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缺乏輔具資源,志工團隊服務如何補上缺口?

分享文章

離島金門,當地有些年長的居民,早年因為踩到地雷,造成肢體損害需要輔具,但當地沒有輔具廠商的維修中心,他們往往為了修一個小零件,甚至只是一顆小螺絲,就得搭機到台灣本島。不僅耗費時間金錢,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來說,更添加許多困擾。該如何解決?

物理治療師身兼輔具製造師 為患者量身打造輔具

物理治療師顏佳豪特別在意患者試穿輔具後,是否感覺自然舒適,因為這裡的身障重建中心,非常特別。這裡有一個區域,擺滿了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材料和器材,這些通通都是用來製作輔具用的。但一般的公立醫院,並不製造輔具,因為幾乎沒有利潤,很容易虧錢。

物理治療師顏佳豪表示,以現行制度,病患去某廠商適配完之後,再去找醫院端,或者是治療師,可能有一些奔波的情況。但在台北榮總,可以讓個案從有輔助的需求開始,治療師快速介入做適配,把握住黃金治療期。

醫院治療師兼輔具製造師,不僅讓病患的療程無縫接軌,治療師也最熟悉患者的身體,由他們來設計輔具,更貼合患者的人體工學。

台北榮總身障重建中心組長王馥庭說明團隊成立的過程,因為在輔具製作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經濟弱勢民眾,團隊就會幫忙尋求經濟的補助,還有社會的資源,一直到最後成立的巡迴維修檢測服務。

物理治療師顏佳豪仔細詢問患者林先生穿戴的狀況,記住這個剛做好的承筒,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跟調整。(圖/獨立特派員)

金門民眾缺乏輔具資源 長期失修造成哪些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緩解一些後,醫療團隊趕緊排行程,來到離島金門,陳張麗玉奶奶的家。他們再次來做義務的輔具巡迴維修檢測服務。陳張麗玉的輔具損壞了,醫療團隊幫他重新取傷部的模,製作新義肢。

物理治療師顏佳豪解釋陳張麗玉目前義肢的狀況,他的殘肢跟承筒沒有那麼吻合,所以他每一次的邁步跟行走過程中都有一些摩擦。比較嚴重的話,就可能造成一些水泡或化膿的情況。

物理治療師顏佳豪坦言,外島並沒有義肢公司,只要螺絲斷裂,就會造成患者沒有辦法使用。

金門的醫療體系缺乏輔具資源,但當地有不少在國共戰爭期間受傷,失去肢體的長輩。這些榮民都年老了,難以奔波尋求輔具資源,因此每年都依靠這個來自台灣的醫療團隊,來義務幫忙檢修、更換輔具。

榮民李錫盛告訴獨立特派員,現在已經方便很多了,不然以前一個螺絲壞了,要跑到台灣去。現在可以幫他們寄過來,或是到他們這邊來服務。

金門輔具資源中心,不像坊間廠商由機器製作,而是純手工打造。(圖/獨立特派員)

營利考量業者經營不易 輔具資源中心補足服務缺口

團隊服務的對象,早期以榮民為主,但榮民人口越來越少,他們也觀察到,許多使用輔具的偏鄉居民,也同樣需要幫忙。

台北榮總身障重建中心組長王馥庭認為,這麼好的資源,是不是可以應用在全國有輔具需求的民眾上面,可以避免長途跋涉的奔波,也可以解決偏鄉輔具資源不足的問題。

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團隊在巡迴服務之外,還來到金門輔具資源中心,作為臨時服務據點。金門輔具資源中心,平時提供相關的諮詢、評估和維修等服務,之所以需要醫療團隊的支援,是因為他們能夠即時維修輔具。而金門民眾在跟在地廠商購買輔具之後,時常會遇到維修不便的問題。

金門輔具資源中心主任林盟錡說明,民眾購買輔具之後,需要有相關資源介入的時候,因為比較缺乏售後服務,就需要由輔具中心來提供後續的補足。

輔具廠商之所以難以在金門做較好的售後維修服務,是因為營利考量。

林盟錡坦言,在金門,駐點的輔具維修需求還沒有達到業者評估的量,所以先前也有一些廠商有曾經有來過,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選擇會退場。

輔具資源缺乏的離島,即使有志工團隊下鄉服務,但若發生需要及時處理的問題,輔具使用者還是得付出不少時間和金錢成本到本島找廠商。這樣的問題,值得相關單位注意。

(※萬真彣 黃政淵/採訪報導)

最新專欄

loading...