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靠業外收入賺錢?一窺醫院財報下的祕密

分享文章

台灣醫院最主要的盈餘來自業外收入,而在健保制度下,給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於是醫院買藥賺取價差,自費項目更是重要財源,使醫師必須衝高業績,或是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造成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經營則愈來愈艱辛的現象。

台灣健保便宜 使醫院收入仰賴美食街和停車場?

你以為醫院賺的錢應該來自醫務收入嗎?根據健保署每年公布的醫院財報顯示,很多大型醫院盈餘最主要都來自非醫務收入。在醫療本業,醫務利益率並不高,盈餘主要是來自業外收入,包含股利及醫院的美食街、停車場收入等。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認為,醫院的美食街等設施有人潮和錢潮,是因為台灣的健保太便宜,看病太方便了。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也說:「為什麼其它國家不敢來學台灣的健保制度,這個是靠台灣醫療人員的血汗啊。」

台灣健保費便宜,給付給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醫院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即使是台大醫院,108年醫務收入盈餘也只有5%。

王明鉅坦言,背後的利潤結構有問題,因為5%的利潤並非來自醫療人員的技術付出,而是從醫材、檢驗試劑、藥品的價差賺來的。醫務收入賺了5%,但其實從醫材賺到的也許是15%,另外10%就是付給醫療人員的薪水、績效獎金和值班費。

從108年台灣前十大賺錢醫院來看,各家醫院的醫務利益率並不高,顯示醫務收入為醫院帶來的利益較低。(圖/獨立特派員)

醫師拚業績、醫院賺藥品價差 醫療走向營利化?

醫院財報下沒有說的祕密是,醫院買藥可以賺藥價差,自費項目更是醫院的重要財源。嘉義基督教醫院脊椎科主任趙麟宇告訴獨立特派員,醫師的確依循多做自費項目薪水會較高的業績制度,甚至用自費的東西,醫院還給予額外獎勵。

很多醫院都說不賺錢,但又搶著蓋新醫院。王明鉅說,是因為健保是穩定收入,只是給的錢不夠,於是就從停車場、美食街下手。擴張版圖則可達成規模經濟,採購數額更大量,能從藥商、試劑商、醫材商及儀器商得到的折扣便更多。

醫院營利以藥養醫、以醫材養醫,受最大影響的還是病人,因為醫院為了利益,對醫師大多採取低薪,再依照執行手術以及檢查的業務量給予績效獎金,甚至較看重使用自費醫材的醫師,促使醫師不得不衝高業績,增加收入。

當醫師必須靠業績而非醫療品質來決定報酬,除了健保支出不斷暴增,民眾看病也難免會遇到非必要「過度醫療」的情況。106年健保署調查抽審林口長庚404件病例,就認定其中有223件,高達55.2%是屬非必要的檢查。

根據分析,健保在西醫門診的歷年支出,最多為檢驗檢查費用占4成,其次是藥費占35%。健保署曾推估,台灣每年有193噸,相當於5億顆的藥物被丟棄,為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也曾研議增加藥品及檢驗檢查負擔的費用。

對此,王明鉅認為沒效,因為健保的狀況跟一般消費市場的狀況不同,在消費市場牛排貴了就改吃魚,自己有選擇權;可是醫療並非如此,民眾沒有跟醫師討價還價的能力。

骨科使用人工關節、神經外科進行脊椎手術等治療,自費項目都較多。(圖/獨立特派員)

偏鄉醫院經營困難 仍堅持居家安寧服務

當醫療營利化、商品化,將使醫病關係充滿不信任與緊張,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都會區醫院愈蓋愈多,而偏鄉醫院經營愈來愈辛苦。

南投的埔里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埔基),服務範圍廣闊,加上人口老化嚴重,以現行健保論量計酬的情況下,已連續虧損18年。為了服務地方民眾,20多年前健保尚未納入正式給付時,埔基就成立居家安寧團隊,走入病人家中。
 

埔基的安寧緩和科醫師張常勝提到,這邊有不少的長輩,希望在他自己的房子裡度過人生最後的階段。而醫院也有24小時的電話諮詢,甚至提供一種皮下針劑,注射於皮下而非血管,方便家屬在家也能安全處理。

幫病患進行傷口換藥,以及疼痛和肢體腫脹等問題的照護,安寧療護團隊光來回車程就超過一小時,比起在醫院一個門診看三、四十個病人,投入成本更高,多數醫院都不願投入。但埔基即使長期虧損,還是堅持以病人需求為中心,提供最好的照護。

埔基所需的醫療診斷設備還可以募款,不過醫師人力不足一直是醫院面臨的最大難題。例如埔基目前負責接生的婦產科醫生只有2位,除了看診和值急診夜班之外,還得待命接生。

大醫院靠美食街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靠捐款堅守醫療本質,健保論件計酬,醫院盈餘必須仰賴醫師多做業績以及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來維持。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健保必須從根本改革,民眾的醫療品質才可能更好。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本則影音報導入圍第36屆吳舜文新聞獎-影音類新聞深度報導獎-專業組)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