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性因素影響 蓮藕生產成本不斷攀升
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這兩年青農李建鋒家裡種的石蓮藕產量比前幾年減少2倍,以往12斤石蓮藕才能產出1斤純正的藕粉,總產值原本就不高,今年辛苦栽種2分地只能產出200斤藕粉。
青農李建鋒坦言,因為利潤真的不高,挖掉半區,才發現一台車裝不滿,就會覺得說,這東西真的能種嗎?可是看到這些朋友買到、吃到,他們還想要再買的那種感覺,慢慢就會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幾年前,藕粉還能帶來不錯的利潤,但近兩年肥料漲價,加上基本時薪也上漲,造成藕粉成本雙重加重。
藕農許金山分析,詳細一點點的精算,成本大概是在1斤400元左右,產量又不是很高,因為之前都沒有算過,以為1斤400、500元,價格就好像很不錯,其實精算過後才知道完全是在做白工。
藕粉製程繁瑣耗時 傳承面臨什麼考驗?
洗藕粉的工序相當繁瑣耗工,必須要經過清洗、壓榨成汁、瀝渣、洗粉、沉澱、抓沙等多道過程。為了避免發酵,半夜也不得閒,必須起來換水,而石蓮藕沉澱比一般蓮藕耗時,必須要經過三日才能曬粉。青農李建鋒解釋,石蓮藕的植物脂肪比較多,所以沉澱時間就會比較久。藕肉打成泥漿,因為它是自然的東西,就會發酵,需要頻繁換水、攪動,所以如果天氣炎熱的話,一天甚至要換四到五次水。
即使寒流來襲,藕農依然得下田挖蓮藕。嘉義牛斗山的許家很特別,不僅三代都種蓮藕,而且幾乎全家族成員都投入,現在最年輕的第三代才二十多歲。除了銷售生鮮蓮藕,許家也將部分賣相不好的蓮藕拿來做藕粉,開拓產業的多元出路,而目前洗藕粉的工班都是阿公、阿媽級。
藕農許何春枝直言,快要沒有人會洗藕粉了,都是老一輩的,六、七、八十歲的人在做,因為年輕人覺得洗藕粉很辛苦,去工廠工作比較輕鬆。
藕農許金山說明,洗藕粉至少要濾沙兩次至三次,這是洗藕粉裡面最重要的技術,因為若是處理不好,洗不乾淨,蓮藕粉整個就是失敗,吃起來會沙沙的、有異物感,口感直接打槍,從一百分變成零分。
新世代活用新思維 古早味的有哪些經營祕訣?
在臉書撰寫農作生活,是青農李建鋒妻子紀子琳紓壓的方式,沒想到長期透過臉書分享,也形成另外一股另類的行銷風格,吸引顧客來團購農產品。
紀子琳表示,原本是要記錄小朋友的生活,結果發現大家對田園生活好像滿有興趣的。他們的行銷其實主要不是產品,而是在分享生活。
去年嘉義牛斗山許家開始與企業、學校合作,以農作體驗小旅行的方式,來推廣傳承三代的藕粉,延續在地古早味的理念。
青農許圃筵認為,推廣的重點有時候不在於買,而是讓消費者知道這個東西。因為藕粉本身就是個不易製作的東西,讓他們去比較,看一下純藕粉的製作就是這麼難,工序這麼多,產量卻是這麼少。
藕農許有鋒希望,不要一直顧慮利潤,而是以結緣的心態出發,讓消費者能分享到、吃到最好的藕粉,這才是最重要的。
年輕人堅持將家鄉的特色產業傳承下來,聽起來是很浪漫的理想,但理想也需要因應時代,發揮創意來行銷,才能持續走下去。即使經歷大環境的考驗,牛斗山兩家傳承三代的藕粉,依然受到許多民眾喜愛。辛苦栽種的蓮藕萃取而出的不只是每一片藕粉,更有時間和手作提煉的豐富情感。
(※賴麗君 彭家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