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航道成大國征戰地,人們如何面對氣候衝擊?

分享文章

北極圈蘊含豐富的天然資源,卻在全球暖化效應下,以4倍速度成為全世界氣溫上升最快的地區,威脅動物生存及原住民生活。冰封大地融化後出現的北極航道,在破冰船領航下,卻帶來全新商機,成了全球強權大國美、中、俄積極布署的征戰地。

氣候變遷下北極圈有何變化?北極的過去與現在

500多年來人類雖在北極狩獵,卻因為極端氣候從未久留,直到發現挪威的冷岸群島到處都是煤礦,1906年才有了第一個聚落。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冷岸群島的煤礦透過港口不斷輸出到歐洲,採礦成了人們在這裡定居的唯一理由。

當時的蘇聯更一度在冷岸群島上的另一端,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採礦小鎮「金字塔城」。曾有上千人居住的金字塔小鎮,在蘇聯解體後已經完全荒廢,目前只有幾位俄國嚮導輪班,帶遊客緬懷蘇聯在極地大探險的黃金年代。

北極的冰和冷,似乎把蘇聯帝國曾經的輝煌時光也凝結。然而地平線那端的冰原與冰川,卻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變化,讓全世界都敲起了警鐘。

因為全球暖化,北極圈的冰川以比其他地方快4倍的速度消失。挪威奧斯陸建築學院景觀系教授Janike Kampevold Larsen也觀察到冰的消融及冰川的退縮,甚至在過去的冰原內看見藍鯨,他認為這是很不尋常的新發現。

北極氣候劇變,受影響的還有北極馴鹿。牠們是北極圈內原住民薩米人的主要經濟來源,薩米人在夏天放牧,秋天將馴鹿趕回牧場標記、分類、屠宰,然後再次放養過冬。但氣候變遷帶來的失序,讓薩米人的傳統智慧受到嚴厲挑戰。

薩米養鹿人Jan Ivvar Juuso Smuk坦言,因為溫度變化急遽,容易凝結出很硬的冰塊,馴鹿可以挖開積雪,但無法挖穿冰塊找食物,面臨覓食困境。薩米人現在夏天得努力割草,才能保留存糧到冬天給馴鹿吃,放牧成了畜牧。

北極冰川崩落。(圖/獨立特派員)

北極航道海冰將融化 成強權角力重點

諷刺的是北極圈內的生靈悲歌,卻吹響了各國重啟北極航道的號角,俄烏戰爭引爆新的極圈角力戰,北極航道則成為新的戰略爭奪點。

北極理事會曾預測,2040年北極夏天的海冰會完全消失,北極航道將成為新的主要季節性通道。潛在的巨大利益,讓俄羅斯總統蒲亭即使在俄烏戰爭未歇之際,也要主持最新核動力破冰船雅庫特號的下水典禮。

中國也在俄羅斯的助攻下,將一帶一路延伸到北極圈。2018年公布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不僅宣示自己是近北極國家,更要完成習近平邀約各國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的夢想。

歐盟議會芬蘭代表議員Sirpa PIETIKÄINEN認為,俄羅斯有許多資源,中國有製造能力;俄羅斯有市場,中國有貨品,但這雙重驅力卻可能造成北極圈極大的浩劫。

參與北極爭奪戰的大國,當然少不了美國。俄烏戰爭後,美國白宮2022年10月公布最新的「北極國家戰略」,除了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還包括在北極增加軍事演習,維持區域穩定。美國太空總署更與挪威政府合作,在冷岸群島設立衛星站,蒐集極地資訊。

對芬蘭人來說,破冰船是生存的必須,更能協助軍隊移動。(圖/獨立特派員)

極圈資源吸引多國覬覦 為環境帶來哪些考驗?

北極豐富的油礦能源讓它成了各國覬覦的戰場,煤礦儲量佔了世界四分之一、石油有15%,天然氣則有30%的全球藏量。各國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節能減碳全力發展的電動車等各種電動裝置,製造電池必要的貴稀金屬也在北極。

開發北極圈是人類在能源危機下的新契機,還是將帶來環境生態不可逆的末世浩劫?一場極圈內的論壇熱烈進行著,希望能找出可行的政策及方案。

歐盟議會芬蘭代表議員Sirpa PIETIKÄINEN在會上表示,應該讓北極和南極一樣,只能做研究或航運通過等和平的活動,但現在俄、美、中等強權大國在極圈大肆進行經濟掠奪,這些經濟活動的影響,比地球其他地方都來得巨大。

想在北極航道征戰,全球包含美、中、俄積極部署的破冰船隊,近7成來自芬蘭設計,芬蘭以獨步全球的百年破冰船產業,在強權環伺下,為自己在北極圈搶下一席戰略之地。

芬蘭阿爾托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Jukka Tuhkuri說明,現在的冰和以前的不同,溫度更接近0°C。未來船隻會同時面對冰塊夾帶海浪的挑戰,而且溫度較高的冰塊,其機械性質和以前不同,破冰船處理這些冰塊的能量並不會減少,反而需要更多能量來排開。

一艘破冰船從設計到生產完成歷時十年之久,但只在冬季工作,夏天則停在港口。如何提高效能及找到更乾淨的能源,是破冰船最大的挑戰。此外,氣候變遷下的海冰變化也為破冰船帶來考驗。

(※陳廷宇 羅盛達 王湘鄉/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