判曠日廢時。 此次川普仍打著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口號,便曉得過往實際成效不如預期。「我覺得川普不夠誠實面對這個問題,」嚴震生指出,在全球化的分工鏈中,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已然下滑;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也以亞裔居多,造成白人沉重的失落感,「川普騙他們說我可以把汽車工業、鋼鐵工業再帶回來,其實真的很難。」 出身中產階級的賀錦麗,以重建中產階級為政策主旋律,擬推動史上首個禁止廠商哄抬物價的聯邦禁令、提供新生兒家庭6千美元的抵稅額、調降企業稅率從21%至28%。但是對於減稅後的舉債預算從何而來,賀錦麗團隊並無正面回應。 各界預期賀錦麗無論內政或外交都將延續拜登模式。雖然拜登不以關稅為主要手段,但仍部分延續川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今年5月中旬,也對總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2022年8月9日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要與中國爭奪晶片霸權。該法案承諾向在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投資520億美元,包括赴美投資的台積電、三星等外國公司。接著,拜登針對出口至中國的高階晶片、超級電腦、半導體設備與相關人才相繼祭出管制。「拜登時代對中國的卡脖子政策,某些卡得非常緊,尤其在晶片,」林建甫指出。 台灣因應之道 經濟上,各國開始重視國防安全、邊境安全、供應鏈安全的「友岸外包模式」,林建甫表示,傳統經濟學講Just in Time,意即供應鏈即時趕上與壓低成本;友岸外包則是Just in Case,你要為「萬一」做準備,以安全為優先考量,而非成本。 因此,林建甫強調,對於想跟美國做生意、甚至在美國落地生根的台商一定要有友岸外包的思維。如果是以大陸市場、甚至大陸內需市場為主的台商,一樣要有友岸外包的思維。 外交上,政治生涯大多以內政為主的賀錦麗,在熟稔外交事務的拜登手下,外交發揮空間著實不大,被各界戲稱外交盲。對比拜登多次公開中國若犯台,美國必定軍事協防的言論,賀錦麗都以「不回答假設性問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包括協助台灣有自主防衛能力」帶過。 「拜登這樣講其實是不正常的狀況,」陳方隅指出,賀錦麗的回應是美國傳統路線:戰略模糊,不明講是否協防台灣,因此拜登每次講完,一定有國務院或白宮官員出來講說一中政策不變等言論。 川普方面,有別於過往,本次競選時,川普多次提到台灣,但皆為負面內容,包括提出台灣國防支出應提升至占GDP 10%的天文數據、台灣搶走美國晶片工作、台灣太遠難以協防等。甚至曾任職川普政府的官員也爆料說,川普曾言,台灣是筆尖、中國是桌子。 本屆除了選出美國正副總統之外,任期兩年的眾議員,今年435席全面改選;任期六年的參議員,每兩年改選一百席中的三分之一席,與選民權益更加緊密。 嚴震生指出,「當川普瘋狂的時候,國會要正常,但是國會也不敢正常,」如果參眾議院都被共和黨掌握,那就失去制衡的力量,也對台灣最不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共和黨籍前俄懷明州聯邦眾議員麗茲.錢尼(Liz Cheney),因為反川普的言論,即便他貴為前副總統錢尼之女,2020年得票率逼近7成,仍然在尋求三連任的黨內初選慘輸,得票率僅28.9%。「與川普相抵觸的共和黨黨員,在初選中就會被清算,」嚴震生觀察。 對此,陳方隅強調,台灣應該讓台灣議題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而非選邊站,不能被說了什麼就跟另一黨抱怨,將台灣議題變為兩黨互相攻訐的武器。 如同賀錦麗競選時所言,「這是兩條路的選擇」,一個是單邊談辦,一個是多邊協商;一個是孤立保護,一個是自由開放。無論面對哪一種白宮新主人,林建甫建議,台灣極需培育國際談判人才,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有能力與之團隊協商、談判,謀求雙贏局面。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在公共政策治理上,有許多可讓美國借鏡之處,例如美國城鄉同質性高,不像台灣推動一鄉鎮一特色,或許可推動地方合作。 在美國16年的陳啟耕,目前是加州柑縣台美商會僑務委員。他觀察,台灣議題在美國社會與政壇的能見度愈來愈高,「10多年前,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把台灣誤會成泰國(Thailand),」如今,從珍珠奶茶、周杰倫、一直到為何用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參加奧運等事都引起美國人好奇。再加上帶來投資、甚至成為選民的台裔與台商都可望成為影響美國參眾兩院的重要草根力量。 北美華人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林清吉,赴美生根45年,他以雙重課稅為例,台美雙方希望能將目前30%的稅降至10%,目前眾議院已通過,就等參議院結果。一旦通過,在稅務上,台灣廠商將與其他國家公平競爭。這需要台灣政府與當地台商、台裔選民繼續共同遊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