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通車滿月,小金門烈嶼遇上哪些挑戰?

分享文章

金門大橋通車後,往來大小金門只需要五分鐘,讓小金門的觀光更容易觸及。政府預估建設效應是三分交通、七分觀光,這七分觀光,就是希望能擴大觀光資源,吸引更多遊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只是過去甚少被看見的小金門烈嶼,在迎來改變的同時,又面臨哪些挑戰?

三分交通、七分觀光 金門大橋能帶來哪些效益?

今年10月底,金門大橋正式通車。許多金門鄉親和重要官員抵達典禮現場,見證歷史。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這一個工程所代表的意義,縮小了大小金門的距離,也加強了台灣跟金門的鏈結。」

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金門大橋不管是主題旅遊或者是相關的產業發展,目前在國內的詢問度非常的高,所以金門縣政府會以大橋為主題,有很多配套的活動跟遊程。

遊客聚集,搶著在橋頭拍照留念,金門大橋一通車,馬上成為當地最熱門景點。許多觀光客特地來一趟,只為了體驗過橋的感覺。不少車流過橋到烈嶼,帶進久違的繁榮。

烈嶼鄉鄉民代表林長征觀察,一開通,大概三點半到五點這段時間,做餐飲的店家幾乎都客滿。

金門大橋被預估的效益是,三分交通、七分觀光,尤其對小金門來說,更是如此。

烈嶼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長衡坦言,畢竟烈嶼沒有工業,也沒有工廠,所以說觀光業是最重要的。

金門大橋是台灣第一座極具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的長跨距跨海橋梁,被譽為國內公共建設工程的新里程碑。(圖/獨立特派員)


金門大橋開通後 小金門的未來該如何規劃?

烈嶼以往因為交通不便、難以到達,被蒙上神秘的面紗,但它其實有不少值得一遊的景點。戰地遺跡和自然景觀,是小金門重要且特殊的觀光資產,而大橋通車後,未來將有大量觀光客湧進這座小島探索,勢必為地方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烈嶼鄉鄉長洪若珊認為,烈嶼的民風非常淳樸,幾乎可以說是夜不閉戶,但是在大橋開通之後,可能鄉親都會更謹慎一點。

除了治安的疑慮之外,也有居民擔心,大小金門合體成為一日生活圈,這究竟會縮小城鄉差距,還是經濟活動和人口會被吸往較發達的大金門呢?

烈嶼鄉代表林長征表示,小金門目前有一所國中,大概100人上下,民眾也怕這些小朋友會不會去大金門就讀,因為一般家長可能會認為大金門學生多,比較有競爭力。

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觀察,比較離島地方的民眾,可能會移居到大金門,不管是金城或金寧,然後休假的時候再回去,產生這種磁吸作用。

另外,金門大橋成為烈嶼的交通主動脈後,原本聯外的關鍵據點九宮碼頭,命運將會如何,也讓鄉民關心。

烈嶼鄉鄉長洪若珊說明,現在可能會海陸均分,或者是陸運比較多,海運比較少。在九宮碼頭部分,希望整個碼頭可以規劃成機能更完善的觀光碼頭

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坦言,船班減班之後,甚至有可能裁撤。其實金門發展海洋觀光還要再努力,是不是能夠開發其他的航線。

雙向的橋面,規劃為混合車道。有一線道供各種車輛行駛,一旁則有行人及自行車專用道。(圖/獨立特派員)


資源有限 烈嶼的低碳觀光藍圖能否實現?

據了解,烈嶼鄉一年的預算不到3億,資源又匱乏,但金門大橋通車後,不只碼頭轉型需要經費,還有不少制度或建設,都需要經費挹注才能與時俱進。例如,以往烈嶼人車少,幾乎沒有停車場,如今車潮湧入帶來大量需求,地方政府就得因應相關問題。

烈嶼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長衡分析,觀光景點的停車問題,鄉公所建設經費是有限的,並沒辦法畫出來多少就有多少。然後道路要拓寬的話,也是都需要很多的錢,基礎建設不足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遊客期待造訪烈嶼,烈嶼也期待再現風華,金門大橋為當地揭開了繁榮地方經濟的序幕,但新希望的開始,也帶來了新挑戰。烈嶼在地方產業發展與交通設施上,仍有許多需要協助的地方。而面對遊客大量湧入,低碳旅遊要如何實現,也是個值得深思的難題。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