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主題
無聲的民主
3月26日香港將選出第五任行政特首,這也是香港自回歸二十年來,最具爭議的一次民主考驗。十年前中國曾承諾,讓香港循序漸進,在十年後也就是今年,可以一人一票選出特區行政長官。 但在2014年的8月31日,中國政府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2017年特首選舉,將繼續以1200個選委,少數人的小圈子,代表370多萬多數香港選民,行使選舉權。 眾所周知,也因為「831框架」,引發了79天的雨傘運動。透過這場社會運動累積的能量,香港的政治板塊開始鬆動:先是去年9月的立法會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緊接著12月負責選特首的選委選舉,也搶下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席次,這是香港自從有選舉以來,民主派最大的勝利。 中國精心設計的小圈子選舉,裡應外合,看似給了香港人參與民主的機會,實際上卻是透過不完全民主的機制,掌握選舉結果。從過去兩屆的經驗,民主派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無論他們推舉誰出來競選,制度就是不可能讓香港人選出一個擁護民主的特首。 於是雖然他們今年握有三百多張選票,是史上最多的一次,但是他們放棄提名,提出「Lesser Evil」兩害取其輕的口號,拿選票跟魔鬼交易。打算把三百多張選票全數押在某一個比較有勝算,比較可能推動普選的候選人身上,他們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讓中國輸了這場選舉。中國政府又是怎麼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