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首份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揭露全球暖化對台灣的影響!
林珍汝 賴振元 / 採訪報導黃郁婷 / 整理報導國家級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預測台灣到世紀末,最嚴重可能比工業革命之前升溫4.5˚C。伴隨而來的,是乾季越乾、溼季越溼,颱風降雨增加,健康也因為增溫而受威脅。而海水增溫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也將淹沒西南沿海一帶的陸地,如果再不減碳,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1.75公尺。 全球暖化效應持續影響 都市熱島效應發威! 夏天來得越來越早,不是人們的錯覺,正真真切切在台灣發生。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說明,過去這幾十年來,夏天已經變到120天了。到世紀末,在最好的情境下,夏天可能會增加到150天;如果是最惡劣的情況,可能會長達210天。 照這樣一直熱下去,世紀末的台灣會變成怎樣? 到2090年,台灣最嚴重的平均溫度可能比工業革命前上升4.5˚C,而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境中,也會上升2˚C。人口密集的都會區,還會因為熱島效應升溫更明顯。 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表示,可以把台北盆地想像成一個碗,最碗底的地方就是萬華區、中正區,所以它始終都是最高溫的。而信義計畫區有比較多的人為活動、大樓裡面有空調、交通量也大,所以它的溫度就會比較高。 每年夏天,萬華、士林、內湖及信義區,是台北市熱島的四大天王,比郊區高出3.5 ˚C,而這樣的情況隨著全球暖化,還會更嚴重。 模擬全球升溫2˚C的未來,除了雙北原本不熱的地方都變得更熱,台中盆地熱島效應也會增溫1.1到1.8˚C。 天氣炎熱 將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增加城市中的綠地、遮蔭,還要讓路給風走,同時減少排放,都市才有機會減緩升溫,因為熱也是健康的無形殺手。 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保中解釋,炎熱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汗液、尿液都會增加,就變成比較缺水的狀態。水分不夠、電解質不平衡,當然血液就比較濃稠,會增加中風的機會了。 溫度上升也會影響空氣品質,空氣中原本的汙染物與紫外線作用,就會產生威脅人體的臭氧。陳保中教授提醒,溫度越高的時候,臭氧的生成就越高。然而,臭氧對呼吸道非常不好,對肺功能也不好,會增加呼吸道的疾病。 從模擬圖來看,海岸向內陸退縮,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有一大段,幾乎得在海上行駛。 極端氣候降臨 該如何超前部署? 面對氣候變遷,防災的思維也必須改變。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表示,台灣降雨的豐枯分布,北部是6比4,南部最極端會達到9比1。所以如果今年颱風變少了,南部挑戰就很大。怎麼樣透過水資源的調度,或者調蓄的設施來幫忙補足枯水區的用水需求,會是目前怎麼去因應的做法。 升溫也會影響颱風,未來南太平洋的高溫將不利颱風生成,相對侵台颱風也會變少,但一旦有颱風來,將變得更強,雨量平均增加35%。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指出,有時候會增加50%到60%都有可能。所以可以想像說,莫拉克颱風如果在世紀末重新發生過一次,假設雨量增加40%,當年莫拉克颱風在阿里山下3公尺,世紀末就會下4.2公尺。 越來越強的颱風來襲,台灣淹水的面積,世紀中可能增加1.2倍,世紀末變成2.3倍。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說明,主要淹水的區位,到世紀中的時候,大概會是在西南沿海,包含了彰化、雲林、嘉義到台南,還有高雄、台北盆地增加一點點,如果到世紀末當然變得更嚴重。 西南沿海的未來,有海平面上升危機,又有淹水風險,但即使是這份國家氣候變遷報告,科學研究仍然各自獨立。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期盼,各部會自己動起來去做研究,了解氣候變遷對他們的衝擊是什麼。不管是交通、糧食、公共衛生等各方面。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則認為,要回來看整體的國土利用跟規劃,以及產業、聚落、社會經濟發展的脈絡,必須要從比較根本的問題去處理。 氣候變遷亟待中央到地方跨部會研究屬於台灣本土的衝擊,找出調適的解方並動態管理。國家級科學報告只是個起點,面對世紀末的預言,減碳不能再等。
政治經濟
主題
卓越大賞-前瞻的代價
《八千億博未來》 根據朝野角力後的版本,前瞻建設一共有七大項目,包含城鄉建設、水環境、軌道、數位建設、綠能、改善少子化及食安建設,不過這七大領域到底有沒有前瞻性?能不能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都倍受外界質疑。獨立特派員從各個領域實際檢視這個攸關全台未來的法案,首先就從這八年八千億的特別預算看起。 《綠能本色》 根據台灣的條件,太陽光電和離岸風力是最主要的兩大方向,其中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而離岸風力要達3GW,綠能可說是前瞻基礎建設的重要工程。其中要在台南高鐵特定區蓋一座沙崙綠能科學城,就佔了綠能經費的四成。究竟這座綠能科學城最主要是做什麼?台灣要發展綠能重要關鍵在哪裡?前瞻綠能計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們要捷運》 這次前瞻建設中,新竹市也提出環線輕軌的計畫,而在基隆到台北之間,還計畫引進國外結合傳統鐵路既有路線的Train-Tram系統,到底這些系統要怎麼蓋?可不可行?還有蓋了之後養不養得起恐怕才是最需要關心的重點。 《高雄軌道》 前瞻計畫通過後,高雄將有更多軌道建設推動。總體來說,高雄已經有兩條捷運。正在施工的有輕軌,未來還有捷運往北延伸與黃線。究竟高雄現在如何規劃?已經營運的高捷又帶來哪些啟示? 《水的明天》 在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建設,總共超過2500億的經費,包含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三個大項。不過仔細檢視這些項目,大多仍屬於基礎建設,社會所期待的前瞻性項目,反而編列的不多。如何透過政策鼓勵再生水發展,將為下一個世代的水資源找到解答。 《汪洋中的未來》 台灣每次颱風或豪大雨來襲,淹水就成了許多縣市的最痛。都市水患已經是近年來全世界的治水難題。不過近年來有一種海綿城市的概念,不斷被提及,而透水性鋪面,就是海綿城市其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豪大雨越來越頻繁,該如何與遽變的年代共處,前瞻計畫的治水思維,需要納入更多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