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囤房稅2.0七月上路,房價漲幅壓得住?
去年8月政府推出新青安政策,一手打炒房,一手刺激買氣,讓各界霧裡看花。台灣房屋持有成本不高,囤房越來越嚴重,問題在於課稅基準偏低。囤房稅2.0在這樣的基礎下推出,對囤房和空屋問題改善有限,加上租屋和社宅供給不健全、稅制改革緩慢,台灣的居住問題如何解決? 政府打炒房又推優惠購屋政策 房價不減反增? 台灣房價,從蛋黃區一路炒到蛋白、蛋殼區。時任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透過房地合一稅,能夠壓抑潛在的投機需求,讓房價需求面不會因為投機性需求擴大而讓房價上漲。2021年7月實施的房地合一2.0,為了打擊短期投機,課以重稅,結果卻適得其反。 從國泰房地產指數可以看出,房價在2015年短暫修正後,緩步上升,來到2021年,指數呈直線噴發。(圖/獨立特派員)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到,房地合一稅造成了供給量減少、稅費轉嫁到買方的頭上,甚至假合約等等的這些亂象。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也表示,延長囤房的期間,產生了閉鎖效果,房屋的供給量拿到市場賣的少了,拿出來租的也變少,所以房租就上漲。 政府在2023年8月,推出新青安購屋優惠貸款,貸款額度和年限分別增加到1000萬和40年。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到,之後大約1500萬以下的產品,單價可能就會拉得非常高,雖然總價有控制,但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很多民眾會買到比較偏離行情價格的標的。 新青安政策推出後,讓連續下滑的買賣移轉棟數,一舉超越前四個季度。(圖/獨立特派員) 這項新青安政策,將實施到2026年7月,等到利率補貼和寬限期一過,對於口袋不深的房貸族來說,就是最大的風險。 稅制改革通過 囤房稅2.0有解嗎? 總統大選前,立法院在會期最後一天,壓線通過囤房稅2.0。根據主計總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台灣將近900萬戶的住宅中,超過110萬戶沒有使用,空屋率為13%。而根據內政部低度用電戶數,空屋率將近9%。 以低度用電的資料來看,金門和宜蘭縣的空屋率全台最高,數量卻不多,反觀六都的空屋數量就很高。(圖/獨立特派員) 根據租客聯盟資料,2015到2020年新增的52萬戶住宅中,拿來自住和出租使用的只有四成六,非自住卻超過五成三。也就是因為這樣,從學界到民間團體,不斷倡議稅制改革。而囤房稅2.0實施後,最大的差別在於,全國歸戶和稅率略為提高。 修法前,一名四戶以上的多屋族,會分別依照各縣市的戶數課稅,稅率從1.5%到3.6%。修法後,改成以全國的總戶數計算,稅率提高為2%到4.8%。(圖/獨立特派員) 修法後,財政部預估能促進房屋有效利用,不過租客聯盟代表廖庭輝說:「根據財政部的估算,這樣的非自住房子,每年需要多繳3500~6200元的稅,這跟我們當時對於這個稅的期待不符合。」 而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說:「30坪公寓40年的房子,它可能一年的房屋稅不到五千塊,縱然乘以四倍,對於業主端來說可能不痛不癢,甚至於還讓他有了一個理由,把它直接反映在租金上面,所以我們認為租金會漲。」 房屋持有成本過低 囤房稅2.0改革了誰? 囤房稅2.0實施後,對建商餘屋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拿到使用執照一年內課徵2%,稅率隨著年限增加,超過五年,課以4.8%的最高稅率。全國待售的5年內新成屋數量,來到8.2萬戶的歷史高點。 租客聯盟代表廖庭輝認為,建商必須繳納囤房稅,對他們來說就會有進一步去販賣的壓力,但多出來的成本,會轉嫁到誰身上?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投資者並不會因為稅負高低,而是會看到底漲不漲得起來,如果有利可圖,他就會留下籌碼。政府當初期待囤屋稅能帶來房屋拋售,可能很難達成。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認為,不論是哪一個版本的囤房稅,定義都過於寬鬆,而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過低,也導致囤房問題越來越嚴重。房屋稅偏低的主因,在於課稅現值,也就是稅基過低。各國多以實價課稅,但台灣是以房屋構造、屋齡、路段等作為稅基。 租客聯盟認為,房屋稅在地方稅的框架下,難以解決空屋問題,進而倡議中央版的囤房稅,同樣從第4戶開始起徵,加重稅額為現行的5倍,徵收後的稅款納入社宅和租屋補助使用,最重要的是不會波及到出租使用和空屋率高的偏鄉地區。 台灣房價所得比高、社會住宅不足、租屋市場不健全、房價漲幅大,長期位於民怨之首。民眾早已對政府的各項改革失去信心,居住問題,還要壓垮幾個世代? (※婁雅君 袁宏書/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