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專欄意見調查主題網站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司法人權土地環境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醫療公衛公共安全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社福弱勢青年世代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藝術體育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人物故事
主題
尼泊爾布思議
台灣唯一獲得BBC世界最具影響力百大女性殊榮的林念慈,他自己一個人深入尼泊爾,發現當地女性在月經來潮時,不但被視為不潔,也沒有衛生棉可以使用。因此他和當地女性一起創立製作布衛生棉的社會企業,不僅幫助尼泊爾的女性在經濟上獨立,也讓他們更認識自己的身體。
政治經濟
主題
社會企業的理想與生存
隨著社會變遷也出現不同的產業模式,2006年社會企業這個名詞,首度在台灣出現。廣義來說,社會企業是以創新企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歷經幾年倡議,2010年開始,投入社會企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一股社會企業風潮儼然成型。 2014年,政府宣布為台灣社會企業元年,投入許多資源推廣社會企業,包含行政院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越來越多年輕人,懷抱著理想加入社企行列,不過理想與生存的矛盾,也時常上演。這個矛盾有答案嗎?
政治經濟
主題
奧地利利他推手-公共媒體
奧地利的公廣集團舉辦全國企業的聯合募款,全國七大社福社會企業透過公廣集團的平台介紹新服務,成為一個公共媒體與社會照顧相輔相成的好模式。
政治經濟
主題
超越22K
很多人憂心我們下一代的未來,22K的低薪已經是大學畢業生揮之不去的噩夢,而如果薪水一時之間拉不高,創業會是另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嗎? 大陸企業家--馬雲今年初宣布拿出一百億新台幣幫台灣青年創業,掀起一股討論熱潮,許多年輕人也對創業充滿了熱情。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一個由資深CEO和四個年輕人組成的老少配社會企業團隊,為18-22歲的年輕人免費打造開創力課程,透過為企業解決實務難題,讓年輕人獲得在校園裡學不到的寶貴經驗。相對地,在這段過程中,企業也對年輕人的創意和能力刮目相看!
社福弱勢
主題
變身琉璃
是誰說聾啞盲人只能做洗車、按摩、清潔這些簡單的工作?即使現在政府規定,公民營機構為了照顧殘障朋友,必須雇用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人士,這好像成了某種恩賜,但其實,身體某部分的障礙並不會限制一個人的智慧與才藝發展。 有一家琉璃工坊已經開了七年,他們的作品都來自殘障朋友,事實證明,他們的美學和創作一點不輸常人,像這樣一份正常的工作不但重建他們的自信,也解救一整個家庭。他們不募款,也不需要向政府申請補助,自給自足,這就是一種社會企業的典範。
社福弱勢
主題
聾盲‧麵包‧劇場
社會企業是什麼?在資本主義當道貧富越來越懸殊的時代,社會的正義之聲都認為老闆不應該只想著賺錢,應該多一些回饋社會,所以有了社會企業這個全球熱門的名詞,但它的定義還是很模糊,也還在摸索中。 以色列有個全球首座的盲聾劇團,不靠同情施捨,而是以專業經營。因為演員不是眼睛看不見就是耳朵聽不到,所以都靠敲鼓和觸碰提示動作,為視障聽障民眾創造工作機會,過去七年已經有七十萬觀眾看過他們真實故事的演出。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