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陸客來台卡在哪?對台灣觀光發展有何影響?
陸客來台旅遊已經中斷超過5年,去年12月雙城論壇一度燃起重新開放的契機,但卡在兩岸觀光小兩會無法談判協商,一直沒有進度。最近賴清德總統國安高層會議後談話,又引起部分旅遊業者大嘆,開放陸客團恐怕更遙遙無期。陸客對旅遊業者的收入影響有多少?如何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陸客來不來?卡關問題出哪? 去年12月,來台參加雙城論壇的上海副市長華源,在會中表示,將會推動上海居民來台旅遊。這是自2019年8月1日起,中國暫停赴台自由行以來,兩岸觀光市場迎來重新開放的契機。消息傳出,引起國內業者的關注,朝野立委隨後也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中,就此議題展開討論。 對此,政府同時也積極回應,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希望跟中國在對等尊嚴之下,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如果中國真的有誠意的話,建議可以先由台灣的台旅會和中國的海旅會,兩會先進行談判。 小兩會談判尚未進行,今年1月17日,中國文旅部在其官網上突然自行宣布,「近期」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團體旅遊。另一方面,台北市原傳出邀請上海、福建踩線團來台參加台北燈節,卻因沒有透過小兩會協商機制申請,最終無法成行。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重新開放前的審慎評估有其必要,因為大陸是一個能集中控制的市場,而台灣其實是自由競爭的市場,如果不經過協商的話,台灣的業者可能為了要接團,就會回到過去低價競價的狀況,也降低旅遊的品質。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提出另一種不同的看法,陸客來不來這件事,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糾結在兩岸關係,認為觀光最好不要牽扯到政治。 陸客團禁令業者怎麼看?國旅市場如何經營? 中華電信曾透過一項人潮移動大數據的解析,間接揭開了陸客來台最喜歡旅遊的景點。位於南投、擁有湖光山色的日月潭,就是其中之一。在地業者對於陸客團禁令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日月潭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奎合表示,陸客來少了,第一個影響就是店家的經濟收入,進而導致飯店沒辦法請那麼多服務人員,也就影響就業人數減少;社會文化交流一旦減少了以後,兩岸的衝突、認知文化差異就會開始慢慢增加。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台灣自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時,當年入境台灣的觀光人次約384萬,而後逐年攀升,到了2015年已突破千萬人次。陸客團的確為台灣帶來可觀的觀光收益,但在過往,為了壓低團費,經常出現從飯店、包車、餐廳以及購物點統包,也就是俗稱「一條龍」式的經營方式,造成其他業者並不一定能從陸客團商機中獲益。 陸客來台消費總額,則從2008年的美金59億,在2014年一舉衝破美金146億的高峰。(圖/獨立特派員) 入境旅客總數的成長率,在2016年後已趨平緩,但扣除陸客入境人數後的成長率,在2016年後卻有明顯躍升。這意味著來自其他國家的旅客,正在持續增加中。(圖/獨立特派員) 日月潭業者陳雅慧也表示,除了外國旅客增加之外,國旅的表現也不錯。其實,為了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業者不惜重金打造奢華體驗,但每晚房價動輒兩、三萬台幣的頂級旅館,在普遍不被看好的國旅市場,真的是門好生意嗎?根據交通部的統計,國人國內旅遊的支出總金額,從2016年的3971億元,到了2023年,已增加到4954億元,顯示旅遊產品只要品質夠好,消費者並不吝於花錢買單。 除了住宿之外,如何打造吸引人的行程也是重點。南投是台灣著名的紅茶產地,近年來,卻有不少人投入咖啡種植與體驗旅遊的產業;曾獲選百大青農的高郁淳,便是其中之一,社工背景出身的他,想透過咖啡翻轉外界對南投的想像。疫情限制了出國旅遊,卻意外成就了他的莊園體驗遊程,深入體驗從一顆咖啡種子到一杯咖啡的過程。 找來專業的杯測師現場品飲,並與在地農民交流意見,高郁淳希望結合茶與咖啡,打造一個異業結盟的新平台。(圖/獨立特派員) 拓展國際市場 台灣觀光產業準備好了嗎? 如何開發經營國際旅客呢?為了避免過分依賴單一市場,交通部觀光署積極拓展不同國家觀光客的來源。二月的台北,迎接了疫後首發的大規模印度觀光旅遊團來訪,此行800人,預估創造3000萬的經濟效益。 琳琅滿目的印度料理,一群年齡從老到少的觀光客,正在享用美食。(圖/獨立特派員) 在陸客團開放前景未明之際,印度獎勵旅遊團的來訪,恰好提供政府與人民去思考台灣觀光產業發展的新契機。觀光作為展現文化軟實力的交流途徑,面向國際市場所能帶來的影響力與經濟力,值得更多的討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