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同仁國小棒球隊,如何在逆境中擊出生命的全壘打?
結論先講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國小是一所迷你小學,全校只有115名學生。長期以來,棒球隊孩子幾乎以學校為家,而教練蔡璧州就像他們的爸爸,不僅要訓練球隊,還擔起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責任。然而龐大的經費是球隊每年都要面對的難題,教練和孩子們該怎麼在困境中,擊出生命的全壘打? 經費不足 教練兼舍監 奔走募款避免斷炊 同仁國小位於阿里山山腳下,這幾年來學校棒球隊成員以來自部落的原住民孩子居多,目前10名球隊孩子,就有8名是原住民。 教練蔡璧州說明,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比較特別,有單親的,也有隔代教養的;有低收入戶,也有中低收入戶的。他們只要來球隊,所有費用都由球隊負擔,也會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 小學四年級的承邑有輕度學習障礙,功課雖然不佳,在打棒球方面卻展現天分。 蔡璧州觀察,可能是因為他早產的關係,要跟他溝通很久,有時候他不見得聽得懂,實際做動作給他看,一直重複、重複,他就能把動作記起來。 10年前蔡璧州建議學校成立宿舍,讓孩子免費居住,因球隊經費很有限,他也義務承擔舍監工作。對蔡璧州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經費,目前球隊所有用的、吃的,都是他辛苦奔走募款。 蔡璧州坦言,平均一年要募120萬,因為光吃的費用就很可觀。包括器材、服裝,外出比賽住的費用、膳食費用。每年12月中旬過後,就是開始傷腦筋的時間。 (同仁國小棒球隊教練蔡璧州認為,每天跟這些孩子在一起,也滿好玩的,雖然年紀半百了,但覺得自己還滿年輕的。) 不畏艱難 展現企圖心 娃娃兵出頭天 許多人眼中的娃娃兵,卻經常創下令人驚喜的戰績,就在2023年嘉義縣軟式組棒球秋季聯賽,同仁國小球隊破天荒勇奪冠軍。 教練蔡璧州表示,打球這個領域,有自信的孩子就會展現很強的企圖心,不管一年級、二年級都一樣。 小學四年級的欣妤是球隊唯一的女生,除了不能住宿,所有訓練都跟男生一樣嚴格。 蔡璧州坦言,既然已經來到球隊,就一視同仁,這樣才會成長,不會因為是女生,教練就有差別待遇。 (每天傍晚孩子們練完球、吃過晚餐,就是寫功課時間。教練也是他們的課輔老師,看著蔡璧州熟練地教數學,讓人感到很意外。) 盼各界慷慨解囊 讓學童走一條不同的路 蔡璧州原本在嘉義開補習班,由於從小對棒球的熱愛,26年前就開始兼職當教練,12年他毅然結束補習班,全心投入薪水不高的教練工作。 蔡教練認為,教國小的棒球,從他們不會,一直到會,到能上場比賽,能看懂戰術,甚至能不小心贏球,那種小小莫名的成就感,就會覺得很快樂。 蔡璧州和球隊長期的努力逐漸獲得社會關注,常常有許多人前來關心孩子們,為他們加油打氣。 企業家高麗琴坦言,帶這些孩子的重點不只是打球,打球只是將他們集合成一個團隊。其實教練是在解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背後的困擾,因為每一個孩子背後的家庭都很辛酸。 竹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子凡觀察,這些小球員們是在多麼條件欠缺下成長。不管是硬體的條件,或者生活照顧的條件,其實都還沒有辦法完全靠公部門的經費來支持。要支撐這樣的球隊,還要在社會再找很多的資源,去募集更多民間的力量。 同仁國小林曜輝表示,球員的家庭狀況都是很弱勢的,需要有人來關心、幫助。他們在課業方面可能比較不好,但是在棒球方面讓自己有成就感,也算是另外一種未來職業發展的選項。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在台灣有超過三成的偏鄉兒童在放學後,家裡沒有大人可以照顧,甚至成為流浪街坊的遊童。蔡璧州和同仁國小希望以棒球隊,多多幫助、陪伴弱勢兒童健康快樂長大。即使每年都要面對經費難題,但他們始終相信,不變的愛就是讓孩子擊出生命全壘打的最佳動力。 (※賴麗君 彭家如/採訪報導)
專欄
現代圖書館轉型中,經營模式如何創新?
數位化及3C產品普及,大幅改變民眾取得資訊的方式及管道,不但衝擊傳統書店,圖書館經營也面臨挑戰。不過在雲林土庫鎮,不但中小學學生幾乎人手都有一張鎮立圖書館的借書證,圖書館更像自家客廳,成為鎮民生活的一部分。現代圖書館究竟有哪些別具創意的經營模式? 每個孩子都有看書權利 圖書館推動閱讀風氣 下課鐘響,有些小朋友奔跑的目的地是操場,有些小朋友則往圖書館跑,這是土庫鎮立圖書館與緊鄰的土庫國小特有的下課十分鐘景象。打開學校與圖書館之間的門,不但擴充可以借閱的書籍量,也同步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土庫國小校長關勝周就提到,國小在選書方面會做區隔,所以和鎮立圖書館能夠互蒙其利。比如說,圖書館的有聲書或者一些影片,在國小這邊是比較缺乏的。 在這裡,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借書證,然而過去並非如此。雲林縣土庫鎮立圖書館館長彭冠綸表示,他跟鎮上的國中合作了之後才發現,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沒有借書證的。 為了提高孩子走進圖書館借書的機會,彭冠綸決定寫信給鎮上各個學校的家長。他說明,為了克服未成年人辦借書證,需父母陪同並攜帶證件的問題,就開始和學校合作。讓孩子將申請卡帶回家請父母簽名,再統一收回圖書館登錄發卡。 「當孩子擁有一張借書證的時候,我覺得這是閱讀平權的開始,不管他的家庭背景如何,他只要進到圖書館,就跟其他的同學一樣,都有權利可以從圖書館裡面帶走一本書。」彭冠綸說道。 孩子們擁有借書證後,就能盡情閱讀喜歡的書。(圖/獨立特派員) 在地化、看見需求 圖書館經營模式創新 對雲林縣土庫鎮立圖書館館長彭冠綸而言,借書證是孩子打開圖書館的鑰匙。除了積極提高鎮上孩子擁有鑰匙的普及率,他還要執行名為Bookpanda的任務。彭冠綸解釋,Bookpanda的名字源自當紅的Foodpanda,只是換了一個單字,就有了外送書籍的意思。 放學就到補習班的小朋友,往往要等到家長下班才能回家,由於在補習班的時間相當長,業者希望孩子課餘時間也能善加利用,透過外送來的不同書籍,增強閱讀素養及能力。 雲林縣土庫鎮補習班業者林秀娟說,現在108課綱很重視閱讀素養,小朋友的考試題目變得比較長,他們如何在閱讀完後,可以很快地截取重點,找到關鍵字去解題?這必須從閱讀開始培養。 接近社區的需求,圖書館提供更多元的服務。疫情期間,圖書館協助孩子遠距上課的需求,透過社群傳播,成為媒體報導的溫馨故事。以客廳概念深耕社區,也讓圖書館在小鎮之外有了知名度。 除了是學生遠距上課的地點外,圖書館也將場地轉化成社區教室,不但鎮上學校社團有了成果發表的場地,鎮民之間也多了互動的機會。 彭冠綸認為,當不一樣的社區跟不同的團體合作時,或是根據在地的需求,就會長成它自己才有的獨特樣貌。因此他認為,未來的圖書館,每一間應該都長得不一樣。 彭冠綸外送書籍到補習班。(圖/獨立特派員) 圖書館轉型進行式 能否跨越時代考驗? 在圖書館轉型的路上,除了公共圖書館有更多嘗試,專業圖書館也積極突破傳統角色,不只提供讀者服務,更推動對作者的服務。 台大圖書館以視覺化的圖表,呈現研究領域目前在全球的研究狀況及進度,不但可以提供研究者研究方向,也可以在研究過程中提供調整參考。除了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提供作者服務,對作者的研究結果也能提供協助。 轉型中的圖書館不再只是單純提供訊息及資料的場域,無論是哪一類型的圖書館對自我定位都有更多嘗試與期許。然而,圖書館的轉型路上,也會遇上許多不確定。 虎尾科技大學企管系學生陳仙于與同學在疫情尾聲,針對疫情下圖書館的經營策略訪問了十幾家圖書館,發現疫情反而成了圖書館轉型的推力。陳仙于表示,圖書館因疫情被迫閉館而轉為線上,反而增加了線上展覽、講座、電子書及宅配書箱等活動和設施。 根據台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活動的最新統計,台灣民眾111年借閱總冊數多達9311萬冊,達到統計以來的新高,進館和借閱總人次也大幅成長,顯示民眾對圖書館利用度不但未受疫情衝擊,反而逆勢增長。同時從電子書借閱總冊數的成長,也可看出民眾的閱讀習慣越來越不受實體書限制。 面對數位時代來臨,圖書館各具特色,朝向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目標轉型,也找到圖書館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李婕綾 張智龍/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