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公路全線通車,如何維護與經營?

分享文章

從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因為重創封閉的南橫公路經過13年的休養生息,今年5月1日全線有條件正式開放通車。南橫公路是一條充滿故事、生態,人與大自然不斷折衝磨合的工程博物館,以台南市為起點,終點為台東縣關山鎮。沿途壯麗的山景、岩壁等大自然景觀,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欣賞。不過南橫公路原本主要目的是交通而不是觀光,卻因風景優美導致用路人總是走走停停,無形中也產生了更多風險。南橫的用路安全,除了警方呼籲駕駛人減速慢行外,工程單位也持續繃緊神經迎接挑戰中。

一早清晨,噴漿作業人員確認好雙繩雙扣,準備進行作業。南橫公路因2009年八八風災受到重創,加上後續每年地震時不時坍方,工程單位花費13年多處補強、維修,終於在今年5月1日全線有條件重新開放通車。

放眼望去,重新開放後的南橫公路充滿明隧道與各式護坡,整條路幾乎快成為工程博物館,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過去困難重重的施工挑戰也成功被許多方式克服。

「每天早上、下午一定透過空拍機觀察變化,而中途的施工時間則是用空拍機確認工程進度有遵循規劃進行。」十億營造工地主任李俊億表示,在施工時常出現作業位置誤差的情形,而在地面上十分難察覺,透過空拍機的輔助,不僅可以幫助工程團隊及時勘誤,也可以幫助工程更有效率地進行。

此外李俊億也補充,空拍機不僅能於空中監測工程進度,也能夠拍攝工地影像並透過電腦算出河道淤積量,幫助工程單位精準算出需要動用多少人力與機具。

隨著科技進步,工程團隊出動空拍機協助工程進行。(圖/獨立特派員)

南橫天氣變化萬千,工人撤離與時間拔河

不過即使有了科技輔助,南橫公路維護仍然面臨重重挑戰。在天氣多變的山區,人為計畫時常趕不上天候變化,橋梁才剛剛搭建完成土石便又沖刷而下,工程單位只能硬著頭皮再次分段分工搶修。

談到荖濃溪的清淤工程,十億營造副總經理林進雄說明,由於每次沖刷都是好幾千萬方的土石流傾瀉而下,因此工程單位便會採取由下游至上游的清淤模式,使得河水能夠順著坡度往下流。

而清淤時的工程安全,也是相關單位的重要考量點。十億營造荖濃工務所主管陳志龍告訴《獨立特派員》,由於工人的撤離時間大約都只落在兩分鐘左右,因此為了保障施工安全,下雨時會事先派觀測人員至上游觀測土石情形,若發現土石流爆發時立即使用無線電通報,以協助下游人員與機具可以快速順利撤離。

雖然危險能夠預警,但卻無法阻止土石不斷沖刷,每一次的安全撤離也就意味著許多工作都得再次重來。不只沿路河床,高山地段也有不少地形無法修繕完畢。而面對天候地質地形變數,相關單位也召開會議集思廣益尋找解方。

為即時通報土石情形,每逢下雨工程單位便會派遣觀測人員前往上游觀察。(圖/獨立特派員)

南橫公路成熱門景點,公路品質須共同維護

歷經13年,南橫公路重新全縣有條件開放通車,因為省道等級、際路幅有限,暫不開放大型客車和單車。未來公路使用品質不僅依賴維修人員,也依靠民眾素養維護。

「目前台20線上的車輛,尤其是重機出速度都十分快速,以至於鄰近部落的長者於小孩都感到害怕。」高雄市桃源區公所秘書柯志聰表示,建議相關單位於路段多設置警示,或是重新考量是否需要總量管制,以達到流量管制效果。

目前維修單位盡可能把告示單純化且明確化,而流量管制則經風險考量後暫未實行。而相較於各項措施,有效在上山前讓民眾熟悉也很重要,公路局行控人員田佳柔表示,由於南橫公路為通行用性質的管制公路,因此沿途能夠停車的地方其實少之又少,觀光客若想要一睹沿途美景,最好的方式還是搭乘多人座車輛沿路通行欣賞。

南橫公路全線有條件開放後,不受疫情升溫的影響,大量觀光客湧入,對許多災後正恢復中的慢活部落,以及南橫公路周邊的自然環境帶來不少文化、經濟上的衝擊。後續則看有效執法與民眾配合是否能相結合,讓修路者、維護者、使用者能夠皆大歡喜。

(※ 周傳久 鄭仲宏/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