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系列報導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政治經濟
主題
不一樣的蔬菜箱
今年在新冠疫情第三級警戒期間,大家都盡量減少外出,網路購物成為消費主流,其中蔬菜箱意外成了疫情期間最熱賣的商品,許多電商平台紛紛搶進,推出各式各樣的方案。其中有些比較特別,跟一般電商平台不同,他們是由農民合作社自己推。 這些農民合作社以往都只是把菜送到批發市場,這次之所以會做蔬菜箱,是因為先前五月學校停課,很多中南部蔬菜產地,原本要供給學校營養午餐的菜,突然銷不出去,只能將大部分的菜倒到田裡,還好蔬菜宅配在防疫期間大受歡迎,經過調整,蔬菜箱也幫他們創造新的商機。 不過,疫情打亂了蔬菜產地產銷模式,除了農業合作社,也有年輕的農村團隊,他們想幫地方農民拓展通路,於是發揮自身網路行銷專長,一起幫農民賣菜,卻沒想到過程中也遇到很多問題。
土地環境
主題
在家種菜
疫情期間吃得健康且安全,成了家庭重要大事,既然有時候買不到蔬菜箱,或有棄單或延遲的問題。傳統市場買菜,東挑西揀增加風險。超市賣場的包裝蔬菜供不應求。選擇外送餐食則還要外加成本,也未必一定安全。 這時,在家種植可食植物一舉數得,新鮮安全。種菜過程也對心情平靜大有幫助,採收時更有成就感。因爲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型態,「可食地景」再次在各國風行。不過在家種菜怎麼種得對、種得好、種得快樂? 在家種菜,也有不少細節,否則農民不會有靠天吃飯的挑戰與無奈,農業生產因為氣候變遷難度增加時,在家種植可食植物成為疫情下的社會趨勢。許多國家更積極推廣,發現在家種菜有多重好處,從個人療癒身心,到增進親子家人關係,還有學習生活新知,甚至到裝備環境,與農業經濟政策的公民素養,都和在家種菜有關。 獨立特派員以大家都認為容易種植的地瓜葉為例,來做一個基礎栽培實驗,看看在家種菜是不是像大家想像般那麼簡單。
食品安全
主題
蔬菜藥安全
批發市場抽檢,連三年,蔬菜農藥殘留有增無減, 您吃的安心嗎? 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蔬菜,但是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尤其夏天常有大雨又有颱風,葉菜類很容易爛掉,還會遭病蟲害,為了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要力求完美:長得好、賣相佳,就得借助肥料和藥物了。台灣各地衛生局針對生鮮蔬果進行例行抽驗,農藥殘留問題,連著三年,不減反增,令人擔心。我們以為應該給我們健康的蔬菜,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